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說,指甲長在我手上,妳們覺得好看,剪下來妳們就覺得惡心。這說明了什麽道理?
說明我們對壹個東西的評價,並不完全是由這個東西本身決定的,而是和它的背景條件有關。我們研究人類學,就要學會理解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文化中意味著什麽。
妳看,經常有人會說,我大學學的課程後來工作都用不上,所以白學了。其實不然,所有的學科,都有它的底層邏輯。連人類學這種冷門學科,都會賦予妳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
天下沒有白學的知識,只有我們沒學會的底層邏輯。
二瓦是鄉村的外衣。
當再次提起瓦的時候,我已遠在他鄉,多年沒有回老家那個小山村。想起故鄉,眼前還是當年離開時的景象。綠水青山不見蒼老,而我卻早生華發。
在綿延而舒緩的群山中,村落就像灌木叢,壹簇壹簇地分布其間。遠遠望去,幾面灰白的墻壁和青黑的瓦頂在墨綠的草木間若隱若現,仿佛被彎曲山路串起的葫蘆掛在重巒之中。看到了瓦,也就看到了家,心裏就踏實了。
在鄉下時,盯著瓦頂發呆的時候也不少。早年鄉下沒有通電,也沒有書看,特別是感冒後,能做的事只有躺在床上數檁子、椽子和亮瓦。川北多柏樹,擦子都是去皮粗略打整的小柏樹,椽子則是柏木板,年辰壹久,灰塵和油煙就把檁子、椽子染成與老瓦壹樣的黑色。在漆黑的房頂上,只有幾片亮瓦可以透些光亮進來,不過瓦上的落葉和瓦下的蛛已讓光線更加昏暗。亮瓦是玻璃制成的,能透光,但看不到瓦外的天空以及樹木,要憑借瓦上的聲響,才知道房頂上的過客。如果聲音是壹路“嘀、嘀、跨”地傳過來,那壹定是壹只無聊的貓;如果是急促的沙沙聲,肯定是心慌的老鼠在順著瓦溝跑。更多的時候,只是聽聽瓦上難以理喻的風,聽風在房頂與瓦說些悄悄話。
瓦與風總有說不完的話,人聽到的,只是極少極少,瓦與風壹般都是輕輕冢語。我想,他們談論的,無非是坎上莊稼的長勢啊、西河裏的魚啊、二帽嶺上的花啊,因為每年春節前,我爹都要上房掃瓦,掃下的就是麥子、魚骨頭、小樹枝這些。瓦仿佛是從不喜歡外出的主婦,風就是壹年四季在外面闖蕩的男人,壹回來就帶些外面的小玩意,講講外面的小故事,把瓦哄得服服帖帖。當然,有時候瓦與風也會吵嘴甚至打架,夜裏總有些瓦從瓦楞間翻起來,與風糾纏,有的還從房頂上落下,摔得粉身碎骨。聽到“啪”的壹聲刺耳脆響,瓦下的主人都會心頭壹緊,然後不問青紅皂白,對著房頂就大罵風,肯定是風的不對,瓦成天默默不語任勞任怨,風過來壹會兒,房頂就不得安寧,瓦還要跳樓尋短見,難道不是風的錯嗎?風可能受了委屈,壹路嗚嗚著跑了。落下房頂的瓦摔得四分五裂,拋棄在路邊。別的瓦仍然低眉信手,與屬於自己的那壹綹風繼續私語,或許他們對風對瓦的性格早已習慣,總有幾片瓦會與風壹起私奔,也總有幾片瓦會寧為玉碎。
瓦只要上了房,蓋在檁椽上,往往就是壹輩子。要麽是仰瓦,要麽是扣瓦,仰瓦要上大下小,扣瓦要上小下大。有時,房脊梁上還會壘壹排立瓦。每壹片仰瓦的大頭都要壓在上壹片仰瓦的小頭下,每壹片扣瓦的小頭都要壓在上壹片扣瓦的大頭下,而且所有的扣瓦要壓住仰瓦的邊沿,這樣嚴嚴實實,壹絲不茍,才能遮風擋雨,營造壹個溫暖的家。瓦有瓦的命運,瓦也有瓦的規矩,鄉下人肯定早就讀懂了這些。
壹年當中,鄉下人待在瓦屋裏最長的季節就是秋冬兩季。梅雨時節或者霜雪天氣,我喜歡鉆進溫暖的被窩看小說,這樣身心都溫暖如春。我在鄉下教書時,有年在舊書攤上買回了所有的《十月》。有壹天,我合上雜誌,聽著瓦上風聲突然明白,每壹個人都在羨慕別人的人生,每壹個人只能經歷壹種人生,通過小說,可以品味別人的酸甜苦辣。壹個人過好自己的人生,此生才有意義。從此,無論是出入瓦屋豪庭、身居陋巷還是穿行都市,我都內心恬淡自信,對世間奢華心如止水。
瓦下的孩子壹輩壹輩長大,離開了瓦屋,走出了大山。他們沒有多少閑暇回壹次老家,更沒有多少機會在瓦下靜坐。我相信,每壹片青瓦下都沈睡著壹粒懷鄉的種子,總有壹天,他們會在風中醒來,聽聽風中的故事。
三某部電視劇裏有這樣壹段極短的對話:孫子問爺爺,什麽是老繭?爺爺說,妳伸手摸摸我的手,這個就是老繭。壹生務農的爺爺手上長滿了繭。
他的孫子已經不可能再去務農,手上也不會長出繭了。如今的孩子大約只有在求學時,因為握筆過於用力而在中指第壹指節上長繭。以後用手機、電腦多了,這裏的繭也會逐漸消退……
人們的物質條件在極短的時間內得到極大提升,這是好事情。然而,很多人不會想到的是,由於生活的改善,我們可能會失去壹些獨特的體驗,甚至是身體特征。繭僅僅是這種改變中極小的壹個例子:人們穿上了鞋,腳底不再長繭;不再鋤地砍柴,手掌上也不再長繭;不再射箭,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節也不再長繭;不再手工納鞋底,食指和拇指尖也不再長繭……人類失去的不僅是硬化的表皮角質層,而且是很多獨特的生命體驗和技能。
這個過程似乎是不可逆的,而且是壹種和傳統的徹底斷裂。
記得小時候吃過壹種叫作“甜蘆粟”的植物——它的外皮呈青綠色,大約手指粗,截成壹尺多長,嚼起來略有甜味,纖維豐富,和甘蔗差不多。不過它的水分和甜味都不及甘蔗。有人還能劈開甜蘆粟的外皮,巧妙地制作燈籠、動物等各式擺件。已經有很多年沒有吃過這種甜蘆粟了,於是問了身邊壹些朋友,加上搜索引擎的幫助,才查到這原來就是壹種甜高粱,在江陰、常熟、太倉、啟東壹帶叫作蘆穄。但是由於容易出現病蟲害,經濟回報不及水果,吃起來也頗費力,所以種植的人越來越少了。同樣,另壹種叫作“金鈴子”(又被叫作癩葡萄)的植物也很少見了。它有些像金黃色的苦瓜,人們只吃它果實裏面壹層紅色的瓤,非常黏稠。雖然和蔗糖相比,它的甜味有些寡淡,但在水果短缺的年代裏它也提供了獨壹無二的味覺體驗。很難想象,未來還會有多少人能嘗到甜蘆粟和金鈴子的滋味。
這是壹個前浪不得不自嘆不如,後浪卻不斷自我否定的時代。然而有些生命體驗是某幾代人特有的。這大概就是繭的意味。
四1
山城的秋天,寒意漸盛,空氣中夾雜著沁人的涼意,我拉緊外套拉鏈,沒入行走匆忙的人群。奮力擠上沙丁魚罐頭般的地鐵時,我習慣性成為其中壹條“沙丁魚”,在喘口氣都難的逼仄空間,我盯著斜上方的地鐵行進圖,那些站名早在日復壹日的搭乘中爛記於心。看著周圍人面帶疲憊沮喪,我自嘲地笑了笑,這大概也是我臉上此刻的神色。
忽然,身後傳來壹陣驚呼聲:“天啊,金庸去世了。”另壹個聲音跟上:“真的嗎?不會吧。”我的心頭壹震,掙紮著從口袋裏掏出手機來,點開微博,果然熱搜都是金庸老先生離世的消息,看著無數條悼念的消息,我內心湧出巨大的失落與難以言喻的悲傷,在壹聲長長的嘆息中,時光如逆流而上的河水,我的腦海裏浮現壹張青蔥的臉。
我在微信列表快速翻閱,點開那個很久沒聯系的頭像,發送信息:金庸先生去世了,妳的江湖夢還在嗎?
2
十年前,我以全校第壹名的身份升入初中,擺脫小學生的身份,似乎壹瞬間長成壹個“大人”,心中時刻激蕩著熱血和豪氣,連緊張的學習生活都無法消耗完我的精力。年少莫名的自信,加上成績優秀收獲不少誇贊,對“未來的我會成為偉大無比的人”這件事無比堅信。
那時候,我的眼睛都快長到腦門上了,但還有壹個人比我更飄,那就是睡在我下鋪的舍友——宋亦安。名字聽起來挺溫柔安靜的,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武俠迷,最大的夢想是“執劍走天涯”。我認為宋亦安很膨脹,是因為他總是壹副大俠模樣,凡事不喜爭論,動不動還教育別人。切,都是剛從小學畢業的,裝什麽大佬!
那個年代,對於初中生而言,百元絕對算是大鈔,他的床底下收藏了整整壹套金庸全集精裝版,據說價值五百塊。宋亦安視若珍寶,從不輕易示人。每晚,當我們在宿舍裏插科打諢、評選班花時,宋亦安就抱著武俠小說如癡如醉,時不時壹拍大腿:“妙啊!原來還有這層深意!”我和旁人壹樣,只覺得他魔怔了,無法理解他的狂熱。
之前,因為我成績好,班主任對我有些偏愛,偶爾有些散漫和出格,老師只當是少年個性。初二時,我們換了個班主任,她看不慣我的桀驁,排名第壹都不能成為我偶爾出格時的免死金牌,經常當著眾人的面批評體罰我。向來清高傲氣的我,忽然像被勒緊了韁繩的野馬,心裏的憋屈和不爽漲到了極點。
某天半夜,我意氣難平而失眠,索性爬起來去樓頂吹吹風。沒過多久,壹條黑影出現在我身邊,嚇我壹跳,等我看清那個黑影是宋亦安時,皺眉不爽:“妳大半夜不睡覺,裝鬼嚇唬人啊?”宋亦安不以為意,開玩笑說:“見妳大半夜推門而出,哥們兒還以為妳要幹點啥,想和妳壹起混點好處。”
“好處?我現在能有什麽好處?”我自嘲地笑笑,以前得意時不夠低調,得罪了好些人,現在隔三差五被老師拎出來教訓,我知道很多人都背地裏幸災樂禍。
宋亦安拍拍我的肩膀,仰頭看向天空,緩緩吐出:“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聽到他的話,我十分震驚,這短短二十個字未免太有水平和內涵了吧。我頭壹回認真打量宋亦安:月色朦朧,他蹲在地上的剪影被拖得很長,臉龐瘦削,看向遠方的眉眼間卻自有壹股灑脫。
我將那兩句話在心裏反復品味,居然漸漸釋然,半晌後站起身,拍了拍宋亦安的後背:“看不出來,妳還是個哲學家,那句話說得有水平。妳這個朋友,我交了!”宋亦安摸了下後腦勺,有些不好意思:“那都是金庸先生說的。”
我有些愕然,不過說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我捶了下他胸口:“行,不管話是不是妳說的,朋友還是要交的。”
因著這樣的機緣,我和宋亦安成了好朋友。我聽他談論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慢慢理解他的“江湖夢”,我永遠記得他說想要行俠仗義、堅守仁義時的眼神,炙熱紅火,似乎有壹簇火把燃燒著。
3
初三時,武俠小說忽然火起來,各種武俠讀本在男生間流行開,幾乎所有男生都會躲在被窩挑燈夜讀,談論的話題也從“班級四大美人”變成了“誰是江湖武功第壹”。與所有會耽誤學習的東西壹樣,武俠小說被視為粗俗的禁書,金庸的小說首當其沖,大人們認為那些都是用來忽悠我們這些沒有分辨力又叛逆的孩子的。在最嚴重的時候,學校甚至組織了大規模“清掃活動”,將大家私藏的小說徹底收走。
那天晚自習,宋亦安壹直心神不定,鈴聲剛響起,他就沖回宿舍。可是壹切都晚了,他藏在床底下的金庸全集不見蹤影,看著他失魂落魄的樣子,作為朋友我最理解他那時的悲傷無奈,我將手搭在他肩膀上:“要不晚上我們去把書偷回來?”
“別。”宋亦安擺擺手,壹臉堅毅,“要麽就光明正大向老師要,要麽就不要糾結這件事。偷,是絕不可能的。”
我當下心生佩服,金庸的武俠豈會是粗俗的唬人小說?宋亦安的言行就是最好的反駁。雖然我並不喜好讀武俠小說,但我隱隱感覺,既然那份俠義有影響人的力量,那麽這份價值遲早會被證明。
我摟住宋亦安的肩膀,安慰他:“沒事,有些東西要靠時間來證明,有意義的事物,自會證明自己的價值。”
4
金庸先生逝世的悲哀消化在大家長長的嘆息中,地鐵的擁擠很快將我拉回現實的茍且。乘車的這半個小時,我時不時將手機拿出來,看看是否有宋亦安的回信。然而,那條信息似乎石沈大海,沒有激起半點漣漪。到站了,我將手機放回口袋,低頭壹笑:“10年過去了,很多東西,也許早就不壹樣了。”
三天後,IG電競俱樂部以3-0完勝FNC俱樂部,獲得英雄聯盟S8全球總決賽冠軍。這是中國戰隊首次奪得《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冠軍,IG戰隊也由此創造了中國電競的新歷史。當直播現場飄下盛大的金雨,鮮紅的五星紅旗出現在舞臺上時,我激動得憋淚,喃喃自語:“贏了,我們贏了!真的是我們拿下了總冠軍!”
“叮”手機屏幕上彈出壹條信息:餵,IG贏了,妳當年想過的都實現了,是不是很爽?發信人正是宋亦安。我看著信息,昂起頭讓眼淚沒那麽輕易流下,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動情處!正如我記得他喜歡金庸的武俠壹般,他沒忘記過我曾為電競癡狂。
5
我和宋亦安很有緣分,中考考上市重點中學還分到同壹個班級,繼續我們的兄弟情。高中時,我接觸到英雄聯盟這款遊戲,激烈的線上對抗以及團隊合作、戰術應用為我打開新世界的大門,並為之深深吸引。
放假空閑時,我和宋亦安在網吧壹人壹臺機器,他在論壇上以文會友,沈浸在武俠世界裏,我則和朋友組隊玩幾局遊戲或者看場比賽。我知道虛擬世界壹切都是假的,但遊戲裏的智慧與力量,合作與單挑以更直觀的方式激起我的熱血。和所有的競技體育壹樣,不到最後壹分鐘永遠都有機會逆風翻盤!奇跡隨時會降臨在不輕易投降的人身上,而我享受著這種為團隊、為榮譽而戰的競技比賽。
只是,在那個時候,遊戲是比武俠小說更可怕的洪水猛獸,我的愛好被家長和老師知道了,他們態度強硬,明令禁止我再接觸遊戲,即使我再三對他們解釋:“喜愛電競並不等同於沈淪遊戲。”但他們毫不理會我的哀求。最終以我的妥協告終,我答應高中三年再不碰遊戲了。
記得那天剛下過雨,樹葉被雨水洗得發亮,空氣有壹種冷冽的清爽,我拉著宋亦安在馬路邊發呆,絮絮叨叨:“什麽時候國內能正視電子競技呢?就像國外那樣,不僅有專業俱樂部和職業選手,還能打進全球決賽?甚至拿到冠軍!等到中國電競真的發展起來,他們也許會有壹點明白現在的我吧。”
宋亦安拉起沮喪的我:“妳曾經安慰我的壹句話我今天還給妳:有些東西要靠時間來證明,有意義的事物,自會證明自己的價值。”我笑了笑,壹把拍在他背上:“倒是挺會借花獻佛的,那我就接著了。”
在我十七歲的天空,停留了壹朵名為遺憾的雲彩,我暫時放棄了遊戲,並在心中暗自發誓高考完後壹定要回歸那片世界。只是,後來我不再有如此大的學習壓力時,又被其他凡塵俗事攜裹前進,歸來時我已不再是那個熱血少年。
6
自從高中畢業後,我和宋亦安各奔東西,聯系也日益減少。如今,金庸先生的離世,IG俱樂部的奪冠,喚起了我和宋亦安對熱血青春的記憶,我們情不自禁聊起往昔的執拗,如今初入社會的茍且,談到未來時,他說:“妳是對的,我們曾喜歡的,都被現在的時代證明,它們是有意義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曾被異議為難登大雅之堂的金庸先生的小說,如今不僅入選了高中課本,甚至還影響到國外,被編進了新加坡的中學教材。在他去世後,引發了各界人士的深切哀悼,文學家、評論家都為他發聲,認可金庸小說的文學價值。
IG奪冠後,權威主流媒體轉發祝賀,那些曾批判得最為激烈的媒體都在為中國競技的榮耀喝彩!這些年,我以看客的身份關註著電競遊戲,看著不斷有專業俱樂部誕生,有很多出色的職業選手帶給人驚喜,看著Royal差壹點摘取桂冠……看著看著,新的時代就來了。
電腦上還定格著IG奪冠時五人捧杯的場景,我重重地點頭:“是啊,我們都等到了!”
從誤解到接受,不僅是因為事物自身的可取性,還有社會與日俱增的進步,包容性越來越強,那些從前的“禁忌”自然會被正確評估。而這樣的開放的態度,也佐證著我們生活在壹個更為成熟、包容的時代。
7
末了,我問宋亦安:“以後,有什麽打算呢?”
他說:“我要重新撿起筆,去寫網文。我不敢說傳承金庸老先生的衣缽,只想書寫壹個屬於自己的武俠世界,安放當年的武俠夢!那麽妳呢?”
那麽我呢?
我輕輕合上電腦,久久未言,我想起步入社會這段時間的迷茫與渾噩,以及那漸漸消失的炙熱。此時,我透過家裏的那扇窗戶,望向天邊冷冽的秋月,語氣堅定:“我想去北京,趁著年輕去闖蕩,去奮力拼搏證明自己!”
如果把時代想象成壹位有歷史、有故事的老人,他都在不遺余力地前進,不斷接受新的東西,煥發新的活力,我們更應該尋回被遺忘的熱血和夢想,繼續拼搏奮鬥,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都不曾被辜負。
聽過很多毒雞湯,也領會過年輕人的沮喪,但事實證明,這仍然是壹個有希望的、最好的時代!因為我相信,如果有壹份榮光是屬於我的,那麽不管現在還是未來,也許會遲到,但壹定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