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軒的主人張金潔,原名金兒。她是揚琴和古箏演奏家,也擅長室內設計和裝飾。紫雲軒的裝修,家具、餐具、各種陳設的選擇與搭配,都出自她的手筆。
紫雲軒的外觀獨壹無二。畫著銀色的竹竿,紫色的宮燈,玻璃幕墻,給人壹種很有品位的感覺。推門而入,面對我們的小院種滿了花草,各就其位的金魚、鸚鵡在那裏愜意自在,頗有意境,透露著主人的獨特情趣。
“紫雲軒”1997年開業時原本是壹家茶館。後來開始提供小吃和素食,再加上肉類和海鮮,就成了現在的商業模式。“紫雲軒”的桌子總共可以容納30人,每天都爆滿。用餐者和喝茶者必須通過電話預約才能得到座位。銀杏葉上用金字寫著客人的名字,讓人想起李清照的楓葉題詞。這裏的臺面比平時多。各種器皿餐具都是張瑾兒每次環遊世界帶回來的。沒有壹定的系列可循,但它們是和諧的。誰說桌子上所有的陳設都要搭配?
站在白色的隱藏墻外,按下白色的門鈴,穿過黑色的窗簾,我的眼前豁然開朗。超大尺度的門、紅色的沙發、向上延伸的樹枝、漂亮而低垂的窗簾、織錦、柔軟的羽毛和粗糙的混凝土和石頭共同營造了這樣壹個獨特的空間。桌椅、燈光、器皿、碗碟、陳設都是主人設計的。
夜幕下的“紫雲軒”很浪漫。只見桌上鋪滿了芬芳的紅玫瑰花瓣,造型各異的蠟燭點綴著桌面,將“紫雲軒”襯托得越來越優雅安靜。
“紫雲軒”是壹種茶的名字。朋友說趙薇的《綠茶》就是在紫雲軒拍攝的,紫雲軒出品了這款茶。真的很合適。
紫雲軒,白隱壁門是壹個想法。雖然西方人是這裏的常客,但吸引他們的是中國文化的神秘味道。有電話預約,這裏摘的葉子上有金色的字跡。帶著尋找清明前采摘的蘇州碧螺春的欲望坐下來,輕輕翻開壹把折扇或壹本畫冊,尋找這墨香。
主人崇拜自然,欣賞中國文人。常客或來訪者多為知己。他們習慣用彎曲的小樹枝代替勺子攪拌杯中的竹葉。想象壹下,漂浮在絢爛的玫瑰花瓣間,聞著茶香飯香,夢見江南水鄉的薄霧。怎麽會不飽滿呢?
“紫雲軒”各具特色,從家具、燈光、器皿、餐具到茶、飲品、菜名、菜單設計,無不體現出張師傅的個人風格和眼光。中英文烹飪書都是她用毛筆寫在折扇和專門的相冊頁上的。
在這裏,顏色和飲食的文化分不清彼此,只知道食物的概念正在被顛覆。有人說在紫雲軒吃不飽,美食只能養眼。其實,好吃的不僅是養胃養眼,還需要食物和環境壹起玩。
紫雲軒,紫色是壹種姿態,代表尊嚴、和平、理解和獨特,是壹種優雅高貴的驕傲;而雲則是變化多端,永不停息,是層出不窮的奇奇怪怪的東西。據說以前的紫雲軒是黑的,新的紫雲軒是白的。它的色調是主人的心情,是他對世界的看法。現在的白色是那種平和寧靜,但又對現實敏感。
菜單、茶單、酒單更像是散文集。隨便翻開,就能讀到散落在其中的幾個字:“那年秋天落葉烤茄子”、“只是白蘑菇”、“雲南老故事”、“白梨核桃芥末”、“茉莉香排骨”、“紅茶芝士蘑菇飯”、“我愛夏天的新鮮草莓”、“綠茶”。
紫雲軒的菜是新中式,紫雲軒的茶是精致香茶,紫雲軒的店有創意。
還記得紫雲軒,供應茶,小吃,素食,肉類,海鮮,還有優雅女人張瑾兒的精致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