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精打細算,油鹽不斷。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然而,當我們隨手扔掉壹塊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正在為壹餐飯而辛苦奔波?還有許多人正因饑餓而在死亡的邊緣上掙紮?以前我總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浪費,認為浪費這壹點點算不了什麽。所以吃東西常常挑三揀四,吃不完就隨手扔掉。可是自從我在電視裏看到了很多非洲難民因饑餓瘦骨嶙峋、饑不擇食,最終餓死在街頭那慘不忍睹的情景時,我才突然覺得我們的生活是多麽地幸福: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大房子住,上學放學都有汽車接送……正因為生活條件太好了,所以我才養成了不節約糧食的壞毛病。每次吃飯都會掉很多的'飯粒,吃不完也覺得無所謂,爸爸媽媽批評我,我還找很多的理由來狡辯。想到這裏,我感到非常慚愧,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從現在開始,我壹定要改掉這個缺點,節約每壹粒糧食,再也不浪費了!
日省壹把米,月節壹斤糧。凡事貴在堅持,節約從點滴做起。
篇2:精選節約糧食作文600字古人雲:“壹粥壹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糧食資源十分豐富。但現在的我們真正做到節糧惜食了嗎?
國慶假期的壹個中午,爸爸把熱騰騰的包子端上了桌,它們壹個個白胖胖的,散發著誘人香氣,好像在向我招手。我迫不及待的拿起壹個就吃,可是壹看是南瓜餡的,頓時就沒有了興趣,把沒吃完的.包子扔在了壹邊。這時,爸爸和我進行了壹次語重心長的談話。“妳為什麽扔掉它呢?”“因為南瓜餡的包子我不愛吃,我不想吃。”爸爸說:“妳忘了妳學過的《憫農》了嗎?壹餐壹食來之不易,妳不愛吃就可以扔掉嗎?”接著爸爸給我講他們小時候,過年吃的是垣曲有名的“三餡饅頭”,甚至還有個民謠“垣曲過年的饅頭真奇怪,白面包黃面,黃面包豆餡”,意思是外面是白面皮,裏面是玉米面,玉米面包的是豆餡,這些饅頭在大年初壹才可以吃,壹人發壹個,大家吃起來卻是津津有味。聽著爸爸的話我愧疚不已,我怎能忘了爺爺壹個手拿著饅頭,壹個手還要放在饅頭的下面,生怕壹點饅頭屑掉在地上的樣子呢?怎能忘了奶奶吃雞蛋時像寶貝壹樣捧著,吃上壹口,仿佛都擁有了全世界的滿足神情呢?
爸爸還講到他上中學的時候,在學校吃的饅頭都是用“黑面”做的,盡管都有些發酸,但因為餓還是不得不吞下肚,中午的菜是壹些水煮蘿蔔或者壹些水煮南瓜,大老遠都能聞到,同學們打趣說今天是“蘿蔔開會”或者“南瓜集會”!這樣的飯雖然不好吃,但是大家吃飯時都是狼吞虎咽,舍不得浪費壹點湯汁。即便是這樣的飯食,他們也吃不飽,特別是晚上睡覺時,肚子咕咕得叫,不斷發出警告,既沒有小賣部也沒有充饑的食物,只能強忍著饑餓睡覺。每到放假,他奔跑回家的第壹件事就是鉆到廚房找吃的。
聽著爸爸的講述,我低下了頭,我真的明白了。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在家想吃什麽做什麽,在學校裏吃得飽,吃得好,壹周飯菜不重樣,定的是營養菜譜,即使如此,我剩下倒掉的有多少啊!我們難道不是更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節約糧食,杜絕浪費嗎?
篇3:精選節約糧食作文600字白米飯之所以飽滿有光澤,是因為有了汗水的灌溉。節約糧食是不辜負人們的辛勤勞作,是表達對勞動人民的敬意。
那些在炙熱的陽光下躬種的農民,是他們用從臉頰上流落下來的汗水種出了擺放在我們餐桌上的飯菜。飯菜中飄出的香,是對農民的壹種頌揚,同樣是對我們的壹種勸誡,節約糧食,贈與壹香。
從小,老師就在學校裏教導我們要懂得糧食來之不易,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責任不分大小,只求珍惜每壹粒米飯。
隨著我長大,我很好的做到了節約糧食,但是看著家裏的小弟弟,小妹妹,他們完全就沒有節約糧食的自覺。
他們吃壹次飯,嘴巴上,手上,桌子上,地板上都滿是殘渣,他們不是在吃飯,而是在玩耍,拿著糧食玩耍。壹看到這種情況,我就會忍不住沖上前將他們眼前的飯碗拿開,然後教訓他們,要他們懂得糧食來之不易。看著他們的這種行為,我會充滿無奈,因為他們還不懂,不懂糧食的含義,不懂浪費可恥,不懂得節約糧食人人有責。
不過不懂沒關系,既然我明白了節約糧食的含義,那麽就由我最先來告訴他們怎麽樣去節約糧食,告訴他們浪費糧食意味著什麽,意味的壹種壞風氣的形成,如果將來某壹天人人都這樣浪費糧食,最後的結果就只能是糧食短缺,最終受苦的也只有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