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元年間群眾開始種植楊梅,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內輋村楊梅種植品種有烏梅類和紅梅類。價格因品種不同而各有高低,主要有烏梅,凸蒂酥,凹蒂酥,流涎酥,芒種烏,其中以烏酥楊梅為最。由於今年的氣候原因楊梅的產量比較少,導致價格升高,烏酥楊梅更為明顯,每斤售價近百元,同時還上潮商衛視(潮汕鄉情欄目:楊梅時節)。
烏酥楊梅是楊梅中的極品,原產於西臚鎮內輋村,相傳為清朝年間內輋村村民從壹株優良變異的楊梅單株選育嫁接繁殖而成,已有250多年的栽培歷史。
烏酥楊梅營養價值較高,是天然的綠色食品,它們生長在遠離城市的山區,極少或沒有被大氣汙染,栽培管理粗放,病蟲危害少,具有綠色無公害水果之美譽。1986年榮獲廣東省名優水果稱號。
西臚烏酥楊梅的外觀色澤深紫紅色,黑裏透紅且晶瑩,色澤鮮亮均勻,口感極佳,核小而酥,果肉酥脆結實,滋味獨特,酸甜適口。單果重10克以上,可食率達86%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大於12%,酸度小於0.8%,維生素C含量每100毫升大於45毫克。
據測定:優質楊梅果肉的含糖量為12%—13%,含酸量為0.5%—1.1%,富含纖維素、礦質元素、維生素和壹定量的蛋白質、脂肪、果膠及8種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其果實中鈣、磷、鐵含量要高出其他水果10多倍。
每100克楊梅可食品中的營養素含量:水分83.4—92.0克、熱量28千卡,蛋白質0.8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5.7克,膳食纖維1克,果汁含糖量12—13克,含酸量0.5—1.8克,硫胺素10微克,核黃素50微克,煙酸0.3毫克,視黃醇當量92微克,胡蘿蔔素0.3微克,維生素A7微克,維生素C9毫克,維生素E0.81毫克,鈣14毫克,鎂10毫克,鐵1毫克,錳0.72毫克,鋅0.14毫克,銅20微克,鉀149毫克,磷8毫克,鈉0.7毫克,硒0.31微克。
楊梅的核仁中含有維生素B17,這是壹種抗癌物質,還含粗蛋白32%、粗脂肪21%,被稱為高蛋白、高植物油脂食品,可供炒食或榨油。
楊梅有生津止渴、健脾開胃之功效,多食不僅無傷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本草綱目》記載,“楊梅可止渴、和五臟、洗滌腸胃、除煩憒惡氣。”楊梅果實、核、根、皮均可入藥,性平、無毒。果核可治腳氣,根可止血理氣;樹皮泡酒可治跌打損傷,紅腫疼痛等。用白酒浸泡的楊梅,盛夏時節,食之會頓覺氣舒神爽,消暑解膩。腹瀉時,取楊梅熬濃湯喝下即可止泄,具有收斂作用。楊梅具有消食、除濕、解暑、生津止咳、助消化、禦寒、止瀉、利尿、防治霍亂等醫藥功能等多種功能,有“果中瑪瑙”之譽。
楊梅在潮汕還流傳著壹曲淒怨美麗的傳說。據說,古時有姑嫂二人相依為命,小姑心靈手巧,善繡百花,唯因楊梅花開之期極短而尚未學會。壹年,小姑在除夕夜執意上山觀察楊梅花開形狀,不幸卻被老虎所害。其嫂次日上山尋找,遍山呼喊姑姑,見有血跡,方知姑姑已為老虎殘害,隨斷斷續續慘呼“姑——虎、姑——虎”,終化為青鳥。潮汕民間故事《姑嫂鳥》由此而生。至今,當楊梅出產時,必有“姑嫂鳥”飛至楊梅山上,哀叫“姑虎、姑虎”,令人聞之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