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舍和勾欄都出自佛經。瓦舍原指僧室,勾欄原指夜摩天王,是壹種享受音樂的建築。
直到宋代才出現藝人在街頭表演的固定場所。由於傳統劇場和寺廟的密切關系,人們借用“瓦舍勾欄”這個名稱來指代專門表演數百種戲曲、雜技、歌舞的建築。
瓦舍,又名瓦子、瓦市、瓦市等。,在瓦舍範圍內設置了小場地,用圍欄進行各種技藝的表演。勾欄,還是勾欄,勾欄等。,特指演出場所,包括舞臺、戲室(後臺)、聖樓、腰棚(觀眾席)等。
擴展數據
績效內容
由於每個勾欄的設施不同,每天的表演內容也不同。表演形式有:雜劇、滑稽戲(類似於小品)、評書、八卦(類似於相聲)、歌舞、木偶戲(木偶戲、皮影戲)、七聖法(魔術)、踢毽子(雜技)、蹴鞠、相撲。
當時臨安(今杭州)的瓦切裏有20多個,勾欄演出約有數百場。每個勾欄都有成千上萬的觀眾在觀看這場戲。演出時間從早到晚,從春到冬,壹年四季不間斷。觀看演出的觀眾每天能達到2萬到5萬人,壹年總計700萬到2000萬人。
瓦舍勾欄是宋代經濟發展後人們精神生活的享受。它有各種各樣的娛樂項目,可以滿足不同階層、職業、年齡和愛好的觀眾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