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威信縣的建立與演變

威信縣的建立與演變

威信縣,相傳是夏商時期涼州、永州之地。

周屬大雄殿,曲流。

建於秦朝,屬蜀郡、夜郎國。

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為進壹步開發西南土地,西漢武帝設犍為縣(治今遵義,後遷宜賓),元豐二年(公元前109年)犍為縣歸益州管轄。

威信縣屬於犍為縣南廣縣。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威信縣隸屬朱棣縣(今昭通)。

蜀漢末年的統治者顏夕,於247年遷至南光郡。顏夕於19年棄南光縣,後遷至朱棣縣南光縣。

西晉太安二年(303),屬朱棣縣秦楠郡地,由益州改為寧州。懷帝永嘉五年(311年)隸寧州南光郡。

東晉明帝於泰寧二年(324年)遷至朱棣縣,鹹和八年(333年)遷至南廣縣。

南朝和宋代取代了秦楠縣,朱棣縣。

文帝四年(584)屬解州,楊迪大業二年(606)屬南寧開邊縣(原寧州)。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屬解州東安郡,為李健南路戎州(今宜賓市)總督府。

宋代為徐州駐防之地(今宜賓市),宗申熙寧七年(1074),為西南部大巡檢司藝兮之地。

至元十年(1273),元世祖在芒部路軍政總政中屬於強國,調任雲南中書省烏蒙宣威部。至元二十四年,屬雲南烏沙烏蒙宣傳慰安所芒布路軍民總管理處藝兮部。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正月屬芒部衛(後改稱芒部府)指揮使臣部,十六年,布政司由滇調川。十七年改為芒部軍民府,轄阿頭、伊娘、伊Xi。

明世宗嘉靖五年四月(1526),朝廷以地方官龍氏支無繼承人為由,將芒部文武衙門改為鎮雄,從現在的芒部遷到鎮雄,設流官,下設懷德、歸化、威信。魏新長安司(簡稱魏新司,清代史籍中也明確記載為魏新司,後誤稱魏京司)第壹次正式出現在史籍中,距今已有477多年(2003年)。

清雍正四年(1726),清廷批準雲南總督兼總經理鄂爾泰將烏蒙、鎮雄、東川改為雲南,並邀請三軍“改土歸流”。雍正五年(1727),三月,鎮雄“改土為溪”成功,正式從四川遷到雲南,設溪官,以杜為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