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梅府家宴

梅府家宴

梅蘭芳是中國戲劇界壹則迷人的傳奇,也是個知味之人,“京菜”的擁護者。我曾經去拜訪了他的故居,那是棟位於北京西城區護國寺街的兩進四合院,窄窄的巷弄,破舊零亂的電線桿,要不是門口有塊黑底燙金的“梅蘭芳紀念館”匾額,差點就錯過了。這是他與二夫人福芝芳的舊居之處,***生育了四名子女,他也在這裏度過壹生的黃金時代。

據說梅蘭芳散戲後,

大多回家吃宵夜。他雖原籍江蘇,生長於北京,家廚做的菜以“京菜”為主。為了保護天生的金嗓子,他在口味上忌辣、甜、酸。他認為辣的東西使嗓子發幹,甜的東西使嗓子發黏,酸的東西使聲帶發澀,壹律不吃。他喜歡吃清醬肉、炒麻豆腐、爆羊肉、紅燒肉、烤羊肉、芥末墩等佳肴,食不過量,以保持身材。但他1950年代當官後卻逐漸發胖,大概是社交應酬太多了。

北京清醬肉創制於明代,與金華火腿、廣東臘肉並稱為“中國三大名肉”,以薄皮豬的後臂尖經過復雜程序制作,口味鹹鮮,不同於甜滋滋的蘇式醬肉,梁實秋先生就很喜歡吃。炒麻豆腐也是老北京人所喜愛的,相傳創制於明初。發酵後的豆汁用旺火燒,使水分揮發掉,剩下的渣就是麻豆腐。顏色灰白,稍微有些發綠,用羊尾巴油炒來吃,既美味又經濟實惠。

梅蘭芳也愛喝豆汁,據說他抗戰期間住在上海喝不到,弟子言慧珠自京赴滬演出,還特帶四斤豆汁裝在瓶子裏帶給他,傳為佳話。《燕都小食品雜詠》中曾贊美豆汁:

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漿風味論稀稠。

無分男女齊來坐,適口酸鹽各壹甌。

並說:“得味在酸鹹之外,食者自知”,可謂深得個中三昧。喝豆汁須配醬苤藍絲,講究的還配老鹹水芥絲,切得極細,拌上辣椒油,配著焦黃酥脆的焦圈。梅蘭芳不吃辣,大概把辣椒油給省去了。豆汁又養顏美容,因此他壹直肌膚白嫩,好像掐得出水來。此外,他還愛吃西瓜、鴨梨、水蜜桃等汁多的水果,既祛毒去火,又可保護嗓音。

出外用餐時,梅蘭芳喜歡去“烤肉季”、“烤肉宛”、“東來順”等老店。“烤肉季”的老板姓季,創業於十九世紀中葉,位於什剎海旁,正面對著壹泓碧水,遠望西山夕陽,風景極美。烤羊肉得極薄,調料有醬油、醋、姜末、料酒、鹵蝦油、蔥絲、芫荽末等,自行用松枝燒烤,再就著糖蒜、黃瓜條、熱牛舌餅吃,痛快淋漓。因此從1930、1940年代起就是北京文藝界名人的聚集之地,老舍、梅蘭芳、馬連良等人都是座上客。

“烤肉宛”在西口宣武門大街附近,創業於十八世紀中期。在那裏吃烤牛肉,是先將牛肉片投入拌勻的蔥絲、姜汁、蒜末、白糖、醬油、蝦油、味精中浸透,再焚燒果木自行燒烤,肉快熟時才撒上香菜段、香油,風味絕佳。梅蘭芳去世前壹年來這裏吃飯,曾興致勃勃地題詩壹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