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海邊的風俗有哪些?

海邊的風俗有哪些?

漁民的吃、穿、行都表現了漁民在海上的某些風俗習慣。

漁民具體的生活習俗是壹切圍繞“海洋”、“海島”、“海鮮”展開,也體現了海洋文化的獨特魅力和生活特征。

壹、漁島海鮮習俗

自古以來,漁民壹生都沒有留下壹個“魚”字。漁民吃魚和海鮮的習俗真是五花八門。而且魚和海鮮的吃法很多,從古至今都有流傳。那時候海邊的人吃魚,最喜歡的方法是燉,不僅做得更精致,還加了調料。魚乍壹看其實是今天的醉魚。先把魚切成薄片,把鹽和香料撒到醉魚的壇子或壇子裏,倒上酒。然後,壹層壹層的,魚片壹層壹層的疊好之後,把壇口或者壇口封好,壹個月或者兩三個月後就可以吃了。

制作食魚魚,古今頗為流行。春秋時期始於魚被切幹。據《吳帝紀》記載,吳王在海上打仗時,讓士兵們抓大量石鍋魚作軍糧,然後把剩菜切好帶回去。”吳想起在海裏吃過的魚,便問其余的,同伴說:“且曬曬”。其味美,有魚因書之美,是為“顏”字。魚湯是漁民海鮮飲食中的主要風味食品。魚和蟹肉可以作為主要原料來做湯。有黃花魚湯,鯧魚湯,鱸魚湯,蟹肉湯。

正是因為魚湯是海島漁民的常見菜,很容易顯露出廚師的手藝。所以從古到今,漁民和弟媳們總是把做魚湯當成自己必須掌握的技能,就像織網壹樣。漁夫的新婚妻子在她丈夫的房子裏。當她脫下新婚紗時,她會為公婆做魚湯。如果新娘的魚湯做得好,很快就會傳遍整個漁村,受到漁民的稱贊和尊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魚湯成了島民的美味。無論逢年過節,還是婚宴,都有精制的魚湯。

魚粥和魚飯也是海鮮風味的食物。做魚粥和魚飯,壹般選用鮮帶魚。在冬季的捕魚季節,每當帶魚上市或在冬季至日節,東海捕魚島上的漁民家庭總喜歡用帶魚做壹鍋粥或米飯,供家人享用。做魚粥和魚飯,壹般要選擇0.5斤到1斤的新鮮帶魚,去頭尾、內臟洗凈,然後用尖刀將魚“批”起來,放入煮成熟透的粥鍋或飯鍋裏,再加點蔥花或蔬菜。這樣,白色的米粥,閃閃發光的魚,以及香噴噴的洋蔥和異國情調的香味會讓妳吃。

“魚都凍”了,每年都有(魚)多。每到除夕,漁島上家家戶戶的碗櫃裏都會有幾碗或幾十碗冷凍鮮魚,這是漁民特有的海鮮吃法,被稱為“年年魚(盈)”。除夕之夜,新舊交替之際,每個漁民都要燉壹鍋鮮黃魚、無魚鮮魚或鮮帶魚,盛上碗,存放在碗櫃裏。因為春節前後島內溫度低,碗裏的魚會結冰,幾天也不會變質。上壹年剩下的魚,新的壹年會放在碗裏慢慢吃,表示“年年有魚(剩余)”

二、漁民的飲酒習慣

漁民壹生以酒為伴,是漁民生活習俗的共性。但是江蘇、上海、福建的漁民喜歡喝白酒;舟山群島的漁民愛喝黃酒,漁民稱之為老酒。

漁民喝老酒,有很多花樣,體現了獨特的低級趣味。

喝向海神獻祭的酒。祭海酒分為開酒和謝酒。春汛、夏汛、秋汛、冬汛的第壹天出海前,漁民們總會聚集在港灣的沙灘上舉行祭海神的儀式,向他們供奉酒、魚和三種動物。祭祀海神的儀式結束後,漁民們在沙灘上用碗喝酒,以加強開陽對大海的追求,並在汛期獲得豐收。這是洋酒的開篇。謝酒儀式是漁民在海邊舉行的儀式,慶祝壹個捕魚季節的豐收,感謝海神的保護。這個儀式結束後,漁民們把船擡上岸,放在安全的地方,然後盡情地飲酒。曾經,港灣沙灘上的酒碗高高舉起,酒滿溢。

喝酒慶祝“龍牧號”下水。也就是說,在新漁船建造完畢,舉行了祭祀海神、船官和菩薩的儀式後,漁民們在他們的新漁船上喝著節日酒,祈求好運和平安。東海漁民有兩個家。壹種是在海上以船為家,漁民壹年大部分時間都在船上工作。從時間上來說,他們更多的是以船為家。而且,沒有漁船,也沒辦法養家糊口。因此,漁民更愛船,更敬船,為新船入海而自制盛大節日,即“龍牧下水(諧音富貴)”之禮。就算再窮,這時候也要買好水、酒、魚,請上村民和船上的船員,好好喝壹頓,才能順利出海,滿載魚蝦回港。

喝新年酒。先說喝過年酒。漁民生活在海上的孤島和漂洋過海的大陸上,總是與大海相伴,他們對過年這個節日更為重視,所以也以喝酒來慶祝。壹個是因為常年在海上工作,家人難得聚在壹起見見親戚朋友。在木帆船使用的漫長歲月裏,春節前後有半個月不出海。很多漁村和漁民互相請客吃“年夜飯”,聚在壹起喝酒。有的在農歷十二月二十日開始互相邀約,大多是正月初三到十月初十。吃“年夜飯”在漁島自古就有,至今仍很流行。有的漁老板喝熱了就幹脆脫掉鞋襪,赤腳走在泥地裏。不僅酒熱通過腳底輻射,而且喝得很多,久久不能醉倒。過去,在漁島,除了正月初壹舞龍、擺魚燈等大型節慶活動外,吃“年夜飯”、喝酒是漁民過年最熱鬧、最開心的事。除此之外,喝點別的酒。漁民逢年過節飲酒,花樣繁多,展現獨特風情。按照釣島的習慣,正月初六就要開始春汛生產的準備工作。比如有網的漁家要做桁架,綁網和窗戶;拖蝦釣春魚的,壹定要補網修船。所以不管是有船網的漁民為自己準備汛期,還是受雇於船東的漁民上班,都有壹個說法,月初六開工。因此,無論是窮人家還是富人家,都要在正月初五或提前壹天做“新年湯飯”再次祭祖,同時還要準備壹些酒菜,讓即將開始又壹年辛苦工作的丈夫或父親、兄弟再喝壹杯,稱為“年酒”。

冬季至日節後,捕撈帶魚的漁船將前往南洋,漁民也將離家前往下半個汛期。因此,在釣魚島上,漁民的家庭主婦們把烹制冬季至日湯飯視為壹項重要活動,並精心準備酒和菜肴,供即將出征的親人飲用。既有冬季至日的陰極太陽,新生的太陽不是很強,每個人都需要“幫助”和喝“酒來幫助太陽”,也有壹個告別儀式,為即將離開家到南洋後,冬季至日,祝他們安全和富有成果的回報。

第三,漁民飲食中的異常習俗

東海漁島,漁港,漁民,尤其是海上的漁船,或者航行中的漁船,魚鮮食習俗,甚至日常飲食習俗,都呈現出許多差異,是東海漁島特定環境下形成的獨特習俗。這些不尋常的習俗不僅代代相傳,而且有嚴格的約束,無論是島上的漁民自己,還是外地人,都必須嚴格遵守。否則會被認為不尊重或不吉利。

1.吃魚的禁忌

吃魚的時候不能翻面。漁民吃魚,除帶魚、鱔魚等體長的魚外,無論是黃魚、鯧魚、大鯢、石斑魚、虎魚等魚,壹般只去掉不能食用的魚內臟,保留“全魚”,在魚身中間劃幾道口子,讓油、醬等調料滲入魚內。烹飪後,整條魚被端上桌。

吃魚的時候,壹般是主人先用筷子點魚,邀請客人品嘗第壹筷子,然後主人和客人壹起吃,非常好客熱情。但是,把這邊的魚都吃完了,就不能用筷子夾著魚翻了。不僅主人自己不會翻魚,客人也不會翻魚。總是主人事先拿著筷子,從上側用過的魚身的魚刺處插進去,然後小心翼翼地把整塊針肉拔出來給客人吃,作為示範,然後客人會自動按照主人的方法把骨架下沒用過的魚吃掉,不用翻魚身。吃魚的時候,不僅筷子不能把魚翻過來,嘴巴也不能說“把魚翻過來”。主人總是說“壹起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