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古稱“古風湯”,因放入沸水時發出“咕咚”聲而得名。它是中國的原創食品,歷史悠久。據考證,解放後出土的東漢文物“鐵鍋鬥”是火鍋。唐代白居易《文烈十九》詩中寫道:“舊瓶中有壹線綠,靜爐中有壹抹紅。外面黃昏有雪的感覺,裏面來杯酒怎麽樣?? "生動的描述了當時吃火鍋的場景。到了宋代,火鍋的吃法在民間已經很普遍了。在南宋林鴻的烹飪書《山甲清宮》中,有壹段關於和朋友壹起吃火鍋的介紹。到了元代,火鍋傳到了蒙古,被用來煮牛羊肉。到了清朝,火鍋不僅在民間很受歡迎,還成了著名的“宮廷菜”。清代皇宮食譜中有“野味火鍋”,材料是野雞等野味。乾隆皇帝吃火鍋上癮了。他去過江南很多次,所到之處都有火鍋。相傳嘉慶元年正月,他在宮中舉行盛大宴會。宴會上菜超過65,438+0,550個火鍋,邀請超過5,000人品嘗,成為史上最大的火鍋盛宴。
00中國的火鍋五顏六色,百鍋千味。廣東有名的海鮮火鍋,好吃不膩;蘇杭的菊花火鍋清香爽口,風味獨特;雲南的雲南風味火鍋,嫩、辣、味十足;湘西的狗肉火鍋享有“狗肉滾三圈,神仙站不穩”的美譽;重慶的毛肚火鍋麻辣醇厚,聞名天下。北京的涮羊肉很獨特,很開胃。此外,杭州的“三仙火鍋”、湖北的“野味火鍋”、東北的“白肉火鍋”、香港的“牛肉火鍋”、上海的“什錦火鍋”等,也都獨具風味,誘人垂涎,堪稱寒冬裏的“餐桌上的春風”,為食客們津津樂道。
火鍋不僅僅是美味的食物,它還包含了許多飲食文化的內涵,為人們的口味增添了優雅。比如東北人招待貴賓的時候,火鍋裏的菜是有規律的排列:往前飛再往前走,魚左蝦右,菜花散在四周。就是飛禽的肉放在火鍋前面到竈臺口,走獸的肉放在火鍋後面,左邊是魚,右邊是蝦,還有壹點菜絲。如果對待不速之客,在火鍋前放兩個特大號肉丸,再放上動物肉,以示離開。臺灣省的客家人通常在農歷除夕的第七天吃火鍋。火鍋少不了七個菜,分別是芹菜、大蒜、洋蔥、韭菜、魚和肉,分別代表著:“勤奮、識數、聰明、人緣好、長久幸福、冗余豐盛。”
火鍋雖然好吃,但是吃火鍋要註意衛生和科學。第壹,要註意食材新鮮,避免食物中毒。第二,壹定要掌握火候,如果食物在鍋裏煮的時間過長,會導致營養成分的破壞和鮮味的流失;如果在熱量燒開之前吃,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另外,要註意不要趁熱吃,否則容易灼傷口腔和食道的黏膜。
火鍋方面
中國的火鍋歷史悠久。浙江等地出土了5000多年前與陶壺配套使用的小陶爐。可以輕松移動,可以算是火鍋的初級形態。北京延慶縣龍慶峽山容文化遺址出土的春秋時期青銅火鍋,有加熱的痕跡。奴隸社會晚期,出現了小型青銅鼎,高不到20厘米,口徑約為15厘米。有的鼎與爐合二為壹,即在鼎內鑄有夾層,將鼎腹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有壹個給炭火加料的開口,四周挖空做通風煙孔。有的鼎腹較淺,中間有炭盤。人們稱這種鼎為“文鼎”,小巧方便,可以說是較好的火鍋。漢代出現了壹種叫“染爐”、“染杯”的小型青銅器,其結構分為三部分:主體為炭爐;有壹個杯子,上面有食物,容積壹般是250到300毫升;下面有壹個炭火托盤。可以推斷這是古代單人使用的小火鍋。唐宋時期,火鍋開始流行,官員和名人舉行宴會,準備更多的火鍋。五代有五格火鍋,分五格供客人涮。那時候火鍋也叫暖鍋,壹個是銅的,壹個是陶的,主要用來煮肉。到了清朝,各種火鍋配火鍋已經成為宮廷的冬季美味。嘉慶皇帝登基時,在盛大的宮廷宴會中,除了山珍海味、土地和水,還專門用1650個火鍋招待客人,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火鍋宴。
火鍋的種類
按燃料區分;根據火鍋的結構;按原料區分;根據味道辨別
此外,還有銅火鍋,不銹鋼火鍋,陶瓷火鍋和壹些獨特的火鍋。山東王克中發明了壹種火鍋餐桌,中間由1個大、8個小、9個火鍋座組成,每個火鍋座由電熱板、火鍋湯盆、金屬菜盤和鍋蓋組成。需要品嘗火鍋宴時,桌子可以作為所有客人的專用火鍋,中間還可以擺放各種與火鍋配套的菜肴。如果蓋上九個圓孔蓋,就成了壹個普通的餐桌,具有保溫菜肴的功能。只要在火鍋湯盆裏放上水,把菜放在上面,然後打開電熱板的開關,就可以讓菜保溫又好吃。
國外也有很多國家吃火鍋。以下是壹些例子:
日式鋤頭火鍋:主料有牛肉片、蝦、雞肉片、魚片、豬瘦肉片、豬腰片等。,食材有粉條,菠菜,京菜,洋蔥等等。吃的方法壹般是將鍋燒熱,油燒熱後倒入京菜和蔥片,翻炒至八成熟,再將各種喜歡的主料放入鍋中,邊炒邊吃。吃到壹半,再加入鮮湯和調料煮開,把鮮湯裏的主料涮幹凈再吃。
酸菜白肥肉韓式火鍋:炭火加熱,肉湯是海鮮湯,其酸菜很有名。白色肥肉是五花肉,配血腸和蛤蜊。吃起來很原始,但是很滿足。
韓國石板火鍋:鍋底是辣椒油和辣椒粉,上面是肉片和肥雞,辣極了。
印尼咖喱火鍋:食材為印尼產的咖喱、粉條、椰子粉、香料,魚頭、大蝦、雞肉、牛肉漂洗幹凈,鍋底浸泡米粉,有吸收原汁的優雅口感。
瑞士奶酪火鍋:將奶酪放入鍋中,煮沸成液態,然後加入白酒和果酒。吃的時候用長叉把法式面包放進鍋裏的奶酪液裏,奶酪滲透到面包裏後馬上吃。
火鍋材料
這裏說的材料主要是指火鍋的主料、湯料和醬料。至於發熱材料和壹些小餐具、器皿,這裏就不贅述了。
火鍋的主料是鍋裏煮的原料,應用範圍極其廣泛,天上飛,地上跑,水裏遊(爬)。按原料性質可分為海鮮原料、海鮮原料、家禽原料、家畜原料、果蔬原料、生產品等。幾乎所有能用來做菜的原料都可以作為火鍋配料。
火鍋湯是鍋裏的底湯。用的最多的湯是紅湯,其次是白湯(包括酸菜湯)。紅湯是麻辣湯,由濃湯、辣椒、豆瓣、豆豉、醪糟汁、冰糖、精鹽、黃酒和各種香料熬制而成。白湯是用老母雞、肥鴨、豬骨、火腿肘子、瘦豬肉、蔥、姜、酒等熬制的湯。,壹般配合紅湯使用,很少單獨使用,即使使用,也經常配壹些調料食用。
蘸醬是火鍋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常見的有麻油醬、蒜泥醬、花椒油醬、紅油醬、麻辣醬醬、川七蘸醬、醬香醬、韭菜花醬等等。火鍋裏燙過的主料,剛出鍋的時候是燙的。如果把剛從鍋裏撈出來的主料浸在調味盤裏,可以降低燙原料的溫度,不會燙到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