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我總是在烹飪中即興發揮。我幾乎沒看過菜譜,也很少在網上看到大家做菜的經歷。我只是憑感覺任意組合食材,然後我壹直遵循著“我會大火,我不會放水,我絕對不會用味精”這三個自創的原則。做了這麽多年的菜,征服了很多人的胃口。
但聽到我說“即興發揮,很難重復”後,兒子大聲說:“媽媽!妳壹定要把這次面試的做法記錄下來!我以後也吃壹樣的味道!”。好吧,明天的主題就暫時改成這個吧,我心裏想。
說實話,以後很難再重現這種炒面了。首先,它用的是我昨天中午炒的兩個菜的剩菜部分。壹個是爸爸百吃不厭的芹菜炒蘿蔔絲,不過我把白蘿蔔換成了青蘿蔔,還加了孜然粒。壹個是炸蝦,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我炸的蝦據說別人不可能復制,不是因為我自戀,是因為很多人自己也這麽說過,因為他們站在我旁邊看我炸,回去自己復制整套方法和食材,但是做出來的味道完全不壹樣。不管他們看多少遍,最後的結局都是壹樣的。這個人群包括:我前夫,我現在,我前夫的哥哥,我前夫的哥哥的老婆,我前婆婆,我最好的朋友。。。唯壹跟我學的比較像的就是我親愛的媽媽,她好像在烹飪方面沒有什麽特別的天賦。
我前夫的弟弟每次吃他媽炒的蝦,他的評價都是這樣的:“這絕對不是我嫂子做的。唉,妳就是不能像她那樣炒蝦油,我也沒辦法!”
其實我真的不知道他們為什麽不能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我整個過程都很普通!無非就是放油。油熱的時候放蒜末,或者壹點胡椒粉和胡椒粉。這是可選的。然後大火翻炒蝦仁,十秒鐘後加鹽,十秒鐘後翻炒少許料酒,翻炒壹會兒,再加入少許醬油,放入姜絲。這時候就要把火關小,不停的攪拌。這時候蝦油會吱呀壹聲擠出來,蝦體變得不那麽緊實但略有擠壓。裝盤子。
感覺這個序曲太長了,還是自己寫炒面吧。
面條就是方便面。因為這次疫情,我第壹時間買了壹盒方便面,以備不時之需。其實我私底下很喜歡方便面的味道。記得小時候每次生病都要泡面,病立馬就好了。我兒子其實也遺傳了我這壹點,所以買壹盒泡面是必然的,雖然這似乎不太符合我們家“純天然料理”的風格。
我先用小奶鍋燒開水,同時大鍋開始炒面底。流程如下:不放油,直接把五花肉切片在鍋裏炒到出很多油,用醬油和料酒翻炒,把中午剩下的蝦仁全部挑出來放在壹邊,把剩下的底和油全部倒入肉裏,稍微翻炒壹下再加點新辣椒。
這時候小奶鍋裏的水燒開了,我就放了兩包方便面,同時把切好的白菜和洗好的黃豆芽放在大鍋裏翻炒。我加的不是鹽,而是方便面的調料——只加了壹半,另壹半放在小奶鍋裏煮面。面條剛從盤子狀態解體後,必須用筷子撈出來。因為沒有盤子,我就直接放在中午剩下的芹菜和蘿蔔絲裏。
煮面的湯中放壹片紫菜,再次打開後馬上關火,炒面的湯就有了。整個過程要快,否則大鍋裏的蔬菜和肉可能會煎過頭。這時候關火,把面條和芹菜、蘿蔔絲壹起倒入,再倒入剛開始挑出來的蝦仁,拌勻。下班後,香味已經占據了整個家的空間。
下次兒子想吃飯的時候,我可以看看這篇文章。還好我錄下來了。其實我在回憶的時候,差點想不起來白菜是用黃豆芽炒的。
只是下次可能會忍不住玩點新花樣。做飯的樂趣在於我的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