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姬魚片:只要妳是福鼎人,都知道福鼎有壹家老店叫江姬魚片。江姬魚片成立於1940。從創始人蔣勝幹開始,老店已經走過了60多年。老店已經搬走了,但老字號依然響亮。沒變的是質量和信譽,還有源源不斷的客戶。
魚片,在當地又音譯為“魚湯”,是當地廣為流傳的壹種小吃,市區有幾十家這樣的小吃店。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江姬魚片”老店經久不衰,與其選料精良、做工精細是分不開的。“姜記魚片”已經傳了三代了。如今,“掌門人”姜時刻牢記祖傳工藝和遺產,確保品質卓越。他每天早上都去買鮮魚,連鹽、糖、姜、木薯粉等調味品都是親自去買。他家的魚片都是手工制作,鮮魚去皮去刺,取幹凈的肉,用力剁碎,姜末去腥,按比例加鹽、糖、味精。用手將魚和調味料揉在壹起,直到魚有彈性。趕緊搓手,不然搓的時候魚壹熱就失去了原有的鮮味。最後加入木薯粉和少許姜、蔥、水,攪拌均勻。必要時,揉成小塊,放入鍋中。江姬魚片清香留齒,嫩滑爽口,百吃不厭。
作為福鼎的老字號,江並沒有把產品局限在魚片這壹單壹品種上。他憑著多年的實踐經驗,根據浙江、福建壹帶顧客的口味,做出了魚丸、燕子丸等新品種。他的第壹口酸辣湯是福鼎的壹絕。目前,江姬魚片在市區有兩家分店。
2.魚片湯:先取鮮魚的瘦肉搗碎,與紅薯粉、味精、鹽精、白糖、少許姜末、食用堿混合,放入鍋中煮熟,再將特有的九層湯圓(湯圓的壹種)切成小條,放入同壹個鍋中煮壹會兒。這樣魚的味道就滲透到粿條裏,粿條的味道就被魚片吸收了。加壹點胡椒粉和米醋,味道鮮美爽口。魚片韌脆,鍋巴軟糯。吃起來軟硬兼施,風味獨特。
3.銀杯蒸糕:銀杯蒸糕在福鼎歷史悠久,很難追根溯源。在童年的記憶裏,那是壹種滿足食欲,滿足渴求的誘惑。蒸糕,顧名思義,就是用蒸汽蒸的餅。這種好吃又便宜的小吃,只有在福鼎的大街小巷才能找到,制作非常精美。它以三米,即壹定比例的混合米、糯米、粳米為原料,可大有學問。據介紹,拌飯做的蒸糕口感太粗糙;單獨用糯米太軟太粘;用三河大米做的,柔軟適宜,有彈性。三合米浸泡壹晚,磨成粉,晾幹至八成幹備用。做蒸餅的工具也很獨特。壹個小鋁鍋放在壹個沒有蓋子的小煤爐的頂部。鍋上放壹塊平整的鋁板,鋁板中央開壹個直徑約8厘米的圓口。蒸餅的傳統做法是在這個圓口上放壹個底部有孔的錐形鋁杯。但是現在妳在街上看到的大多是用竹筒代替鋁杯。將竹筒系在壺頂的圓口上,放入有孔的鋁板中,鋪上壹層紗布,舀起兩三勺磨碎的三合壹粉,攤平。根據個人口味,撒壹層桂花紅糖或芝麻白糖,再鋪壹層米粉。大多數攤主壹次疊兩個竹筒,就像蒸籠壹樣。鋁鍋把水放在小火上,不斷加熱,蒸汽從鍋頂的圓孔慢慢上升,大概需要三到五分鐘。又新鮮又好吃。推手熟練地取下竹筒,倒了出來。制成了厚度約2 cm、香氣適中、潔白晶瑩、柔軟有彈性的蒸糕。蒸糕,熱氣騰騰,淡淡的竹香味道最好。但是,吃的時候,妳得下功夫。中間的桂花紅糖或者芝麻白糖餡加熱成糖油,小心燙嘴。很多遠行的福鼎人都特別喜歡把蒸糕作為壹種解決思鄉之情的零食。
4.巴別塔芋泥:芋泥是閩菜中的傳統甜食之壹,其中以福鼎的巴別塔芋泥最為正宗。它的名聲與其選材密切相關。福鼎八寶芋頭醬選自福鼎土特產——福鼎芋頭,省名農產品。福鼎芋頭以個頭大、質地松、味道鮮美著稱,是制作八寶芋泥的上品。
這道菜精致、松軟、香甜可口。它看起來像壹道涼菜,但它會燙到妳的嘴。它有獨特的風格。它是吉祥喜慶的,宴席上有很多這樣的菜。關於它的名氣,有壹段軼事。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9年),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赴廣州禁煙。為了嘲諷中國官員,英美兩國領事特意準備了西式涼菜,企圖讓林則徐在吃冰淇淋時尷尬。事後,林則徐設宴款待。幾道涼茶下肚,壹盤深灰色有光澤,深褐色光滑,不散發熱氣,像壹道涼菜。壹個外國領事舀了壹勺送到嘴裏。他的眼神如此熾熱,其他客人都驚呆了。這時,林則徐隨口介紹,這是中國福建的壹道名菜,叫芋頭。
做這道菜,將福鼎芋頭去皮,洗凈,切塊,放入蒸籠蒸約1小時,取出,用刀板壓成泥狀。這個時候註意把粗筋挑掉。然後將芋頭糊放入碗中,加入糖和熟豬油,用清水攪拌均勻,抹平,放入蒸籠蒸1小時,取出。根據大家的口味,也可以在芋泥裏適當包壹些豆沙餡,味道更好。上菜後,在芋泥上撒上肉果、棗泥、桂花、花生仁、桂圓、蜜棗、青絲等八種食材,五顏六色,引人註目。八寶芋泥由此得名。當地的福鼎芋頭質地優良,資源豐富。人們可以自己制作這種甜點。采訪中,福鼎環島大酒店的妙林法師乃勇還專程制作了“鯉魚躍龍門”、“太極芋泥”等多種芋頭菜肴,讓人大飽眼福這種獨特的傳統小吃。
此外,福鼎還有店下炒米粉;秦豫的車圓,碗餅,香噴噴的小籠包,魚面,太平蛋;灌陽的泥鰍面;城關的牛雜、牛肉丸、紅甲魚、餛飩、禦豆餅、茶餅等近百種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