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毛澤東的廚師長程汝明在困難時期不允許做肉菜,在工作了22年後銷毀了菜單。

毛澤東的廚師長程汝明在困難時期不允許做肉菜,在工作了22年後銷毀了菜單。

國寶級烹飪大師程汝明年輕時家境貧寒。從壹個普通農民,成為負責毛主席飲食起居的中南海廚師。

壹路上的艱辛不用說,壹路上的美景也不用說。

從1954,我來到了毛主席身邊。在這22年裏,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主席元旦時的笑容。

程汝明,1926 10 6月1出生於山東省葉縣的壹個貧苦農民家庭。

在那個舊時代,山東被外國列強侵略,軍閥混戰,人民生活極其艱難。

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家境貧寒的程如明9歲就成了家裏的勞動力,下地幹活,養家糊口。

後來,農民的生活很艱難。為了賺錢,13歲還懵懂的程汝明跟著老鄉來到天津。

當他來到天津,他的生活開始發生轉折,他走上了成為壹名廚師的道路。

在這個繁華的城市,他在外國人開的鐘會飯店、猶太人俱樂部和李澤宇餐館當過學徒。

當學徒不是那麽容易的。當時的工匠都很看重自己的手藝,不願意傳授給親戚或朋友。

俗話說“學徒弟,餓死師傅”。當時工匠們都把徒弟當賊,怕徒弟學到自己的絕活。

甚至有些人品不好的師傅,把徒弟當成廉價工具,動不動就辱罵毆打。

剛開始的時候,程如明會頂著寒風,早上5點起床,工作到半夜11點,在黑暗中摸索著回到床上。

除了繁重的工作,我們還要忍受主人的敵意。

很多人受不了,不想繼續當學徒了。但是程汝明,壹個個都忍了過來。

他才華橫溢,工作勤奮,壹絲不茍。經過十年的歷練,他終於成為壹名精通各個部門西餐做法和烹飪各種糕點的廚師。

新中國成立第二年,程汝明報名參加鐵路招工,成為壹名工人。

1952年,北京召開保衛亞太地區會議。程汝明作為當時做西點的知名廚師,被安排專門為參加會議的外賓乘坐火車,負責西餐。

當時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壹些敵對國家壹直在散布中國形象不好的宣傳。

這次會議也是樹立中國良好形象的機會。

維護國家形象,各方面都不能放過,包括餐飲。

程汝明精致地道的西餐征服了外賓。吃完後,他們豎起大拇指表示認可。“沒想到在中國能吃到這麽正宗的西餐。太神奇了!”

這壹次,美食展對來這裏的西方人大加贊賞。因此,程汝明得到了外交部的表揚,壹舉成名。

1954,這是程如明壹生中最難忘的壹年。這壹年,他的廚藝得到認可,被調到毛主席身邊。

現在的電視劇經常捕捉到這樣壹個情節,就是毛主席喜歡吃紅燒肉。但實際上,壹開始毛主席並不喜歡吃紅燒肉。

那時候,程如明剛剛上任,他想炫耀壹下自己的技術。

所以,那天晚上,飯桌上出現了壹碗紅燒肉。肉質鮮嫩,晶瑩剔透,讓人壹看就食指大動。

程汝明滿心歡喜地等著毛主席的表揚,卻發現毛主席根本沒動。

程如明很驚訝,問:“董事長,妳覺得味道不好嗎?我會更加努力,改進這道菜。”

毛主席笑著說:“不是說不好吃。我不喜歡醬油。”

原來,毛澤東年輕的時候,家裏有壹個醬油作坊。

釀造醬油需要發酵。壹個夏天,在光天化日和難以忍受的高溫下,毛澤東來到車間,但他意外地看到醬油缸裏漂浮著壹些白色的斑點。

毛澤東走進去,才發現這些白點原來是醬油發酵時的蛆蟲。

看到這裏,他覺得惡心,從此再也不想吃有醬油的菜了。

主席不吃醬油,要不要做紅燒肉?程汝明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當然,紅燒肉是壹道好菜,年夜飯也是壹定要上的,只是需要換壹種烹飪方式。

不能放醬油,程如明琢磨了很久,最後想了個辦法,就是煮糖。

這種方法不僅可以代替醬油對紅燒肉進行上色調味,還可以為煮熟的紅燒肉增加壹份甜味,鹹香可口。

從此,紅燒肉也成了主席最愛吃的壹道菜。只要紅燒肉端上來,主席就確定不會剩下。

董事長很欣賞程汝明的技術,但他並不總是有胃口。

進入中南海不久的除夕,程如明負責準備年夜飯。

準備晚飯前,程如明特意問了幾位主席,餃子喜歡什麽餡的。主席回答:“什麽餡都行。我吃不了多少。”

程如明覺得主席今天胃口不太好,特意準備了他最拿手的三味餃子。

這道菜他做的很好,好吃到讓人垂涎三尺,但主席只嘗了壹口,再也沒碰過。

程如明很驚訝,問主席是不是不喜歡三鮮的味道。

有人告訴他:“主席可能不喜歡餃子,但南方人過年更喜歡吃年糕。”

聽到這個消息,程汝明又改進了菜單,很少給主席包餃子。第二年的除夕,他特意準備了壹疊年糕。

當時主席開始吃了好幾塊年糕,這壹幕程汝明壹直記得。

平時程如明做飯會多放點湯,因為可以保溫。董事長工作很忙,總是邊看文件邊吃飯,吃得很慢,菜也容易涼。

但是大年三十,程如明做飯的時候不會多放湯。因為中國新年是壹個團聚和慶祝的時刻,主席在吃這種難得的飯時通常不看書和看文件。

65438年到0960年,自然災害非常嚴重,受惡劣環境影響,這壹年國家經濟下滑,很多人挨餓。

為了節省政府開支,毛主席特別下令,要減少他的夥食。

所以,在這個困難時期,他發布命令:“以後不準吃肉。”

當時情況極其嚴重,吃壹頓肉要花很多錢。主席認為這筆費用完全沒有必要。

現在,程如明可尷尬了。如果妳不吃葷菜,天天吃素食,董事長營養跟不上,會影響身體健康。主席身體不好對國家也有很大影響。作為主席的廚師,他得照顧好主席的飲食。

為了主席的健康,葷菜還是要做的。

但是主席發現不了,這個肉菜就得藏起來。

程汝明,山東人,喜歡吃大蔥,主席不喜歡。

他很想和主席分享他最喜歡的食物,所以他做了壹個蔥花蔥油餅。沒想到,主席嘗了壹下,說好,開始欣賞蔥花的美味。

給主席做個葷菜,程汝明立馬想到了這個蔥花餅。

今年除夕夜,程如明用肥豬肉煮了壹碗豬油,把肉油拌到面裏,不停地揉面,再在蔥花裏拌幾粒肉丁。

確實,主席沒發現,以為程汝明的功力進壹步提高,連連稱贊:“程師傅做的這個蔥花餅香啊!”

但是沒多久主席就發現了,再次嚴令禁止程如明做肉。

從1954開始,程如明做了22年董事長的廚師,直到董事長離開。

22年來,他每天要做的第壹件事就是做壹份菜單,然後銷毀。

當他第壹次和董事長壹起工作時,他被告知壹條紀律:任何員工都不得離開菜單。

起初,他很困惑。

當他向同事詢問這個紀律時,同事告訴他:“飲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毛主席的飲食菜單被敵對勢力拿走,他們會根據這些信息判斷出主席當天的身體狀況,然後利用主席身體不好,直接攻擊我們的國家,造成意想不到的災難。”

聽到這裏,程如明突然意識到,手裏的這張小菜單,竟然如此重要。

從那以後,他每天在主席身邊工作,都會先報每壹道菜的菜單,審核通過後再拿壹份去廚房。菜做好了,他會把手裏的菜單燒掉,把主席的菜單保管好,絕不泄露任何信息。

作為主席的廚師,程如明極其謹慎,絕不會透露自己單位的位置。

當初為了保密,每次給家裏寫信,寄東西,程如明都填地址“中南海101信箱”。家裏人只知道他在中南海工作,不知道具體情況。

後來,程家人才知道,這個“中南海101信箱”是寄到家裏的。

1976年,毛主席逝世,程汝明結束了22年在主席身邊的工作。

那22年,他經常翻出來細看,是他壹輩子都不會忘記的壹段時間。

他記得主席生活節儉,從不浪費金錢。年夜飯出現了剩菜,不是什麽好菜,但是主席第二天肯定會吃。他記得主席愛吃魚,但壹碗魚頭和豆腐就滿足了,純粹是“魚”菜。

他記得很多很多的事情,主席對國家和人民的奉獻,主席的日夜操勞,主席對國家的終生奉獻。

2012年,這位兢兢業業的大師在北京辭世,享年86歲。

主席去世後,他也給後來的領導當過廚師,但他永遠不會忘記的,是那簡單的22年。晚年,他總說:“我壹直在主席身邊,這壹生足以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