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淮揚的淮揚劇

淮揚的淮揚劇

江蘇作為戲劇大省,劇種繁多。在江蘇眾多的地方劇種中,淮劇和陽劇因其歷史淵源、地域、藝術個性、唱腔相似,歷史上相互借鑒融合,承載和體現了淮陽地區的地方特色,文化底蘊深厚,被稱為淮揚劇。

淮劇是江蘇地方劇種中演出面積最大、觀眾最廣的劇種。江蘇省13個省轄市中,鹽城、淮安、泰州、揚州、鎮江、蘇錫常都屬於淮劇的演出範圍,全省擴展到安徽東部、上海、浙江北部,總人口約2500萬。

淮劇起源於清代中葉的江蘇鹽城、阜寧壹帶,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淮劇從孕育之初,就在古徽劇和後來京劇的直接影響和熏陶下,步入了傳統戲曲藝術規範的軌道,並嚴格按照傳統戲曲藝術的內在規律逐步發展壯大,形成了具有獨特藝術個性的地方劇種。它不僅具有南北流派優美高亢的唱腔特點,而且具有東西方飄逸厚重的表演風格。江淮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淳樸濃郁的時代生活氣息融入其藝術發展的全過程,既能在藝術舞臺上巧妙的傳承和展示歷史文化的精髓,又能生動詮釋多彩的現代生活。代表作有《漁業河畔》、《劉桂英是壹朵大紅花》、《藍橋俱樂部》、《女審》、《苦果》、《瑣事》、《綠豆紅豆》、《路之魂》、《十針村官》、《向日葵》等。

揚劇是壹種起源於江蘇揚州,成長於上海的中國傳統戲曲。它是在古代“花鼓戲”和“香火戲”的基礎上,吸收揚州清曲和民歌發展而來的。原名“淮揚劇”,30年代中期被稱為“淮揚劇”。新中國成立後改名為揚劇,主要流行於蘇北、蘇南、上海及安徽滁州部分地區。

20世紀40年代以後,揚劇藝術不斷發展和成熟,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藝術家進壹步借鑒了京劇的武術技巧、肢體動作、服飾頭飾、臉譜,還借鑒了越劇、淮劇、話劇等表演手段,豐富了藝術表現形式。其次,各行各業的藝術流派已經形成。此外,藝術家們還在原有曲調的基礎上對音樂唱腔進行了改革和創新,形成了曲牌風格與板腔體相結合的音樂體系。代表劇目有戴、余慶庭、、修邊機、上金山、八戒打鋪、偷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