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什麽意思?不是淺層意思
據現有記載,“軍師”壹職的出現,起碼應上溯至戰國時代。《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曰: 於是(田)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其後魏伐趙,趙急,求救於齊,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余之人,不可。’於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 這似乎是關於“軍師”壹職的最早記載。它不但說明了“軍師”作為統帥助手,“坐為計謀”的行事特點,還特別表明了國君平時對其“遂以為師”的特殊尊重態度。換言之,平時為“君師”,作戰時則為“軍師”。這就是軍師的地位和這壹職務的來歷我國古代的軍師,往往是智慧的化身,舉手投足之間,就可以令壹支軍隊丟盔卸甲、讓壹個國家土崩瓦解。歷史上許多金戈鐵馬的戰場,都有著軍師的足跡,許多成功君王的背後,都有著軍師的身影。盡管所處職位不同,但有壹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這些人物都曾經以自身超凡脫俗的智慧在軍事上籌劃奇謀妙計,決勝於千裏之外。 戰爭緣於生存競爭,而且是人類生活中最激烈、最殘酷、最復雜的競爭。那麽兵家智慧無疑也是最微妙、最精彩、最鮮活的競爭智慧。盡管這種智慧看不見、摸不著,卻有著旺盛的生命力,逾千年而不朽,仍可靈活地運用於當代軍事鬥爭與生存競爭之中。所以,當代人仍然可以學習古代兵法、研究古代軍師,從中汲取克敵制勝的智慧。即使擁有當今世界最先進裝備和最強大軍事力量的美軍,也習慣於“言必孫子”,有意識地在戰爭實踐中靈活運用孫子兵法。如此看來,正說古代軍師,展現兵家智慧,是壹件有益於增進各方面人士謀略水平和競爭藝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