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治療高血壓的偏方?

治療高血壓的偏方?

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但現在很多年輕人也患有高血壓。下面我整理了壹下,希望能幫到妳!

治療高血壓的藥物

1,滋陰潛陽湯治療高血壓

功能:滋水含木,潛陽息風,治腎陰不足,水不含木,肝陽上亢引起的高血壓。

藥方由玄參12g、麥冬9g、牛膝9g、茯苓9g、鉤藤9g、菊花9g、蟬蛻6g、赭石15g、龍骨15g、牡蠣15g、制遠誌6g組成。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腎陰虛者,可加入熟地黃、女貞子、龜板膠;桑寄生、夏枯草和杜仲。血壓持續不變的患者可加用。

案例核查吳,女,74歲。他患高血壓已有5年,多次治療無效。頭暈疼痛,心悸,胸悶,四肢無力,大便幹燥,小便多色黃,舌質幹裂,苔薄白,脈細,血壓33.3/21.3 kPa * * 250/160mm Hg * *。證候為腎陰虧虛,水不含木,肝陽受擾而虛。宜滋水涵木,降陽熄風。這個方子吃了三劑後,頭暈減輕了,頸痛也止住了,但是大便還是幹,尿也少了,血壓降到了30.7/14.7 kPa * * * 230/110 mmhg * *。稍微加減上半部分後,患者服用10劑量以上,血壓已降至25.3/13.3 kPa * * 190/100mm Hg * *,感覺輕而有力。經過1個月的隨訪,血壓依然平穩,身體狀況良好。

2.治療高血壓的五皮湯

【主治】行氣導滯,利濕散濁。高血壓危象的適應癥。

藥方由桑白皮50克,檳榔皮30克,茯苓皮15克,陳皮9克,姜皮6克組成。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頭痛劇烈,伴有惡心、嘔吐、失眠時加天麻、鉤藤;如精神錯亂、身體僵硬、驚風、視物模糊,加入天麻和僵蠶;若胸悶疼痛,可加瓜皮、丹參。

經病例驗證,50例高血壓患者應用本方治療,明顯癥狀消失,血壓恢復至發病前水平38例,有效6例,好轉2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2%。

3、杞子湯治療高血壓。

功能:滋補肝腎,降血壓,熄風。主治:肝腎陰虛型高血壓。

該方劑由決明子24克、枸杞子65438±02克、菟絲子65438±02克、女貞子65438±05克、金櫻子9克、沙苑子65438±02克、桑椹子65438±02克組成。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案例驗證於,女,51歲。患有高血壓5年以上,血壓始終28 ~ 24/14.7 ~ 13.3 kPa * * 210 ~ 180/10 ~ 100毫米汞柱*經常頭暈、頭痛、急躁易怒、失眠多夢、雙膝僵硬、四肢麻木、面色潮紅、心煩熱、舌紅以前吃過多種西藥降壓藥,效果都不理想,就找中醫治療。證屬肝腎陰虛,故“杞子湯”加鉤藤、白芍、桑寄生6劑,癥狀明顯改善,血壓略降至23.3/12.7 kPa * * 175/95 mmhg * *。這藥已經生效了。服用15劑量後,癥狀基本消失,血壓穩定在20 ~ 18.7/12 ~ 11.3 kPa * * * 150 ~ 140/。停藥後隨訪1年以上,無血壓再次升高。

高血壓怎麽辦?

1,海帶絲

可以治療高血壓,具體方法是海帶1小碗,決明子15g。兩種藥材壹起炒,吃海帶喝湯,壹天1次。

2.蠶豆

可以治療高血壓,可以去豆腐腦30g,然後用泡水喝茶。

3.新鮮的向日葵葉

也可以服用鮮葵花葉50g後加水,早晚各十次,治療高血壓。

4.新鮮蘿蔔

還可以治療高血壓,即用適量的鮮蘿蔔,將其鮮蘿蔔絞汁飲用,每天兩次,每次1小杯。

5.菊花

菊花還可以治療高血壓。取菊花植株* * * 15 ~ 20g * * *的嫩芽洗凈,然後放入砂鍋中,加入少許水和鹽,煮成湯,喝湯。

男性高血壓的中醫藥治療

1,洗腳和用藥

晚上睡覺前,用溫水洗腳,泡腳。浸泡過程中可以按壓腳底湧泉穴,揉揉腳趾。洗凈後可以用牛膝30g,吳茱萸5g的粉末,都是外用的細粉,分65,438+00次。用醋調好後,可以用膠帶敷在腳底,第二天早上揭掉。

洗腳敷具有滋補肝腎、平肝陽、引火歸本的作用,對頑固性高血壓有效。

2.倒置按摩俯臥位

請家人或助手從脊柱到腰部進行脊椎按摩。用雙手食指和拇指沿脊柱兩側,以捏的方式捏面板,邊捏邊向前推,從大椎開始至尾骶腰,重復3-5次。反向捏脊可以放松腎脈,降低血壓。

3、揉肚子

患者仰臥,雙手疊壓,順時針揉腹部,每次3-5分鐘。揉肚子可以疏通腹氣,健脾胃,調標高,有降血壓的作用。

此外,還可以進行日光浴、森林浴、溫泉浴等自我保健活動。

各種自我保健要長期進行,會有明顯的效果,特別是對於鞏固治療後的療效。

4、* * *醫療保健

* * *對於頭部,用雙手食指或中指擦拭額頭,然後用手掌按壓頭部兩側的太陽穴,再分開手指,從額頭到枕後反復梳理頭發,每次5-10分鐘。

* * *頭部可以清頭目,平肝陽,提神醒腦,減少疼痛和頭暈,使頭部放松舒適,降低血壓。另外還有搓背、取血壓點等方法。

比如搓背,雙手握拳,用力上下活動背部,每次3-5分鐘,有補腎壯腰、舒經降壓的作用。

血壓點在第六頸椎兩側5厘米。點穴可以疏通經絡,降低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