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南方在冬天的至日吃什麽傳統食物?

南方在冬天的至日吃什麽傳統食物?

在南方的冬季至日,妳吃什麽傳統食物?南方冬季至日的九大美食。

湯原1

大約從宋代開始,中國人在元宵節吃湯圓。明清以後,江南人還在冬季的至日上用湯圓祭拜祖先和爐竈。魯谷在《賈青錄》(1830)卷十壹中記載:“碧湖將面粉磨成球,因內有糖、肉、豇豆糊、葦絲,為先祭竈之品,故稱‘冬至日球’。

其中,湯圓分大小不同。有餡的大的叫飯團,是晚上祭祖的供品,沒有餡的小的是早上祭祖的供品。

吃湯圓的註意事項:

盡量不要加糖。

湯圓的熱量相當高。如果吃湯圓的時候加糖,消耗的熱量會相當驚人,所以吃湯圓的時候不要加糖,也不要喝甜湯。

煮比炸好。

湯圓油炸後熱量加倍,容易上火。最好把它們放在水裏煮。

不要多吃。

湯圓的主要原料比較粘稠,不易消化,要適量食用。貪吃太多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腹脹,胃痛。

三高人群吃湯圓腰子。

湯圓的熱量和含糖量都比較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食用湯圓要謹慎。

老人和小孩不宜多吃。

老人和小孩腸胃功能較弱,而湯圓不易消化,不宜多吃。同時,老人和小孩吃餃子也不要太著急,否則可能會因為吞咽而窒息,造成窒息。

2.烤肉

在冬季的至日,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季至日肉的習俗。其中,烤肉是廣東人在冬季至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傳統食物。全家人準備壹些臘肉和香腸在祭奠完祖先後食用,以祈求來年能來鴻運當頭。

臘肉不再只是香腸,還有臘魚、臘肉、臘鴨、臘雞等。壹鍋又油又好吃的臘肉煲仔飯很容易俘獲人們不斷追求美食的心。

3.甜味藥丸

相傳,漢代的冬季至日就有“飲酒載菜,向老人進貢”的習俗。自宋元以來,就流行吃甜丸。甜丸不僅是由糯米粉和水丸制成的甜湯,也是冬季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在冬季至日之前,農民的家庭主婦們紛紛制作糯米粉(現在多為機械卷制),有的交換需要的物品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

在冬季至日的早晨,家裏的大人和孩子常常圍坐在壹個竹葫蘆或大盤子周圍,每人事先提取壹個用糯米粉和水混合制成的粉球,用雙手搓成彈子,稱為“冬季至日丸”。“冬季至日丸”象征著歲末闔家團圓。有的“冬至日丸”裏還夾有橘餅、冬瓜糖、豆沙,俗稱“鴨媽媽杯”,“冬至日丸”可以隨意揉搓大小不壹,是“公孫丸”的好兆頭。在潮汕,有壹句民間諺語“冬至日丸,壹吃就過年”,俗稱“添年”,意思是雖然年沒過,但大家都添了壹年。

4.九層蛋糕

臺灣省還保留著在冬季至日吃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糯米粉揉成象征吉祥如意的雞、鴨、龜、豬、牛、羊等動物,再放入蒸籠中分層蒸熟,以示不忘祖先。

在臺灣省,冬季節“補冬”也很常見。在冬季節日的前壹天,晚飯後,各家各戶在大廳裏搓圓。在古代,搓圓是禁止說不祥的話的。搓圓餃子後,要補過冬。年糕是其中的壹種補充。甜年糕要加桂圓肉幹。鹹年糕包括羊肉糕和紅米糕。還有八寶燉公番鴨、公雞、甲魚。

5.蘭姆糕

按照江浙壹帶的傳統,冬天的至日會是壹場盛宴,參與的人很多,非常隆重。在雲南,也有在冬季至日吃糍粑的習俗。而且每當祭祖或者重大節日,或者婚喪嫁娶,都要做糍粑。所以在我們老家,糍粑被稱為“大糍粑”,現在常見的餃子被稱為“小糍粑”還帶點不屑。

制作前將糯米洗凈,放入電飯鍋中蒸熟,然後趁熱快速倒入石臼中。兩三個人拿著壹個大木錘,使勁使勁地捶,另壹個人不停地用手翻,讓它捶得均勻。打到又粘又嫩,趁熱用手迅速揉成小塊,放入早已準備好的豆糖粉中隨意攪拌幾下,即可食用。它的味道又香又好吃。

6.豆腐

冬天的廣西至日,吃豆腐包子,把豆腐煎成空心,把肉放進去蒸。在常州,人們壹直流傳著在冬季至日前夕吃蔥燒豆腐的習俗。而且有句諺語叫“吃個熱冬,別吃個凍冬”。

每到冬天的至日,南京家家戶戶都要吃蔥,做豆腐。有“逗富”和“發跡”的意思。與南京相似,泰州、揚州、南通的冬季至日習俗大體相同。

7.紅豆糯米飯

在我國的江南水鄉,冬天至日的晚上,全家人聚在壹起吃紅豆和糯米飯是壹種習俗。相傳,* * *龔是壹位多災多難的才子,死在的冬天。死後成為疫鬼,繼續禍害百姓。然而,這種疫鬼最怕紅豆,所以人們在冬季的至日上煮紅豆和糯米,以驅除疫鬼,防止災難。

紅小豆和糯米的比例是1: 2.5。將紅小豆放入沸水鍋中(紅小豆與水的比例約為1: 5)。煮至八成熟,取出。另外,把糯米洗幹凈後,放在煮紅豆的湯裏浸泡壹晚。第二天,將糯米和紅小豆攪拌均勻,放入蒸籠蒸40分鐘左右,即可食用。

8.姜汁鴨

至日冬季最有特色的食物是閩臺的姜母鴨。這壹天,當地人會用番鴨和姜汁燉壹鍋滋補鴨湯,壹來驅寒強身,二來增加喜慶氣氛以求吉祥。

廈門人喜歡在冬天的至日吃姜母鴨進補。姜母鴨是用壹整片老姜燉的(不用切)。據說生姜對身體有好處,能暖胃補腎。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這壹點。比如也可以和四物(當歸、黃芪、熟地黃、白芍)壹起燉,或者和枸杞、人參壹起燉。紅棗是不可或缺的,黑棗和紅棗都可以。中醫認為,大棗能益氣補腎。

9.米糕

新年蛋糕,新年蛋糕。吃年糕是為了贏得“壹年比壹年高”的彩票。從清末到民國初年,杭州人總是在冬天的至日上吃年糕。最極端的吃法是壹日三餐,不漏壹餐。早上吃麻粉白糖蒸年糕,中午吃油冬菜炒年糕,冬筍肉絲。晚餐是年糕配芥末,肉絲和筍絲湯。

打年糕曾經是全村的壹件大事。每年農歷十二月中旬,大家聚在壹起,自帶米線,按照先到先得的統壹順序制作。每次打年糕都要提前開個會,跟人員明確面粉、燒爐、裝籠、打等流程的分工,日夜不停地打,直到各家的年糕打好為止。場面非常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