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流程:選料→浸礬→漂燙→漂洗→曬幹→糖腌→塗砂→曬幹→揉搓→過篩→曬幹→包裝→成品。
生產方法:
1.選材:選用果大核小、色澤鮮紅的楊梅為原料,以吳縣洞庭山楊梅為最佳。取出壹個小的腐爛的水果。
2.浸礬:加入375克明礬制成明礬水,放入鍋中煮沸,將楊梅卷好,然後撈出,用清水沖洗幹凈。
3.糖漬:將楊梅架放入匾內晾幹(匾可裝12.5 kg楊梅)。第壹次拌糖1250g,每2小時翻1次;24小時後加入1500克糖,也是每2小時翻1次;24小時後第三次加糖,每片用量600克。2小時後還是翻了1次。24小時後,如果是晴天,就可以了。
4.砂光:先用幹凈的布將日曬後的斑塊內融化的糖漿擦幹凈,然後在每個斑塊內放入1250g的冰糖,將楊梅翻面均勻,再日曬約12h,待楊梅上沒有糖漿水分,子實體集中,刺硬時再搓。打磨前要掌握天氣。如果是雨天,壹定不要砂沙,否則砂沙中的糖分還是會變成糖漿,造成浪費,增加成本。
5.搓:搓分三次進行。用手搓楊梅約3分鐘,然後倒入粗眼篩,去掉楊梅柄。倒入牌匾中,加入500克雪花糖(即綿白糖),用手在楊梅上摩擦。揉的時候動作要輕,不能太用力,否則會把楊梅的刺擦掉,導致刺和核分離,產生次品。軟硬功要連續搓三次,每1次加500克雪花糖。第壹次搓完後,倒入粗目篩,將未搓入楊梅的糖分去除。第二次也是壹樣。第三遍搓完,就不用篩了。把楊梅鋪在竹匾裏,然後在太陽下曬幹,直到糖深入梅刺,果實變肥,楊梅變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