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壹下回族的特點,喜歡吃什麽,有什麽著名的節日。
回族有三大節日:開齋節(Dardi)、宰牲節(小Erdi)和聖祭,都與其他穆斯林有密切關系。回族分布廣泛,飲食習俗也不完全壹致。比如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比較喜歡面食,喜歡面條、面條、蓋澆飯。甘肅、青海的回族以小麥、玉米、青稞、土豆為日常主食。油香、痱子是全國各地回族人民喜愛的特色食品,逢年過節饋贈親友不可或缺。民間特色食品有釀皮、拉面、大碗面、肉炒面、豆腐腦、雜碎、肉末面等。大部分人壹年四季都有發酵面,以備不時之需。城市裏的回民,壹年四季早餐都習慣喝奶茶。肉主要是牛羊肉,有的也吃駱駝肉,吃各種有鱗的魚,比如北方產的青魚、鰱魚、鱅魚。在甘肅回族中,鴿子被視為神鳥。可以養,但是不好吃。如有危重病人,經伊瑪目(宗教專業人士)同意,可作為補充。回族擅長炒、煎、燉、煎、炸、烤等烹飪技藝。在風味各異的清真菜肴中,以發菜、枸杞、牛羊蹄筋、雞鴨海鮮為主要原料,做工精致,色香味俱佳,也有獨特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的回族也喜歡吃鹹菜。回族人比較註重飲料,不喝死水、不幹凈的水。禁止在群眾飲用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汙水。回族也喜歡喝茶,以茶待客,西北回族的蓋碗茶非常有名。寧夏回族也喝八寶茶鍋碗瓢盆,也很有特色。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萬盛馬餅、羊蹄筋菜、金鳳扒雞、翁子湯圓、綠豆皮。在青海省西寧市,回族著名的萬勝馬糕點影響很大。河北石家莊的金鳳扒雞,保定的馬家扒雞和白雲張包子,遼寧沈陽的馬家蒸餃,易縣的伊斯蘭餅幹,陜西的牛羊肉泡饃,湖南常德的翁子湯元,綠豆皮,牛肉米線,都是當地比較有名的。流行於寧夏南部的羅四海、九魁十三花、月兒園等名揚全國。“五螺”是指同時上五種炒菜,“四海”是指同時上四種帶湯的菜。“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圓”分別是九碗、十三碗、十五碗菜的美言。住在城市的回族人通常壹日三餐。他們大多在家裏做牛羊肉包子當早餐,或用炒鹹菜烤著吃,或用腌制的牛羊肉吃,也有老人喜歡用炒花生米吃。午餐吃牛羊肉泡饃的人也很多,很多家庭喜歡吃帶炒菜的包子。炒菜壹般都是簡單的家常菜,比如蓮花白炒肉絲、芹菜炒肉絲、醋溜土豆絲、醋溜西葫蘆、辣椒鹹菜、辣椒醬等。大多數人晚餐吃面條。面條有很多種,比如肉絲面、長面、炒面和籠面。他們還吃餃子,饅頭,烤饅頭和韭菜餅。散居在農村、山區、牧區的回族,大多受居住地影響。例如,寧夏南部山區的回族主要吃土豆、蕎麥、蓧麥、黍稷和豌豆,而新疆阿勒泰地區的回族吃馬肉和奶類食品,米粉食品占次要地位。這明顯是受哈薩克族飲食習俗的影響。生活在迪慶藏族自治州和西藏的回族,和藏族壹樣,沒有粑粑是吃不到青稞、豌豆和三餐的。西北農村回族飲食最具特色的是民間宴席。“九碗三排”是回族的正宗宴席。壹般來說,這種宴會在婚禮和葬禮上用來招待許多客人和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