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譜名稱姜湯
屬於該菜系的其他菜系
健康食譜的類型
基本材料:姜3片,1根蔥,2瓣蒜,少許胡椒粉。
方法:
1.將材料洗凈,大蒜和洋蔥切段;
2、鍋中放入適量的水,將食材放在壹起,燒開後加鹽調味。
作用:喝姜湯是民間流行的祛寒防感冒的方法。說到姜湯的好處,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於康教授說:“其實姜湯的妙用遠不止於此。在第壹個冬天,高血壓患者由於身體不適,容易血壓升高。當他們血壓升高時,可以用熱姜水泡腳約15分鐘,有助於血液循環和血壓控制。”用熱姜湯泡腳,不僅驅寒活血,還能幫助腳臭的人:泡腳時加點鹽和醋,泡好後晾幹,再塗點爽身粉消除臭味。
除了感冒,喉嚨痛也是冬天的通病。如果把加了壹點鹽的熱姜水當茶喝,每天喝2 ~ 3次,經常服用有助於化解炎癥。對於神經衰弱的人,中醫認為每天早晚空腹喝1碗熱姜湯,堅持飲用,可以達到補氣提神、改善睡眠的效果。口腔潰瘍的人如果堅持每天用熱姜湯漱口2 ~ 3次,長期堅持有助於收斂潰瘍面。
冬天準備給家人做姜湯,最好買新鮮的生姜,冷凍前不要冷凍。生姜取自根莖。壹般要選擇色澤鮮艷、膨脹柔軟、表皮無裂紋發黑的鮮姜。不要選擇有皺紋、頭發幹燥的生姜。將生姜洗凈、去水,用保鮮袋或包裝紙密封,放入冰箱冷藏,或放入常溫的菜籃子中,都是保存生姜的好方法。如果表面幹燥,皮膚略厚,可以脫皮後使用。生姜的表皮有很多營養成分。煮湯時,應少削或不削,以免營養成分流失。
壹般應選擇外表光亮、柔軟、飽滿、表皮無裂紋的鮮姜,不要選擇有皺紋、頭發幹枯發黑的。姜皮中有很多營養成分。煮湯的時候要少削或者不削,避免營養成分流失。但生姜辛溫,陰虛火旺、目赤者不宜長期食用。中醫認為,生姜性溫,味辛,能祛風解表,散寒。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腸黏膜,使胃腸道充血,增強消化能力,能有效治療因吃太多生冷食物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1]
2效果和療效
胃口不好
如果飯前喝點姜湯,可以增加食欲,促進營養吸收。[2]
空調病
炎炎夏日,很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人們在享受涼風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常表現為腹痛、上吐下瀉、感冒、腰肩酸痛等癥狀。中醫認為,生姜有發汗、解表、暖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長期處於空調環境中的人經常喝姜湯,可以有效防治“空調病”。如果上班不方便帶姜湯,也可以帶些姜絲,用開水沖泡,也能抵禦“空調病”的侵襲。喜歡喝茶的朋友加點綠茶,不僅口感好,而且更有利於身體健康。另外,姜湯不能太淡也不能太濃,每天喝壹碗就能起到作用。還可以在姜湯中加入適量的紅糖,因為紅糖有補中溫、疏肝、活血化瘀、調經的作用。癥狀嚴重的患者,可以喝姜湯當水喝。[3]
治療腹痛、嘔吐和腹瀉
盛夏高溫,各種病菌繁殖活躍。壹不小心就會病從口入,容易引起腹痛、上吐下瀉等急性胃腸道炎癥。適當喝壹些姜湯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生姜可以起到壹些抗生素的作用,尤其是對抗沙門氏菌。
寒冷
夏天,為了避暑,人們習慣於吹風扇、開空調,甚至露宿戶外,很容易引起外感風寒。如果能及時喝下1碗紅糖姜湯,有助於散寒退燒,或者用姜湯泡腳(加點鹽和醋)也能收到同樣的效果。但是,對於風熱感冒,人體已經感受到了熱邪。如果我們這個時候服用溫姜藥,就像火上澆油,適得其反。所以治療感冒壹定要辨證施治,不能采用“姜湯捂汗”的方法。[4]
感冒時最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的體質和時間來吃”。研究過食療的臺籍中西醫醫生廖桂生認為,寒性食療要隨病程變化。有些食物適合平時調養,但感染炎癥或流感時最好不要吃。
生姜中的姜酚和姜辣素可以發汗,驅除體內積熱,尤其是水分少的生姜,可以更好地促進血液循環。加紅糖可以補充熱量。但是姜湯只適合外感風寒的人喝,不適合喝。而且,生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如果有炎癥或出血,就不要吃了。
有些人認為感冒期間應該多吃水果。臺灣省泰安醫院的醫生劉建輝表示,這取決於個人情況。多吃水果可以補充維生素C,但維生素C是否能治療或預防感冒還存在爭議。
而且果汁或水果多為涼性,可能引起支氣管收縮,加重咳嗽。除了發燒,不適合感冒期間吃。特別是水分多的水果,如西瓜、梨等,更涼。如果咳嗽、流鼻涕、拉肚子、手腳冰涼,更容易使病情加重。
炎癥或流感:梨、西瓜、甘蔗、椰子汁、洋蔥、黑豆湯等。
壹般在出現咽痛、流涕或濃黃痰、發熱、高熱等炎癥反應時,不宜服用滋補品,如人參、當歸、黃芪、香油等,以免火上澆油,加重病情。中醫認為,西瓜、梨等寒性水果有解熱作用,可以用來“降火”。
此外,中醫古籍中記載的蔥黑豆湯不僅可以緩解頭痛鼻塞,還可以幫助發燒的人。做法是取大蔥加豆豉煲湯。蔥白有發汗的作用,其中的蘋果酸和磷酸能刺激血液循環,發汗的效果比姜湯更快;發酵豆豉可以補充體內蛋白質。
防止感冒
白蘿蔔和茶白蘿蔔有消炎、殺菌、利尿的作用,是很好的天然消炎藥。日常生活中,在生蘿蔔汁中加入蜂蜜,喝後可以緩解喉嚨疼痛。美國哈佛大學在壹項研究中也發現,連續兩周每天喝五杯紅茶或綠茶的人,免疫能力會大大增強,能趕走比不喝茶的人多10倍以上的感冒和流感病毒。[5]
消暑
中醫認為生姜可以“提神醒腦”(即提神醒腦)。夏天因中暑暈倒時,喝1杯姜汁可使患者迅速清醒。對於全身發熱、頭暈、心悸、胸悶、惡心的患者,每天適當吃點生姜也是有益的。[2]
腰肩疼痛
夏季酷暑難熬,有些人喜歡在戶外洗澡或睡覺,肩背部會遭受風寒濕邪等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容易患肩周炎。這種情況下,可以燒點熱姜湯。先在熱騰騰的姜湯裏加壹點鹽和醋,然後用毛巾蘸水,擰幹。熱敷患處數次。這種方法可以放松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可以大大緩解疼痛。
美味姜湯(17件)
頰炎
每天以姜湯代茶,可用於防治牙周炎、咽喉痛、齲齒。
預防動脈硬化:每天早晚用熱姜湯漱口,每天睡前喝1碗熱姜湯,可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動脈硬化。
產婦保健
產婦坐月子喝姜湯無可厚非,但方式方法壹定要正確,否則會帶來壹些負面影響。
中醫認為,生姜性溫,味辛,能祛風解表,散寒,促進惡露排出。但由於生姜辛溫,能促進血液循環。食用過量會增加血性惡露,使惡露不盡,子宮內膜得不到很好的修復,導致貧血和產後虛弱,所以產後不能立即食用生姜或姜制品。應該是及時的,適當的,適度的。
產婦可以自己觀察。如果惡露變成淡黃色或白色,是吃姜湯的理想時機。但是不能每天喝壹大碗。平時可以隔天喝小半碗姜湯,不要濃姜汁。同時,喝姜湯的時間不宜過長,壹般持續10天左右。如果惡露突然增多或顏色變鮮紅,應暫時停用或減少姜湯量。
正宗姜湯(18)
3實踐介紹
紅糖姜湯
【食材】紅糖20克,姜4片,蔥3段,水適量。
【制法】(1)將姜、蔥、水加入砂鍋,大火燒開。
再把紅糖煮開。
【特點】湯汁甜辣適口。如果趁熱喝,可以祛寒止嘔。生姜有發汗、解毒、溫補、止嘔的作用。與紅糖、蔥同用,對祛風散寒特別有好處。
紅糖有養血活血的作用。加入姜湯中,可改善體表循環,治療傷風感冒。需要註意的是,生姜紅糖水只適用於風寒感冒或雨後胃寒,不能用於暑寒或風熱感冒。女性痛經時,壹碗紅糖姜湯也能起到很好的緩解痛經的作用。
蔥姜湯
【食材】姜3片,紅糖15g,蔥2根。
【制法】將蔥、姜分別洗凈,放入小鍋內,加壹碗水,煮至半碗,去渣留湯,加紅糖食用。
【特點】湯汁濃稠,酸甜可口,微辣,風味獨特。若經常食用,可溫中散寒。
【營養成分】蔥姜湯所含的營養成分只是理論值,不考慮烹飪過程中的營養損失。
可樂姜湯
可樂煮姜,中西結合的產物,因為姜是辛辣食物,能發汗解表,祛風散寒,所以深受百姓喜愛。所以,遇到風、雨、感冒時,及時喝壹碗紅糖姜湯、可樂姜湯或蔥花湯,對治療感冒有很好的效果。但需要註意的是,只適合風寒型感冒。感冒分為風寒和風熱,並不是都適合喝姜湯發汗。對於風熱感冒,人體已經感受到了風熱,或者說寒邪轉化為熱。如果這個時候吃生姜溫藥,就像火上澆油,會加重內熱。
那麽感冒時如何區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呢?首先要看病因。如果是冷的,患者會覺得冷,流鼻涕,舌苔淡。這種類型可以選擇喝姜湯;風熱患者常出現發熱癥狀,如咽痛、鼻黃、大便幹燥等。這類患者建議用辛涼的藥物泡水,如菊花、金銀花、板藍根,或服用壹些中成藥如銀翹解毒顆粒等對癥治療。
各種可樂姜湯(17件)
1,這個湯用的姜,最好是姜,雖然姜最辣,但是活血散寒的功效最強;
2、湯圓超市裏有冷凍成品,不過自己做也很簡單。煮好後放冷水中冷卻,吃的時候口感好,咬起來會更滑更有彈性。
3.調味時,紅糖風味獨特,有較好的散寒活血、暖胃健脾的功效。
啤酒姜湯
1.將啤酒、酒醅、姜片、枸杞放入鍋中,用小火。
2.煮沸後稍放涼,加入適量蜂蜜,攪拌均勻後飲用。
蜂蜜不能馬上放進去,否則蜂蜜的營養會流失。等到它冷卻或變暖後再加入蜂蜜。姜片不要加太多,否則姜味太濃郁,營養不良。枸杞也可以先煮,再加,但要蓋上蓋子,小火燉壹會兒。[6]
綠茶姜湯
方法很簡單。取綠茶5g,姜絲5g,用開水沖泡約10分鐘。
特別適合夏熱秋熱交替時飲用,有清熱解暑的功效。鮮榨姜汁可以預防中暑,尤其是搭配清熱解毒、益氣舒心的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