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國人吃牛肉的歷史早還是吃豬肉的歷史早,最好附上依據?

國人吃牛肉的歷史早還是吃豬肉的歷史早,最好附上依據?

首先是從肉食的珍貴程度有關,牛在農耕時代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在許多朝代都不許私自宰殺牛,就如禮記所說,連諸侯沒什麽重要的事都不輕易殺牛。最早在漢代,牛已經被立法保護,漢律規定“不得屠殺少齒”。漢律對殺牛的懲罰十分嚴厲,犯禁者誅,要給牛償命。到了唐宋時期,牛更是不管是否老弱病殘,都在禁殺之列,只有自然死亡,或者病死的牛才可以剝皮售賣或者自己吃用。物以稀為貴,牛肉自然在肉食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在《楚辭》的“大招”和“招魂”篇裏分別呈現了兩桌異常豐盛的菜單,有:八寶飯、煨牛腱子肉、吳越羹湯、清燉甲魚、炮羔羊、醋烹鵝、烤雞、羊湯、炸麻花、燒鵪鶉、燉狗肉。在菜單的排名中牛肉是排在第壹位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唐宋時期肉食發展趨勢——牛羊肉仍是主流

這種從先秦時期養成的飲食習慣,壹直深深地影響到後世,在唐代著名的燒尾宴之上,菜譜是這樣的:通花軟牛腸(羊油烹制),光明蝦炙(活蝦烤制),白龍曜(用反復捶打的裏脊肉制成),羊皮花絲(炒羊肉絲,切壹尺長),雪嬰兒(豆苗貼田雞),仙人臠(奶汁燉雞),小天酥(鹿雞同炒),箸頭春(烤鵪鶉)過門香(各種肉相配炸熟)等。牛羊雞鵪鶉甚至還有青蛙,就是缺少豬肉。漢族的飲食文化發展到了宋朝已是博大精深,由於對牛肉的禁食,羊肉在這個時期成為了皇家士大夫階層的主要肉食。宋朝吃羊是從皇家流行開來的習俗,宋真宗時禦廚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時每天要宰280只羊,英宗朝減少到每天40只,到神宗時雖然引進豬肉消費,但禦廚壹年消耗“羊肉43萬4463斤4兩”,而豬肉只用掉“4131斤”,還不及羊肉消耗量的零頭。

豬在中國自古就有,但從各種記載來看,直到北宋,還不被士大夫、富紳所接受,僅僅是貧困百姓的副食品。有二個史料:

壹是宋仁宗半夜想吃羊肉,又怕吃了壹次就成定例,以後夜夜都提供,增加財政負擔。

二是現在頗為流行的東坡肉,大家都知道,北宋時期的蘇東坡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但不得誌,經常被貶,生活窮困潦倒,吃不起羊肉,就只能吃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