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暫時釋放“味道”,從營養健康的角度來說,臘肉確實不是很多人適合的食物,尤其是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和老年朋友。
首先,臘肉的脂肪含量很高。從重量上看,100g臘肉中脂肪含量高達50%;不僅如此,臘肉還含有相當數量的膽固醇——每100克含膽固醇123毫克,比豬肉高50%!許多證據表明,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是導致高脂血癥的“危險因素”。其次,培根損失了很多營養。在制作的過程中,肉類中的許多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幾乎損失殆盡,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維生素C等。可以說,臘肉是壹種“雙重營養失衡”的食物。這種雙重失衡對健康的不利影響也可能“更嚴重”。
第三,臘肉含鹽量高。100克臘肉的鈉含量近800毫克,是普通豬肉平均含量的十倍以上。長期大量食用臘肉,必然導致鹽分攝入過多,可能會加重或導致血壓升高或波動。所以,對於高血脂的朋友來說,科學地選擇和食用油脂是非常重要的。吃大量的油是不健康的,吃油是完全不可取的。日常飲食中可以使用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植物油,如橄欖油、茶油等,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增加“好膽固醇”。但是,再好的“油”也要適量食用,每天20-25克就夠了。臘肉不能每餐都吃,因為它是腌制食品,含有大量的鹽。這超過了人體每天的最大鹽攝入量;所以作為調理生活的偏方;當然,可以先煮或者多次煮,盡可能降低肉的含鹽量,這樣可以吃得更多;同時還能享受臘肉的淳樸香味。
臘肉是湖北、四川、湖南、江西、貴州、陜西的特產,有上千年的歷史。據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張魯稱王漢寧,戰敗,南下巴中。路過漢中紅廟塘時,漢中人用上等臘肉招待他。還傳說清朝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後隨光緒皇帝避難xi安,陜南地方官員進貢臘肉禦用。慈禧吃了之後贊不絕口。加工制作臘肉的傳統習慣不僅由來已久,而且具有普遍性。每年12月,也就是“小雪”和“立春”之前,家家戶戶都要殺豬宰羊。除了足夠過年吃的鮮肉,其余都是用鮮鹽腌制,配以壹定比例的花椒、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7 ~ 15天後,用棕櫚葉繩掛起來,滴幹水,做成。選擇柏樹枝、甘蔗皮、香椿皮或柴火慢熏慢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或掛在燒柴火的竈頂上,或掛在燒柴火的烘爐上,用煙火慢慢熏。西域林草豐茂,幾乎家家燒柴做飯或取暖,這是熏肉的有利條件。即使城裏人也不殺豬宰羊,但每到十二月,都要挑市場上最好的白豬肉,或肥或瘦,買壹些,像往常壹樣在家裏腌制,抽幾片臘肉,嘗嘗臘肉。家裏不燒柴,就找農村的親戚朋友抽幾根。
湖北臘肉、四川臘肉歷史悠久,馳名中外。
熏制臘肉外觀壹致,熟而切片,透明有光澤,色澤鮮艷,紅中帶黃,口感醇厚,肥而不膩,瘦而不塞齒,不僅風味獨特,而且具有開胃祛寒、促進消化的作用。湖北臘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點,素有“壹煮肉百花香”的美譽。
希望我的回答對妳有幫助,能采納我為最佳答案。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