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我國各地春節習俗

我國各地春節習俗

中國各地方的春節習俗:

壹. “老北京”春節如何吃 :

北京民謠:“糖瓜祭竈,新年來到”,首先進入節日的食品是“祭竈”用的糖瓜、關東糖等小食品,由膠狀麥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兒,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時代,這是極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關東糖,預示著春節已經不遠了。當然,“竈王爺”不食人間煙火,這種希冀“竈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賄賂”,自然成為孩子們的口中之物。

老北京人,特別講究“過年”,於是便有了:“小孩小孩妳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壹宿,大年初壹扭壹扭……”的民謠。民謠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春節老北京的美食。在今天,這些都是家常便飯,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過年時方可大飽口福。

春節時僅有以上幾種食物,當然不算是豐富,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點———蜜供、沙其馬等,不僅是北京地區滿蒙等少數民族食品,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備的食物。壹些小康的北京人,昔日還有除夕夜食魚的習俗。魚必須是鯉魚,最初是以祭神為名目,後來則與“吉慶有余”的吉祥話相聯,魚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至於除夕之夜的餃子,其中的素餡餃子要用來敬神,大家吃的則是肉餡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則以肉、菜混合為餡。即便最窮的人家,過年時吃餃子的“程序”是不會少的。在餃子、年糕這些眾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還要打“豆兒醬”———壹種由肉皮、豆腐幹、黃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涼菜,色如琥珀,類似於“肉凍兒”。此外還有“芥末墩兒”,這是用來佐酒和開胃的涼菜。節日中人們食用油膩食品多,易於“生火”、“生痰”,這些涼菜可以彌補這壹缺陷。

當各式葷素大菜已備齊時,北京人還備糖果、幹果、瓜子和“雜拌兒”,所謂“雜拌兒”是今日之什錦果脯。當年這些小食品是人們圍爐閑坐、守歲辭歲時的美食。

今天那些以祭祖祭神為名的供品和傳統食品,幾乎全保留下來了,只是不那麽引人註目。至於如今的春節,餐桌只能用“豐盛”壹詞所概括了,什麽川魯大菜、生猛海鮮,都會出現在尋常百姓的除夕餐桌上。講“新派”的人家還會到大飯館裏去“撮壹頓”來喜迎新春呢!

二.有趣的江蘇春節習俗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壹樣的習俗外,還有壹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壹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壹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裏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裏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漸漸淡漠。

三.香港年俗

農歷新年是我國傳統上壹個盛大的節日,相信無壹個個中國人不識。然而,在香港過農歷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傳統的截然不同。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歷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裏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壹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壹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四.澳門年俗

澳門年俗,別有風情。 "謝竈"是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的中國年俗之壹。臘月二十三日送竈神,澳門人謂之"謝竈"。澳門人給竈神按中國傳統也用竈糖,說是用糖糊竈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說壞話。我在澳門花街的壹澳門人家的竈頭見過壹張聖誕老人像,奇怪的是,聖誕老人像邊貼著"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聯兒。

五.臺灣春節習俗拾趣

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最為隆重的民間傳統佳節。在與福建省壹水之隔的臺灣,其歷史文化、風士人情、生活習俗、親緣血統等等均與祖國大陸,尤其是福建閩南地區壹脈相承,因而島內民眾的春節習俗自然與祖國大陸民間大同小異。

六.桂林春節習俗

從"小年夜"到除夕

春節踏著農歷12月24日零時的鐘聲,走入桂林的城鄉。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過小年"。過小年這天,人們宰狗、殺鴨,慶賀春節來臨。這天的爆竹聲,帶著人們送竈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心願劈哩啪啦地炸響,聲傳高宇。人們認為竈神是壹家之主,壹家的善惡功過禍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將盡,都要送竈神上天向玉帝奏明,為全家降福免災。祭竈的儀式多由家裏的長輩去辦,他們將糖果放在竈頭祭祀竈神,祈求竈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竈神,目的是讓糖"粘住"竈神的嘴巴,讓他甜甜的嘴巴盡說好話。除夕夜幕降臨後,再放爆竹接竈王爺下凡。這是桂林"過小年"的古俗,現在即便是鳴放鞭炮,也僅是古俗遺存的儀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