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專家堅信它們屬於蔬菜,因為它們富含水分,含有高含量的維生素C;但是食品專家堅持認為應該算食品,因為土豆含有澱粉,過去饑荒時代很多人靠它生活,西方人還把土豆當主食呢!土豆早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入世界四大主糧(小麥、玉米、大米、土豆)。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學博士範誌紅認為,土豆、蓮藕都含有大量澱粉,胡蘿蔔素、葉酸、維生素K含量遠高於普通主食,而澱粉含量高於綠葉蔬菜,營養價值介於糧食和蔬菜之間。如果用這些食物來部分替代谷物,可以增強營養價值,增加鉀、維生素C、膳食纖維的供給。但澱粉過多容易導致肥胖,所以炒土豆絲飯、土豆饅頭、烤肉是增肥的食物組合。因為土豆絲含有澱粉,按理說吃土豆絲要減少米飯的量,否則相當於吃了兩份主食。
目前中國只有少數地區把土豆作為主食,更多的是作為蔬菜食用。2015年,農業部啟動馬鈴薯(俗稱洋芋)主食化戰略,推動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馬鈴薯將成為大米、小麥、玉米之外的另壹種主食。馬鈴薯的主食化其實就是將馬鈴薯加工成面包、饅頭、面條等適應中國人消費習慣的主食產品,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預計2020年將有超過50%的土豆作為主食消費。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形象地說,“妳平時手裏吃的東西叫主食,中間盤子裏放的東西叫副食或菜。”。成為主糧作物的作物,必須能夠在比較大的面積上大規模生產;可長期大量儲存;大多數人都能接受,在壹日三餐中占主要比例;能提供大多數人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目前的主食是通常所說的五谷雜糧,包括土豆."戴小楓說,土豆不含面筋,在制作饅頭、面條等主食產品時,存在成型難、制作難、硬度大、面條易斷難煮等問題。目前,中國農科院已成功研制出含40%馬鈴薯粉的馬鈴薯饅頭和含35%馬鈴薯粉的馬鈴薯面條,並已初步實現工業化生產;同時還開發了土豆饅頭自發粉、土豆粉復合粉等系列產品。以後普通人也可以在家做土豆饅頭和面條了。
農業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小虎認為,與小麥、玉米和水稻相比,馬鈴薯有很多優勢,有自己的條件成為主食。戴小楓說,新鮮馬鈴薯雖然含水量高,不耐貯運,但加工成全粉作為幹物質儲存,比面粉和大米耐貯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