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清朝皇帝吃了那麽多菜剩下的剩菜會怎麽樣?

清朝皇帝吃了那麽多菜剩下的剩菜會怎麽樣?

清朝入關後,為了表示不忘自己的根,早期宮廷的飲食仍然保持著原來的傳統,以肉類為主。

比如乾隆時期,皇帝每天要消耗22斤豬肉、5斤湯、1斤豬油、2只羊、5只雞、3只鴨。即使到了清末,清朝的統治也搖搖欲墜。溥儀、玉龍等人壹個月還是用了3960斤肉,388只雞鴨。可見清宮用肉量之大。

除了這些常見的肉類,因為滿族人過去以捕魚和狩獵為生,所以宮廷美食中也有很多種野味。比如每年都有大量的鹿肉、鹿尾、鹿舌、鹿羔、鱘魚、麅子、熊掌等山珍海味獻給皇帝。宮廷菜單中,常有以野味為原料的菜肴,如“鹿尾烤鹿肉”、“烤鹿肉”。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清宮內的餐飲越來越多樣豪華,魚翅、燕窩等高檔食材的消費與日俱增。

例如,甘龍喜歡吃燕窩。據吳的研究,壹個月經常食用32個以上的燕窩,平均每天壹兩個以上。另壹個著名的燕窩愛好者是慈禧。慈禧掌權時,飲食極其奢侈。據說壹頓飯要準備上百道菜,很多都是用燕窩來補充的。比如“燕窩白斬雞”、“壹鍋燕窩炒鴨絲”、“燕窩生日三鮮肥雞”等七種有燕窩的菜肴,在光緒十年十月初七就被列入慈禧的菜單。

當然,慈禧壹頓飯要壹百個菜的說法只是傳說。而皇宮裏的皇帝和皇後的日常,遠遠超過壹個人的正常消費。溥儀在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提到,他退位前不久禦膳堂奉上的壹份早餐,裏面有20多道菜和點心,年輕的溥儀永遠吃不完。更何況禦廚壹般都會準備很多零食,讓皇帝隨時享用,永遠不會餓死皇帝。所以皇帝每天最多吃幾口自己愛吃的菜,如何呈現大部分還是原樣歸還,如何處理這麽多剩菜。這個問題在晚清宦官辛的回憶錄中有所提及。

據信回憶,皇帝吃完飯後,會把剩下的壹些菜賞給他信任的王公大臣,以示親近。對於這些王公大臣來說,平時沒少吃好東西,也不是真的貪圖皇帝享用的菜肴,但這份榮譽是普通人無法比擬的,所以還是特別重視。

諸侯賞賜後,皇帝身邊的宦官得到了壹點點綴,每個人根據級別得到不同數額的禦餐,這也是皇帝的光。宦官留下的碗碟,被送回禦廚。皇家廚房的管事、廚師和雜工也受歡迎。他們把皇帝和後妃們送回來的剩菜匯總,大家再分。最後,剩菜被冷烤,和之前烹飪的殘羹剩飯壹起賣到宮外。

這些下腳料大多賣給北京的小餐館,因為它們畢竟還是完整的食材,後期加工出售。因為這種剩菜比菜市場的便宜很多,所以還是挺受歡迎的,沒事幹的小飯館也不壹定能搶到。

至於剩菜剩飯,雖然不好看,也有商販買回來,再煮,然後在街上賣。十個大錢可以吃壹大碗。對於吃不起肉的窮人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所以也形成了很大的市場。據說當時在北京賣故宮剩飯吃這個的有壹萬多人,可見這些剩飯的受歡迎程度。當然,這也避免了食物的浪費,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