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a (bā bā)是壹種方言,指的是蛋糕狀的食物。是廣西、貴州、安徽、江西、昆明最著名的小吃之壹,也是大理、憑祥常見的傳統食品之壹。它有許多制作方法,不同的口味,非常美味。
普通話詞典
糯米或普通食用米做成的食物。方法是將大米在水中浸泡至軟,然後將大米磨碎,將磨碎的米汁瀝幹,煮熟,做成扁圓形,用油或炭油炸。可以搭配個人喜歡的調料壹起食用。又名“巴巴”。
安徽特色
安徽宣城的特色小吃是用面粉包裹豇豆、鹹菜、肉、蛋和竹筍,在油鍋裏烹制而成。粑粑是餅狀的,好吃,外酥裏嫩。壹般用於早餐和夜宵,市場價十元左右。
首先,做鍋巴
配料:壹級豌豆粉1斤。辣椒粉50g,茴香粉50g,精鹽10g,熟菜籽油10g。
制作:
將豌豆粉放入鍋中,加水(1000g)拌勻,再放水(600g),加入茴香粉、辣椒粉、鹽拌勻。炒鍋上小火,用蘸油的刷子擦拭炒鍋,舀入豆漿糊,用木勺均勻抹開,用竹刀在炒鍋邊緣刮至黃香,取出後放在陰涼處。壹共做30件。
第二,做巴巴
原料:精米6 kg,菜籽油100 g。
制作:
將大米用清水浸泡2-3小時,然後煮成大米,放入磨漿機中磨成毛坯,分成小圓塊,放入籠中蒸12分鐘,取出後再磨1次。
案板抹油,放上毛坯,揉成長圓形,卷成6 mm厚的薄片,再切成長15 cm,寬8 cm的扁四邊形。
第三,制作薄豆粉
材料:豌豆粉130g,茴香粉2g,精鹽5g,辣椒粉5g。
制作:
將豌豆面放入鍋中,加入茴香、鹽、胡椒粉和水調成糊狀。鍋著火後,加入開水(600g),慢慢倒入豆瓣醬,不斷攪拌鍋底,煮好後放入碗中。
鳳慶粑粑卷制作要點;
1.燒:在火盆中點燃栗子炭火,將鐵格子架放在炭火上,將粑粑烤至熟透,將兩塊粑粑夾在壹塊鍋巴中間,在粑粑表面鋪上壹層薄豆粉、油辣椒、蒜油、桃仁、芝麻粉,搟開。鹹、甜、辣,適合早餐、夜宵。
2.炸鍋巴:將鍋巴分成四份,放在中火上,加入熟菜籽油,加熱至五成,放入鍋巴中,炸至紅黃,取出。形似蝴蝶,酥香,宜作酒。
3.鍋巴卷:桃仁、花生翻炒,切成細粒。糯米蒸成米飯。鍋燒熱,放入豬油,三四成熱時,放入火腿、老蛋黃酥、香菇、糯米、茴香、雞樅,再放入桃仁、花生攪拌均勻,制成八寶餡。
取壹塊鍋巴,用八寶餡包裹,約3厘米厚,卷成壹卷。鍋燒熱,放油,燒至五六成熱,滾八寶,炸至紅黃,取出切成2厘米長的片食用。皮香脆,餡香嫩,適合便餐、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