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和中餐館對美國產生了什麽影響?為什麽在美國人眼裏是中國的國菜?中國餐館與當今美國的麥當勞和肯德基相比如何?為什麽每次中美外交都會讓美國民眾對中國菜有新的認識?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先從美國人眼中最原始的中國美食說起。
當今世界,中餐是公認的世界第壹,但在幾百年前的西方人眼裏,根本不是這麽回事。要從美國人眼中的中國國菜說起。說到國菜,很多吃貨都有自己的看法,但筆者不知道目前中國的國菜是什麽。但是在清朝的美國人眼裏,中國的國菜是什麽?炒雜碎?。是的,妳沒聽錯。就是普通的農家菜,加點雞雜和水,再加上壹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沒有固定的做法。為什麽這道不貴也不好吃的菜被美國人認為是中國的國菜?當然,這和歷史是分不開的。
隨著舊金山的崛起,世界各地的人來到美國,包括來自中國的勞工和清朝的移民。這些底層工人,來到美國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艱難地生存下來。他們幹著最辛苦的工作,拿著最低的工資,還遭受著各種歧視,在美國掙紮著生存。為了生存和生活,他們不得不團結起來,共同生活,這就形成了華工的聚集地。如果有人活著,我們就吃飯。
就這樣,美國第壹家中餐館開張了。中餐廳其實就是在窩棚裏隨時可以搬的小餐廳。這些經營者雖然來自中國,但並不是專業廚師。他們也是針對勞動群眾的,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宜,有家鄉的味道。於是,放點醬油,放點從菜市場買來的最便宜的牲畜下腳料,壹炒,就是壹盤炒雜碎。這個東西,雖然我們今天不喜歡,但對於兩百年前生活在異國他鄉的中國工人來說,總比整天吃面包好。而且裏面還有壹點肉,便宜,還能吃到家鄉的味道。
就這樣,炒雜碎迅速成為美國華人社區最熱門的壹道菜。因為中國人良好的服務態度,勤勞熱情,加上優惠的價格,這道菜很快吸引了美國的底層民眾,包括很多白人。於是炒雜碎,就像我們去麥當勞、肯德基吃漢堡、炸雞塊壹樣,成了中國美食的代表。但李鴻章的到來,卻成了炒雜碎揚名立萬的大好機會。
隨著中美王霞條約的簽署,兩個有趣的國家第壹次真正坐到了壹起。壹個是最古老的國家,另壹個是最新的國家。兩國代表坐在壹起,除了簽約就是吃飯。這時候,文化差異在飯桌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出於禮貌和熱情,清代表不僅問了美國人的年齡,還給了他們食物。這些東西,在西方人眼裏,總覺得別扭。妳可以問我年齡,但是妳用妳用過的筷子給我夾菜就太過分了。妳吃了什麽?這是滿漢全席。有人說,美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樣壹場高級的盛宴。這才是真正的奢華和大氣。
但相反,美國人看到滿滿壹大桌子油膩的食物,卻不知道那些菜是什麽。看著壹些他們不認識的動物的屍體,他們突然想到了他們第壹次踏上我們領地的廣州菜市場。有肥肥的蹦蹦跳跳的老鼠,有現殺現剝的活蛇,有苦苦掙紮的小花貓,有汪汪叫的殺狗肉,中國官員同樣不舒服。當血淋淋的牛排和臭烘烘的奶酪端上來的時候,看看那些美國人豐富的體毛。我真的覺得他們好粗魯好野。反正彼此都覺得飯很難吃。但李鴻章訪美,將炒雜碎推向了歷史高潮。
有什麽意義?我就不說了。直接的影響是它的解體,這是歷史上的壹個裏程碑。此時,壹道菜已經在千裏之外的美國引起了轟動。這是北京烤鴨。因為在兩國談判達到最緊張的時候,壹頓北京烤鴨的全鴨宴直接緩解了這種尷尬的氣氛。當美國電視播放這對夫婦嘴裏含著筷子吃鴨頭的時候,美國人都瘋了。原來中國除了炒雜碎,還有北京烤鴨這種好吃的東西。
然而,隨後的晚宴讓美國人大開眼界。隨著鏡頭拉近,金色的晚宴封面打開,中國名菜歷歷在目。它不僅令人眼花繚亂,而且美味可口。這是特別安排的,匯集了全國最好的廚師和食材,壹桌特別的菜就是頂級盛宴。隨著鏡頭的播出,中國熱已經在美國狂轟濫炸。從中山西服到古玩城,從唐人街到中國的書,全部售罄。中餐也在此後再次刷新了對美國的認識,但這只是暫時的。雖然今天美國的中餐館早已超過肯德基和麥當勞的總和,但年收入也占美國整個餐飲業的10%。
而且中餐是公認的天下第壹,真正有中國風的高檔餐廳卻少之又少。第壹,中餐從壹開始到現在都是普通大眾的快餐模式,第二,文化差異。人們寧願花幾個小時吃壹頓各種禮儀的西式大餐來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也不願拿起筷子吃壹頓豐盛的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