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人對滿清都有所了解,但可能僅限於與清朝有關的宮廷劇。那些劇都是清朝的皇室貴族和達官貴人,和普通人的生活大相徑庭。
清朝的發源地是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在遼寧省,有很多滿族自治縣:撫順的新賓滿族自治縣,撫順的清原滿族自治縣,鞍山的岫巖滿族自治縣。除了自治縣,還有散居在各個城市的滿族人。
滿族是中國第二大少數民族,分布在全國各地,主要居住在中國北方,總人口約654.38+00萬。遼寧省境內居住著約壹半的滿族人,其中錦州、撫順、本溪、丹東、鐵嶺數量最多,各市滿族人口超過50萬。
此外,還有兩百多萬滿族人居住在河北,約占滿族總人口的五分之壹。大約有200萬滿族人居住在吉林和黑龍江。相比東北、河北,分散在北京、內蒙、天津的人要少得多。當然,中國中西部包括南方也有少數滿族人。
滿族先人建立後金政權,取代明朝接管中原建立清朝,遷都北京。後來大量滿族入關,與漢族雜居,深受漢族文化習俗的影響。經過長時間的交流和融合,他們也有農歷新年的習俗,但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
滿族人怎麽過春節?有哪些習俗?
春節前
春節前,滿族人和漢族人壹樣,置辦年貨,打掃衛生,蒸年糕,放鞭炮等等。只是滿族人有壹種特別的節日蛋糕,就是沙琪瑪。漢族人過年壹般不準備這種甜品,而是其他的甜品,比如蜜瓜。
大家現在應該對這款甜品沙琪瑪不陌生了,超市裏隨處可見。其實起源於滿語,最早是滿族人用來祭拜祖先和神靈的。後來,沙琪瑪在清朝進入中原,聞名全國,成為著名的糕點小吃。
除夕
除夕貼對聯,祝福,門神。這是漢族習俗影響的結果。門神基本和漢人壹樣,有將軍、門神、財神。為了防止妖怪進門,安全發財。
當然,除了這些,還有壹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滿族風俗。
掛旗,這和滿清旗制有關系。懸掛旗幟不是隨意的。妳可以懸掛妳所屬的任何旗幟。它看起來非常豐富多彩。
壹年四季隨身帶個錢包,以求好運平安。其實壹開始,女生隨身攜帶的錢包和小手提包是同壹個概念。古代滿族先民還在漁獵的時候,荷包是用來存放幹糧的,是用動物皮做成的小袋子。後來逐漸發展成今天的樣子。這種在清代宮廷劇裏常見的道具,除了小孩,很少有人佩戴。
揣元寶
除夕合家團圓“揣元寶”是懷化元寶?當然不是。揣元寶是滿族人吃餃子的壹種說法。說起吃餃子,中國大多數人,尤其是北方人,過年壹定要吃。滿族人也不例外,但對他們來說,春節吃餃子和餃子更有趣。
首先,他們包餃子的時候,會在壹些餃子包裏包銅錢。據說春節期間他們會吃很久。哦!哦,我的天啊!不小心跳了牙怎麽辦?不過,不用擔心,這是過去的習俗,估計現在也不這麽做了。銅幣如果沒有經過檢驗就不那麽好找了
煮餃子時,他們還有壹個特殊的儀式,那就是全家人聚集在房子裏,父母會喊:“妳起來了嗎?”?家裏其他人壹起回答:“起來”!是不是很有意思?
這還不是全部。更有趣的還在後面。他們喊完口號後還要“跳高”,也就是讓孩子爬到櫃子上跳三次,整個過程就完成了。很好玩,但還是要註意安全。但最終的目的是通過新的壹年包餃子、煮餃子、吃餃子的過程,傳達所有對美好未來的祝願和意義,希望來年越來越好。
掛壹盞紅燈籠
除夕夜,滿族人高舉紅燈籠,直到16。妳可能會說這沒什麽特別的。壹些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也有掛燈籠的習俗。的確如此,但滿族人家的燈籠掛得更高,照得更遠。他們打算把燈籠掛多高?六米多高,差不多兩層樓高!
農歷新年的第壹天
第壹天有壹些禁忌:
壹是不能打掃,也就是不能動掃把,以免毀了自己的運勢。
第二,不能往外面倒水。如果有廢水,妳必須找到壹個容器來裝它。
第三,不能打罵孩子,不能吵架,以免影響家庭和睦。
大年初壹,大家互相拜訪,互相拜年,這和壹些少數民族大年初壹不能互相拜訪有些不同。除了吃喝聊天,接下來就是參加各種娛樂活動。滿族人在春節期間有許多娛樂活動,如秧歌、摔跤和賽馬。順便說壹下,二重唱是自然的。
玩木制雪橇
2008年應該說最開心的就是孩子們有好吃的吃的,有花裏胡哨的穿的,更重要的是可以完全放松,無所顧忌的玩。小男孩在玩什麽,放煙花嗎?這些都是男孩子的必修活動,但是有壹項活動很多其他民族的孩子都沒有玩過,或者說沒有條件玩,那就是玩木雪橇。看下圖,大概就知道怎麽玩了。雖然簡單,但是玩起來很過癮。
只是壹個簡單的木制雪橇,而且是手動的。其實就是滑板的復古版。下面我們來看看升級版的自動擋。材質升級了,動力也升級了。變成了自動駕駛的鐵雪橇。看這些孩子多開心啊!
旺加拉哈
小女孩和女青年玩什麽?玩Galaha,這是什麽魔幻遊戲?加拉哈德是用豬、牛或羊的膝蓋骨做成的道具。
看不清楚?好吧,我們來拍張大照片。
當然,雖然外表看起來壹樣,但是這個不是骨頭做的。事實上,最正宗的加拉哈德是由下列動物關節骨制成的。
這種遊戲可能類似於漢族兒童玩石頭的活動,但加拉哈德有許多遊戲,規則復雜。有興趣玩的可以搜壹下。也許妳也會愛上這個遊戲。
各民族都有獨特的過年習俗,有些真的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