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學前教育的內容

學前教育的內容

學前教育的內容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教育活動的選擇提出了以下原則:

1.既適合孩子目前的水平,又有挑戰性;

2.既滿足了孩子的實際需求,又有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

3.選擇兒童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不僅貼近兒童生活,而且有助於拓展兒童的經驗和視野,兒童數學教育的內容。

壹,兒童數學教育內容選擇的依據

選擇兒童數學教育的內容是壹項科學性很強的工作。既要符合我國幼兒教育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發展的要求,又要考慮學科本身的特點和兒童認知發展的規律。

在上述原則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教育的價值。教育的價值在於引導和促進孩子的發展,否則,教育就失去了意義。這裏的發展不僅僅指知識的豐富和能力的提高,更強調態度、興趣、好奇心、審美的提高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幼兒園教育不僅要有利於孩子當前的學習,更要有利於孩子進入小學後的學習,有利於孩子的長遠和終身發展。

兒童數學教育的內容是實現兒童數學教育目標的重要保證,也是教師對兒童進行數學教育的基礎。因此,兒童數學教育內容的選擇不僅要遵循上述原則,還要考慮以下要求:

1.兒童數學教育內容的啟示

兒童數學教育內容的選擇有助於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正確認識周圍的客觀事物。因為我們對孩子進行數學教育的目的是很明確的,主要是讓孩子掌握壹種認識和認識世界的工具,而數學知識的學習並不是這個時代的主要目的。因此,在選擇數學教育內容時,壹定要註意內容的啟發性特征。

兒童數學教育的啟示是,要讓孩子去感受和體驗這樣的數學知識。幼兒時期獲得的感性知識是壹些簡單的數學基礎知識,而不是在數學某壹內容上形成的科學概念。因此,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內容不僅包括感知10以內的數字和10以內的加減法,還包括常見的量、簡單的幾何形狀和初步的時空概念。這些內容涉及到數學的很多方面,但從教育的內容和要求來看,都是數學的啟蒙教育。比如,兒童在認識幾何圖形時,在大量感知物體形狀的基礎上,辨別和識別各種常見的幾何圖形,說出它們的名稱。

2.兒童數學教育內容的生活化

兒童數學教育內容的選擇應與兒童的實際日常生活緊密聯系。選取的內容既要讓孩子熟悉,又要讓孩子看得懂,讓他們覺得數學可以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在兒童生活的環境中,各種物體都包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比如妳平時玩的積木,有的是立方體,有的是圓柱體;娃娃屋的活動區最多可容納5人;每年6月1是兒童節;手帕是方形的,等等。正是在與事物的接觸和與人的交往中,兒童獲得了對數學的感性經驗。

在幼兒園數學教育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充分利用周圍環境,使數學教育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吃飯的時候,請孩子擺好餐具,學會壹個壹個擺物件,明白壹壹對應的關系;帶孩子觀光、散步時,引導他們觀察、數壹數有多少棵楊柳;讓孩子識別哪些物體上有數字,這些數字是什麽意思;請告訴孩子們他們通常坐哪路公交車,公交車站牌上的號碼,樓層,門牌號,書的頁碼,電話號碼等。

如果兒童數學教育的內容能夠與兒童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不僅會讓兒童感到學習的內容是他們所熟悉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會讓兒童感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數學是非常有用的,這樣他們就可以更多地關註和發現周圍環境中許多與數學有關的事物和現象,加深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和理解。

3.兒童數學教育的系統內容

在強調兒童數學教育的啟發性特點的同時,也要註重數學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和兒童的認知特點。無論是目標的確定,內容的選擇和安排,還是方法的運用,兒童數學教育都要遵循數學知識的邏輯和兒童數概念的認知和發展規律。兒童對數概念的認知和發展規律應該是兒童數學教育內容選擇的重要依據,也是兒童數學教育科學性的體現。因此,在兒童數學教育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上,要體現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前後聯系的特點。

這裏需要註意的是,兒童數學教育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方法的確定,要考慮系統性的特點,但這種教育絕不應該是成人化、書生氣、形式化的。兒童的數學教育應該在遊戲和生活中進行。

信息鏈接

孩子如何學習?

兒童通過感官和具體的經歷來學習。

成年人很容易通過視覺和聽覺來認識某件事或某個抽象的概念,但對於幼兒來說,除了眼睛和耳朵,還必須依靠觸覺、味覺、嗅覺等感官,靠自己獲得具體的經驗。

小孩子有很多學習限制。

孩子的認知、身體、語言表達、社交能力等能力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是通過學習不斷積累、發展和塑造的。所以提供給孩子的學習內容要考慮孩子的發展和能力,最好有生活經歷或者經常接觸的東西。

孩子們是積極的學習者。

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孩子主動學習的動力。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用玩具和遊戲寓教於樂,是孩子最容易接受和願意的學習模式。孩子每次玩的時候,可能會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想法,無形中培養了靈活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兒童數學教育內容的分析

1.分類、整理和通信

分類是將具有共同特征的對象分組的過程。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涅(J.Piagnet)認為,分類活動是智力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分類能力是衡量學前兒童智力的重要標誌,也是理解和認知數字概念的準備活動。幼兒期主要是學習根據物體的1(或2)外部特征對其進行分類;根據對象的特點,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分類。

排序是根據對象的差異,按照壹定的順序或規則排列對象。在幼兒時期,我主要學習按物體數量的差異,按物體的某壹特征或規律進行排序。排序是基於分類的。整理活動可以幫助幼兒從另壹個角度(順序角度)觀察事物,辨別物體之間的差異,培養幼兒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促進幼兒觀察、比較、判斷和推理能力的發展。

對應是指在兩個集合中,壹個集合的任意元素按照確定的對應關系在另壹個集合中有1或幾個元素與之對應。對應是比較兩組物體數量是否相等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是物體的普遍規律之壹。在幼兒時期引導幼兒感知和理解對應的具體含義,在各種形式的運算活動中嘗試運用對應和壹壹對應的方法,借助這種邏輯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個數是否相等,可以為以後認識和理解數的概念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數字、計數和數字運算

數是壹個高度抽象的概念,可以表示任何事物的量。幼兒期主要是通過操作特定的材料,讓孩子感知、理解和認識10以內的自然數和零,理解數字的實際意義和數字之間的數差關系(即大1和小1的關系),知道“無”可以用“零”來表示;知道了序數,就可以用自然數來表示物體排列的順序,說出壹個物體的“數”;了解10中內部數的構成和分解,感知和體驗壹個數與其分解的兩個部分數之間的關系,以及部分數之間的交換和互補。

數數就是數數,就是讓孩子運用各種感官知識,學會用手和嘴數實物並說出總數,認識並寫出lO以內的阿拉伯數字。

嬰兒期對數字的運算主要是指10以內的加減運算。通過感知,認識和理解加號、減號、等號的含義,學習10以內的口算加減法,應用加減法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數數、計數、計數運算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讓孩子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的壹些簡單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獲得真正的理解和體驗,有助於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和探索數學的欲望;有助於兒童感知和理解周圍事物中的數量關系;有助於兒童感知加減的相互關系和加減的關系;對孩子使用、理解、學習數學都有幫助。

3.幾何學

幾何是人們用來確定物體形狀的標準形式,物體的形狀可以用幾何來概括和反映。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和感知許多物體的形狀,積累和豐富了他們的感性經驗和知識,這不僅有助於兒童識別常見的幾何圖形和理解空間的概念,而且有助於兒童發展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4.數量和測量

任何物體都有壹定的量,量是事物所具有的能夠區分事物之間差異的屬性。事物的數量、大小、長度、高度、粗細、寬度、厚度、重量的差異,都可以通過事物的數量來表示。物體的量是孩子經常接觸到的,所以孩子需要學習。兒童在認識、區分和比較物體差異的同時,也感知和體驗了量的相對性,這不僅有助於兒童理解秩序的概念,也有助於兒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測量是將壹個未知量與另壹個已知量作為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幼兒期主要是學習簡單測量,即利用各種自然物體,如紙條、棍子、繩子、空瓶子等。作為測量單位來測量物體的長度、高度和體積。兒童學習測量的意義在於,可以利用已有數字的知識進行測量,親身體驗整體化為部分,了解部分與部分替換的運算關系,為學習計數做好心理準備。

5.時間與空間

時間是抽象的,但孩子早就對時間感興趣了。生活經驗是兒童感知和理解時間概念的基礎。在日常生活中,要註意引導孩子關註、體驗和理解時間,這不僅有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和生活習慣,也有助於孩子理解時間的概念和關系。幼兒期要學會區分早晨、傍晚、白天、夜晚、昨天、今天、明天,認識壹周七天的名稱和順序,認識時鐘,認識整點和半小時。

空間是物體存在的客觀形式。任何物體都存在於壹定的空間中,與周圍的其他物體存在空間相互方位關系,壹般表現為上下、前後、左右等。在幼兒期,主要是讓他們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感知、理解和使用簡單的方位詞,了解方位概念的相對性和可變性。

時間和空間是抽象的概念,但卻是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無法回避的概念。對兒童進行時間和空間教育,對於發展他們對時間和空間的感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三、幼兒園各年齡段班級數學教育的內容和要求

1.小班

(1)學會根據某個特征對物體進行分類。

(2)感知物體的差異,學會根據物體的某壹特征進行分類。

(3)了解“1”和“許多”及其關系。

(4)學會用壹壹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感受多、少、壹樣多。

(5)學會用手和嘴從左到右數5以內的物體,並能說出總數;能根據實物例題和指定的數量拿出相應數量的物體,並學習壹些常用的量詞。

(6)認識圓、正方形、三角形。

(7)理解早、晚、晝、夜的含義,學會正確使用這些詞語。

(8)學會分辨和說出以自己為中心的上下方向;學會判斷兩個物體的上下關系,說出上面是什麽,下面是什麽。

(9)學會遵守遊戲規則,大膽答題;學會用語言表達經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

(10)樂於參加數學活動,喜歡擺弄和操縱數學活動資料,在老師的幫助下學會按要求取放作業資料。

(11)在老師的指導下熟悉周圍環境中物體的形狀和數量。

2.中班

(1)認識10以內的數字,理解數字的含義,用數字表示物體的數量。

(2)學會目測觀察組數;學習不受物體空間排列、物體大小等外界因素幹擾,正確判斷10以內的數;感知並體驗10內自然數列中兩個相鄰數之間的數差關系;學習10以內的序數。

(3)認識矩形、梯形、橢圓。

(4)學會利用各種幾何體(如積木或塑料制品)進行拼接和建造活動。

(5)學會概括物體(或圖形)的兩個特征;學會根據某種特性和數量對物體進行分類。

(6)學會根據物體的差異(高度、粗細、厚薄等)進行分類。);學會按照壹定的規律安排順序。

(7)能聽清楚老師說的話,能按要求開展活動,學會按要求檢查自己的活動。

(8)能夠安靜地聽老師講課,練習講述自己的操作活動和流程。

(9)觀察、比較、判斷10內的數量關系,逐步建立等價的概念;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學習新知識。

(10)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義,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學會正確使用這些時間詞。

(11)學會分辨和說出以自身為中心的前後方向,學會分辨和說出物體之間的上下和前後位置關系,學會向指定方向移動。

(12)能夠根據各組的活動決定去哪組活動;在日常生活中,我喜歡參加數學遊戲。

(13)能夠積極、專註地開展數學運算活動,對自己活動的結果感興趣;能註意並發現周圍環境中物體數量的差異,物體的形狀及其在空間中的位置。

3.大班

(1)按號碼組進壹步計數。

(2)學習10以內的數的分解與合成,體驗總數與部分數的包含關系、部分數與部分數的互補關系、交換關系。

(3)學習10以內數字的加減,認識加號和減號,初步理解加減的意義;能解決簡單的加減法應用問題,感知和體驗加減法的倒數關系。

(4)學會根據兩個以上的特征或特性對物體進行分類;學習根據兩個基本點在表格中放置圖形。

(5)根據對象數量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的正負排序,初步體驗序對之間的傳遞性、對偶性和可逆性。

(6)認識幾種常見的三維圖形(如立方體、長方體、球體、圓柱體),並根據其物理特征進行分類;體驗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關系。

(7)學會等分物體或圖形;學習自然測量。

(8)學會以自身和物體為中心分辨左右會向左向右移動;在日常生活中,妳可以註意妳(或壹個物體)在空間中的位置和運動方向。

(9)認識時鐘,讀整點和半小時,學會看日歷,認識周壹到周日的名稱和順序;學習壹些表示時間的單詞;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珍惜時間。

(10)懂人民幣,能說出他們單位的名字,知道他們的價值觀不壹樣。

(11)能夠聽清楚壹些運營活動的規則,按照規則進行活動,按照規則檢查活動的過程和結果;能清晰的描述運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能參加更多的團體活動。

(12)能在老師的幫助下歸納總結相關的數學經驗;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去觀察和思考問題;能通過觀察、比較、類比、遷移等方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13)積極參與數學問題的討論;學會有條不紊的整理和組織活動資料。

(14)可以和朋友玩數學遊戲;可以采取輪流、適當等待、協商等方式協調與同伴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