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領導:領導是集體的最高負責人,領導對集體的貢獻最大。領導是承受壓力最大的人。集體任何壹個成員出了事,都是領導的責任。領導也是享受榮譽最多的人。任何壹個集體成員都可以獲得同樣的榮譽。
壹般來說,領導者只要能力達標,品行端正,壹心為集體服務,就很容易獲得集體的喜愛和支持。偶爾會出現能力低下,性格不當,或者懶惰的領導,這樣的領導也會被集體排擠甚至顛覆。
2.空降外人:壹個群體跳槽到另壹個群體,無論是升職加薪的領導還是普通員工,都很容易被新的群體或新的團隊排擠。有時候我們什麽都沒做錯,壹切都很完美,但我們還是常常覺得被新的集體排斥。因為排斥是人的本能。
3.弱點:弱點是對集體的拖累,對集體的貢獻是負面的。弱者的特點是個人能力差,在集體中沒有話語權,沒有威信。通常弱者個人能力差,最多影響自己。但是壹旦到了團隊比賽,弱者個人能力差,會直接導致集體榮譽受損,那麽這個時候,弱者就會引起眾怒,被排擠。
舉個例子,如果全班參加校級合唱比賽,有壹個同學節奏感很差,每次唱歌都比別人慢半拍,那麽這個同學很可能會被小組拒絕。
4.普通人:普通人是集體中的消費者,普通人對集體的貢獻為0。普通人不擔任職務,不需要額外努力為集體的管理做貢獻,不需要額外努力為集體爭光,甚至不需要額外努力宣傳核心人物的決策。
所以普通人只需要安靜的待在集體裏,享受集體的保護,享受領導和核心人物的服務。但普通人也有其局限性,因為他們對集體的貢獻太少,所以相應的,話語權也變少了。
5.次要核心人物:次要核心人物是核心人物的密友,他們為集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次要核心人物在集體中發揮的作用非常關鍵。他們是集體決策的推動者。沒有次要核心人物,領導的決策無法執行,管理者的工作無法開展。
總結:對群體中的優秀者表現出敵意,暗中期望或以各種方式讓他痛苦。壹方面是出於嫉妒“這個和我差不多的人超越了我”,另壹方面是出於維持穩定感的需要。目的是把他拉回到原來的水平。
所以在群體中經常會看到很多企業會出現所謂的“螃蟹效應”:在壹個辦公室裏,如果壹個員工表現突出,就很容易被盯上,直到他離開或者變得平庸。因為群體不允許太優秀的個體存在,會讓群體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