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菜是用芥末、橄欖和其他調料做成的菜,有鹹味。是廣東潮汕地區的風味菜肴,屬於粵菜中的潮州菜。用來制作橄欖的芥末是卷心菜和有50-50片葉子的大葉芥末。此外,制作橄欖類蔬菜時還會加入花生油(或菜籽油)、鹽、醬油等調味料。
橄欖菜口感細膩,鹹鮮,帶點橄欖的澀味,芥末的酸味,還有壹種特殊的香味,口味多樣,各具特色。橄欖類蔬菜非常適合喝粥,也可以用來炒菜。
橄欖菜也是潮汕地區特有的醬菜品種,是潮汕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潮汕橄欖菜制作工藝歷史悠久,在龍湖區、澄海區及周邊鄉鎮廣泛流傳。
橄欖類蔬菜的發展歷程;
清嘉慶《澄海縣誌》記載:“芥菜,又名大盤菜,本縣秋收後多種於田。收獲後腌制,味道鮮美。澄海的巧婦用土特產橄欖和榨菜做黑橄欖菜。”
清代中期,澄海縣外沙鄉出現了甘亨菜廊、天盛菜廊、順昌泰菜廊等作坊,可見橄欖蔬菜生產的火爆。汕頭開埠後,潮汕人漂洋過海,橄欖菜也遠銷東南亞各國。海外潮人稱之為“思鄉菜”。增強海外潮人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社會分工的細化,民間自己制作橄欖菜的傳統習慣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圈子,尤其是在年輕壹代中,加強潮汕橄欖菜制作技藝的保護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