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運用遊戲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與作用
1.遊戲的重要性。從某種意義上說,青少年是在遊戲中長大成人的,他們在遊戲中學會了語言,在遊戲中開發了智力、增長了知識,因此,遊戲教學比較適合中學低年級學生。漢語遊戲教學也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要求。在遊戲中,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但學生是活動的主體、主要參與者,遊戲教學能讓學生積極動腦、互相討論,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決定了使用課堂遊戲進行教學的必要性。中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還比較小,註意力難以集中,自我約束能力差。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低年級學生的註意力集中壹次只能維持20分鐘左右。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學生很難做到45分鐘都專心聽講。因此,在漢語課堂中引進遊戲教學是十分必要的,遊戲教學能喚起學生消沈、疲憊的心理,刺激他們的興奮點,使學生在課堂上精力充沛,充滿活力。
3.課堂遊戲教學能充分發揮每個學生學習漢語的潛力。目前,在我區漢語教學中,學生對學好漢語都有壹種恐懼心理,壹部分學生都覺得漢語很難學,對漢語學習沒興趣。這主要是因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沒有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如果把遊戲教學巧妙地穿插到漢語課堂教學中,不僅會打消學生的恐懼心理,還會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遊戲在於“享樂”,漢語課堂遊戲教學就能給學生提供壹個輕松自由的“享樂”空間,壹個自由施展的平臺,讓學生在快樂中逐漸接受漢語,逐漸培養起學習漢語的興趣,在活躍而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
三、在課堂中開展漢語遊戲教學應註意的幾個問題
1.遊戲的內容要具有針對性與科學性。課堂教學的所有活動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而不能片面的只追求形式,純粹為玩而玩。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精心設計教學遊戲,使遊戲的設計為語言知識的學習、掌握、運用服務。
2.遊戲活動要具有年齡階段性與思想性。教師在設計與選擇遊戲的時候,要註意使遊戲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其具有階段性特征。對初中生來說,如果遊戲太簡單,技巧性太低,他們就會覺得浪費時間,這樣遊戲就失去本身的激趣功能。所以,教師應根據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遊戲設計。遊戲的安排不僅要具有階段性,還應滲透德育、美育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在遊戲中學到知識,習得人生價值,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遊戲的設計要有趣味性、競爭性與紀律性。漢語課程的首要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教師在進行遊戲教學時要盡量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自然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漢語學習中。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就要考慮到學生的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開展的遊戲活動要新穎、有趣、富有競爭性,使學生在遊戲中,形成妳追我趕,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例如,漢語悄悄話遊戲比賽,主要考察哪個小組傳得又快又準,這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此外,為了能使漢語遊戲活動收到實效,作為遊戲的設計者和組織者的教師,在遊戲前必須向學生明確規則,要求學生遵守壹定的紀律,張弛有度,養成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良好課堂習慣。
(作者單位:新疆喀什師範學校)
(責任編校: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