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紮特早年就顯示出罕見的音樂天賦。有壹次,父親教妹妹彈鋼琴,年僅3歲的莫紮特認真聽著。妹妹彈完之後,莫紮特爬上琴凳,把妹妹剛剛彈完的曲子又彈了壹遍。他的才華讓他的父親吃驚,他決心把他培養成壹名音樂家。
莫紮特4歲的時候,他爸爸和壹個朋友聊天,看到莫紮特在五線譜上寫字。當父親問他寫的是什麽時,莫紮特非常認真地回答說:“我在作曲!”“我父親對此表示懷疑。他拿起莫紮特寫的東西,仔細看了看。他發現不僅形式上完全正確,而且相當不錯。還有壹次,父親和朋友壹起演奏四重奏,莫紮特求父親讓他拉第二小提琴。父親別無選擇,只能讓他和拉第二小提琴的人壹起演奏。拉第二把小提琴的樂手慢慢停止了演奏,發現獨自演奏的莫紮特準確無誤,令樂手們大為驚訝。
六歲時,莫紮特已經成為當地著名的演奏家和作曲家。他因嫻熟高超的鋼琴演奏技巧而被譽為神童。我姐姐瑪麗安比他大五歲,也是壹名優秀的鋼琴家。父親帶他們去巡回演出,以吸引人們的註意。他們在當時的歐洲音樂中心維也納演出。莫紮特超人的音樂天賦震驚了維也納樂壇,“音樂神童”的名號壹時間傳遍各地。奧地利女王特意邀請他們表演,莫紮特即興演奏和用布蒙住琴鍵的絕技讓女王驚嘆不已,因此得到豐厚的報酬,名聲大噪。
第二年,父親帶著弟弟妹妹去旅行,在德國、瑞士、法國、英國、荷蘭等國演出。無論他到哪裏,都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莫紮特風靡歐洲,被譽為“18世紀的奇跡”。在倫敦,莫紮特待了壹年,受到傑出作曲家約翰·巴赫(德國著名音樂家巴赫的兒子)的悉心教導。
三年的巡回演出開闊了莫紮特的眼界,增長了他的知識,為他的進壹步發展奠定了深厚的社會基礎。他的父親深刻認識到,莫紮特要想從壹個音樂神童躋身於歐洲壹流音樂家之列,必須接受系統的音樂理論和寫作技巧的教育。此後,莫紮特在父親的指導下進行了嚴格而廣泛的訓練和學習。莫紮特學習非常努力,有時他練習鋼琴十幾個小時。可見莫紮特的巨大成功不僅僅是天才,還有勤奮的因素。
莫紮特的父親帶領莫紮特在意大利演出,這是他在歐洲音樂界擴大知名度的重要壹步。莫紮特以其非凡的音樂天賦征服了挑剔的意大利觀眾。有著悠久音樂文化傳統的意大利人民,也給了14歲的莫紮特極高的榮譽。著名的博洛尼亞學院和威龍音樂學院先後授予他院士,教皇授予他“金輪”勛章和“金馬刺”騎士稱號。
22歲以後,莫紮特在薩爾茨堡大主教的宮廷裏做音樂家。後來不甘忍受屈辱和壓迫,毅然離開了薩爾茨堡1781。接下來的十年是他音樂成就最輝煌的時期。作為自由音樂家,他寫了很多作品,包括大型交響樂、鋼琴協奏曲、小提琴曲、小夜曲和各種器樂的奏鳴曲,都是非常優美的傑作。其中以《EB大調第39交響曲》、《C大調第41交響曲》、《A小調第40交響曲》、《費加羅婚》、《唐璜》、《魔笛》三部歌劇最為著名。
由於貧困的生活和繁重的工作的雙重因素,莫紮特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1791年65438+2月4日,他在貧病交加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終年45歲。莫紮特短暫的壹生完全被音樂占據,他的大名因音樂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