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特勞斯繼承和發展了古典音樂中生活習俗小品和舒伯特圓舞曲的專業傳統,在民間連得樂和進行曲的基礎上固定了維也納圓舞曲的風格,即引子、五個有調性連接和情感對比的舞曲、結語。圓舞曲以弦樂為主,加強了弦樂與木管的對比的配器手法;具有旋律華麗流暢、標題形象生動的特點。
回族曲式(回族傳統音樂)主要屬於東亞樂部,部分曲目屬於波斯阿拉伯樂部。分為民間音樂和宗教音樂。民歌是他們民間音樂的主要部分。按其體裁分為:民歌(花兒)、小調、勞動歌、宴席歌、敘事歌、兒歌等。《華爾》是回族人民在勞動生活中自由抒發內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也是最受歡迎、最具代表性的民歌。
concerto這個詞來自拉丁語collcertaye,意思是壹起競爭。協奏曲意味著兩個因素既競爭又合作。協奏曲最初是作為壹種聲樂體裁出現的。在16世紀,它指的是壹種由樂器伴奏的意大利聲學音樂。自17世紀下半葉以來,它指的是壹個或幾個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比賽的器樂組曲。巴洛克時期形成的由幾件獨奏樂器組成的、與樂隊相抗衡的團體,被稱為大協奏曲。形成於古典音樂派時期,由壹把小提琴、鋼琴、大提琴等樂器演奏的控制協奏曲,被稱為“獨奏協奏曲”。拉赫瑪尼諾夫、海頓、莫紮特、貝多芬以及浪漫派的許多作曲家都創作了大量的獨奏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