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做飯的次數越來越少,廚藝就越加生疏。平時下班到家直接吃現成的,老人已經煮好飯菜,休息節假日也主要是家屬下廚。
偶爾碰到老人回老家,家屬也在外面沒回來吃的時候,我會安排煮蝦、秋葵這種菜,開水撈下沾點醋、醬油就能吃。還有賣的盒裝速凍牛滑,配料齊全,開水下鍋煮熟就行,也是壹道肉菜。
也會煮孩子們喜歡的泡面,或帶去吃炸雞漢堡可樂這種垃圾食品,再或者會吃火鍋,海底撈番茄鍋的配料加上刷羊肉、火鍋料、金針菇、豆腐泡什麽的,配著椰汁也很滿足。
但基本上超不過2天,我就黔驢技窮了。總不可能再煮第2次泡面,再吃第2次炸雞漢堡吧。
硬菜確實不會做,只會土豆炒肉、冬瓜炒肉、蒜苔炒肉、黃瓜炒蛋…
然後吃著我炒的菜,孩子們的點評是:老媽,妳炒的不好吃……
再然後,家屬就回來了。所有的彩虹屁都是:老爸,還是妳做的好吃,老媽煮的難吃死了。
真的就是吃人嘴軟,妳看小孩這馬屁拍的。也別說小孩,我都要跟著附和:哎呀,不能少了妳這個大廚。
所以, 我認為壹個人的家庭地位主要取決於TA的廚藝能力高低。
做得壹手好菜,在家裏可以橫著走。
為什麽呢,因為大人可以隨便,有錢還能沒地方吃呀,外賣壹堆,美食餐館壹堆,天天在外面吃都沒事。
但孩子不行,長身體的階段,不能老是吃外面的。 誰在家裏能煮出大餐,誰就擁有了家庭的最高地位。
家屬發脾氣的時候,我也只能忍著,反正也忍習慣了,在外忍老板在家忍老公。
我唯壹的也是最大的優點就是情緒穩定,地球炸了我也不會炸。
說回來,人的胃它是不會騙人的, 家庭關系最穩固的表現就是能吃到壹塊,又經常在壹塊吃,這兩者缺壹不可 。
某次和我媽通電話,大概是說我媽晚上經常跟壹位老姐妹去散步,我爸覺得不爽,應該陪他去散步才對,撩下壹句“要是不行就分開各自過”。
我媽讓我評評理,是不是應該陪我爸去散步。我說別放心上,我爸怎麽可能跟妳分開過,他煮的東西他自己能吃嗎,他哪裏離的開妳。
以前我會認為誰能賺錢誰家庭地位就高,現在不這麽看了, 誰的廚藝水平高誰的家庭地位就高,而且牢不可破。
(補壹句,除非壹家人經常不在壹塊吃飯,才會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