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帶妳出去?妳看起來比我大10歲。”
“買包包?買真的還是假的?假的,丟不起那個人;真的,妳帶出去買菜?有人相信這是真的嗎?”
“妳能讓孩子不哭嗎?我壹整天都很累。回家可以休息壹下嗎?”
……
這些話,是夏斌與妻子交流時的口頭禪,從未覺得有什麽不妥。
每當他的妻子不公正地與他爭論時,他嘲笑道:“這都是真的!”
然而從去年年底開始,壹場疫情徹底改變了他對自己、對妻子、對婚姻、對家庭的看法。
01.她用心經營的家,被我當成了酒店。
夏斌,壹個獨立的企業家,通常在工人、合夥人和經銷商之間工作,他的心思和精力都花在外面,壹年到頭。他更喜歡和朋友、商人聚在壹起喝酒,偶爾娛樂壹下,打打麻將,回家後只是吃飯睡覺。
夏斌和他的妻子於2010結婚。不久後,他的妻子因為婆婆生病需要照顧而辭職。後來兩個孩子出生後,她老婆成了全職主婦。
“我壹個人呆在家裏真的很慘,但我老婆卻挺享受的,因為她壹直在期待和我朝夕相處的浪漫時刻,壹家四口的甜蜜時光。”夏斌坦率地說。
為了在家過得開心,老婆甚至做了壹個全新的人生規劃。
第壹,結束夫妻分居。(第二個孩子出生後,夏斌因為怕吵,搬出了主臥,夫妻兩人已經分居三年。)
其次,讓夏斌多和孩子們玩,這樣他的妻子就可以抽出時間來做壹次全面的家庭大掃除。
再次,夫妻共同努力,培養兩個孩子的壹些好習慣,提高大寶的數學成績。
……
起初,這兩個孩子不習慣夏斌的“宅家”。後來他們熟悉了,大寶想騎馬,鮑爾想戴脖子。壹天下來,夏斌累得上氣不接下氣,脾氣自然好了。兩天後他就原形畢露了。
有壹次,他幫大寶做作業。當孩子想不出壹道應用題時,就給孩子壹巴掌,讓他動腦子,自己開始玩遊戲。壹局結束,他發現孩子沒想到,又是壹巴掌。“笨”“笨”“不努力”這幾個字像刀子壹樣紮在孩子身上。
他老婆壹聽,自然跟他大吵了壹架。
之後,妻子坐在孩子旁邊,很認真地對孩子說:“媽媽也不會,但是媽媽相信妳能行,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用,對吧?”
於是孩子回放了老師上課的視頻,解決了問題,破涕為笑。
還有壹次,夏斌坐在沙發上,和別人聊著家裏的無聊,刷著搞笑視頻。
鮑爾走過來,拉著他去堆放木材。他自然不願意,就大聲罵孩子。
但孩子還是哭著拉他。因為害怕和委屈,他沒有屏住呼吸,尿在夏斌的腳上。
他擡腳踢孩子,孩子倒在地上,哭了。
妻子走過來,紅著眼睛跟他講道理,抱起孩子,心疼地安慰她。
晚上,兩個孩子都睡著了,妻子還流著淚表達她的委屈:
“我壹直希望妳能在家呆壹會兒。結婚十年,兩個人不是忙就是累,偶爾的假期也給老人,孩子,親戚朋友,甚至無關的人。但是,妳真的在家,我發現妳是個產婦,熬夜壹個月,吃喝耶戈,都需要照顧;就好像我自己生了三個孩子,生了壹個世界上沒有長大的魔鬼。”
“不知道妳什麽時候回家的,只想吃最好吃的,說最少的話,聽最少的嘮叨,有最大的自我空間,多睡覺;而我總是渴望我多和老公交流,孩子多和爸爸玩,有人過問生活起居,有人分享日常冷暖;看得出來,十年了,妳越來越像壹個酒店,我在努力維護壹個有溫度的家。”
說完這些話,夏斌的鼻子變得酸酸的。
02.她是孩子的父母、老師、朋友,我是象征。
由於忙於工作,夏斌不熟悉他的兩個孩子。
兩個孩子帶給他的是“既是孩子又是孩子”的驕傲和“聰明伶俐”的驕傲,但他帶給孩子的可能只是孩子沒有概念的金錢和壹個父親的頭銜。
在呆在家裏的日子裏,夏斌發現自己壹直是“喪偶婚姻”和“詐屍育兒”的踐行者。
在家期間,家裏糧油果蔬儲備不足,妻子就在網上買,自己出去買,從不讓夏斌操心;
房子到家20天,老婆讓超市送來壹大包面粉,放在車庫裏。她三次把它帶到四樓,沒有讓體重160公斤的夏斌做到。
孩子的作業,老婆打卡;孩子的習慣,老婆的培養;孩子的遊戲,妻子的參與...
床頭櫃上,有壹本每天必讀的繪本;
貼在書桌前的是孩子們習以為常的日誌單;
冰箱上,貼著各種營養食譜;
甚至在梳妝鏡上,也有好媽媽的註意事項和操作步驟;
書架上放著各種育兒書,翻開,勾畫,筆記,反思,理解。
那壹刻,夏斌真的感觸良多。
更讓他羞愧的是,有壹次大寶畫了壹幅畫給老婆看,老婆激動地哭了。
夏斌仔細看了看,發現這很常見。屏幕上有四個人,壹看就是壹家四口。
但妻子說,從孩子五歲開始,他就食言了,沒有帶大寶去遊樂園,也沒有打孩子。孩子壹直不肯在畫上畫自己的父親,壹次只畫三個人,偶爾畫個魔鬼或者黑人。現在他終於畫出了他的父親。
聽到這裏,夏斌心裏壹酸,馬上補救道:“寶寶畫得真好,這是爸爸的驕傲。”
誰知大寶壹臉不屑:“壹聽就不真誠。”
妻子解釋道:“鼓勵孩子認真具體,讓孩子感受到。”
隨後,妻子示範道:“媽媽覺得寶寶畫得很好,色彩豐富。她把媽媽畫的很美,妹妹很可愛,爸爸很酷,最重要的是,這幅畫很有愛。媽媽應該收起來好不好?”
後來,他的妻子教育夏斌:“要成為壹個合格的父母,從來不是妳生了孩子,而是妳學習了,實踐了,成長了。
03.她的心永遠不願意離開,而我卻總想逃離。
“我和我老婆最大的區別就是她的心紮根在家裏,而我的心永遠在遠方。”夏斌坦率地說。
在她呆在家裏期間,夏斌的婆婆身體不適,請她的妻子照顧她幾天。
打包時,他的妻子告訴夏斌壹些註意事項,並寫了壹些便利貼貼在床頭、衛生間、冰箱和廚房。
“妳不只是照顧孩子嗎?妳還做了什麽?妳煩什麽?”這是夏斌過去對他妻子說的話。這壹次,他幸運地自己找到了答案。
早上六點,我準時被孩子叫醒。大寶喊又渴又餓,鮑爾先尿尿再拉;大寶要吃米飯,鮑爾壹定要雞蛋湯;夏斌上廁所,被孩子敲了三下門;在廚房做壹道菜,客廳已經是壹片狼藉;壹會兒,大寶爬上陽臺,壹會兒,鮑爾把玩具放進嘴裏,時不時還會有兄妹大戰。整整壹天,壹刻也沒閑著。
除了應付孩子和基本的壹日三餐,夏斌還必須回復妻子的壹系列信息、微信和電話,報告她的安全。
當他問妻子如何理順雜亂的日常生活時,妻子把手機裏的鬧鐘發給了他。
“這真令人震驚。老婆訂了16的24小時鬧鐘。從早上6點到晚上11點,送孩子上學,幫孩子寫作業,買日用品,打掃衛生,給玩具消毒,培養興趣,看繪本,上早自習...我真的不知道,這個被我視為除了保姆什麽都不是的女人,竟然這麽忙,這麽忙。夏斌後悔了。
夏斌承認,即使他夜以繼日地工作,他也無法完成妻子鬧鐘上列出的所有事情。
我以為老婆會去壹個星期,但是兩天後她回來了,說她媽媽已經好了,她真的很擔心她的家人。
推門而入,映入眼簾的是壹個淩亂的房間,兩個饑餓骯臟的嬰兒和壹個濃黑眼睛的丈夫。
“在此之前,我壹直以為疫情結束後,我會迫不及待地和朋友們大吃大喝好幾天,幾度醉酒,打麻將放松壹下……”夏斌直截了當地說。
她壹直是家裏的頂梁柱,不是我。
“曾經,我壹直以為這個家之所以穩如磐石,是因為我的努力和貢獻。通過這次疫情,我意識到她是家裏的頂梁柱。”夏斌說。
在家呆了壹個月,沒有復工的跡象。夏斌的企業貸款要還,工人流失,產品滯銷,生產無望...這些困難對小企業打擊很大。
從夏斌的電話中,他的妻子意識到了危機。
她安慰夏斌說,這幾年她省吃儉用攢了壹些錢,還向父母借了壹些,讓夏斌給他壹個交代,把錢周轉壹下。
“公司黃了怎麽辦?”夏斌問道。
“那妳再來!”妻子回答。
“長期不賺錢怎麽辦?”夏斌問道。
“二胎送幼兒園後,我就能掙錢了。月嫂、早教、幼教,我什麽都能做,也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妻子回答。
“妳能受得了這麽多苦嗎?”夏斌問道。
“兒女幸福,老人健康,夫妻和睦。痛苦是什麽?”妻子回答。
這三個問題和三個答案傷了夏斌的心。也讓他明白了自己以後應該如何盡到壹個丈夫、父親、兒子的責任。
寫在最後:
婚姻不是獨角戲,而是兩個人的雙簧,會建立在合作和默契的基礎上;
夫妻,不是曇花壹現的獨幕劇,而是經久不衰的連續劇,需要長久的愛和陪伴;
家不是壹個可以自由來去的臨時場所,而是壹個溫暖深情的居所,不離不棄,令人感動。
幸福的婚姻需要學習,而好書、閱讀習慣並付諸行動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願以上文字與我的讀者共勉。
喜歡我的話,歡迎留言,喜歡,討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