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墻原名傅守全。光緒二十五年(1899),福州官錢局的壹名官員設宴款待福建使節周濂。為了討好周濂,他讓妻子親自下廚,用紹興酒壇子盛了雞鴨羊肉五花肉鴿子蛋海鮮等10多種原輔料,文火煨制,取名福壽泉。周濂嘗過之後,贊不絕口。後來官辦廚師鄭春發學會了這道菜的做法,並加以改進。鄭春發開“聚春園”餐廳的時候,就憑借這道菜轟動了榮成。有壹次,壹群文人來品嘗這道菜。福壽到了Xi氣壇,肉香四溢。其中壹位學者欣喜若狂,由此引發詩詞,隨即唱道:“壇上滿是肉香,佛聞棄禪跳墻。”從此改名為佛跳墻。1965和1980分別在廣州南苑和香港,以烹飪佛跳墻為主的福州美食引起轟動,在全球掀起佛跳墻熱。
佛跳墻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香。吃過這道菜的人都說,中餐裏,香應該是第壹個被推廣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它的選材和烹飪技巧。
在選材上,佛跳墻精選魚翅、海參、鮑魚、魚肚、扇貝、魚皮、鹿筋、五花肉、鴿子蛋、火腿、香菇、冬筍、白蘿蔔等18種主要原料,輔以雪糕、肉桂、龍眼肉、紹興酒、人參、枸杞子、辣椒。準備和烹飪過程是嚴格和復雜的。有的材料只限於特定地區的產品,肉只限於特定部位,刀法講究,對形狀、大小、粗細、長短都有嚴格要求。將材料經過蒸、炒、泡等烹調方法後,按壹定順序放入盛有紹酒的壇子內,澆上由鮮鵝、鮮鴨、老母雞、豬肘子制成的湯汁,最後蓋上荷葉,密封,大火煮開,慢燉6小時。
這麽精細的食材,這道菜更是湯,鮮醇,鹹甜,而不膩。吃後唇齒留香,味道鮮美美妙,營養價值自然相當高。
菜單名稱:佛跳墻(英文名:Buddha jump the Wall)
美食:閩菜
方劑功效:補虛、養生、調理營養。
制作材料
佛跳墻料理的原料多達18種:海參、鮑魚、魚翅、扇貝、魚唇、明膠、蟶子、火腿、五花肉、羊肘、羊趾、蹄筋、雞胸肉、鴨胸肉、雞胗、鴨胗、香菇、竹筍等等。制作過程十分復雜:先將18種原料經炒、炸、煮、炸制成各具特色的菜肴,然後層層疊放在壹個大紹興酒壇子裏,註入適量的上湯、紹興酒,使湯、酒、菜充分融合,再用荷葉封住壇口,放在火上加熱。火的使用也很有講究。壹定要選擇重的不冒煙的白炭。先用大火煮開,再用小火慢燉五六個小時。這是故事的結尾。
材料:清水魚翅500克,幹凈鴨肫6只,清水海參250克,鴿子蛋12個,清脂母雞1只,清水蘑菇200克,清水豬腳250克,肥豬肉95克,大豬肚1只。烹飪扇貝125克,紹興酒2500克,幹凈冬筍500克,味精10克,魚唇水250克,冰糖75克,鯛魚肚125克,上等醬油75克,鮑魚1000克,豬骨湯65000克。
制造工藝
1.將魚翅去沙,撈起排列在竹箅子上(銀箅子是竹制蒸具,或圓或方),放入沸水鍋中,加入蔥30g,姜片15g,紹興酒100g,煮10分鐘後取出,撈出。
2.將魚唇切成長2厘米、寬4.5厘米的塊,放入沸水鍋中,加入蔥30克、紹興酒100克、姜片15克,煮10分鐘去除腥味,挑出蔥和姜。
3.將鮑魚放入蒸籠中,大火蒸熟,取出,每片洗成兩片,放在十字刀上,放入小盆中,加入骨湯250克和紹興酒15克,放入蒸籠中蒸30分鐘,取出,瀝幹蒸汁。熟鴿子蛋,去殼。
4.分別切掉雞鴨的頭、頸、腳。豬蹄去殼、去毛、洗凈。刮幹凈羊肘。將以上四種食材各切成12塊,與幹凈的鴨肫壹起放入沸水鍋中焯壹下,撈出血水撈出。把五花肉裏面洗幹凈,用開水焯兩次,去腥,切成12塊,放鍋裏,加湯250克,燒開,加紹興酒85克撈起,湯不用了。
5.海參洗凈,各切成兩片。豬蹄洗凈,切成2寸長的段。將150g幹凈的火腿裏脊加入清水,上蒸籠蒸30分鐘,取出蒸汁,切成厚度約1cm的薄片。將冬筍放入開水鍋中焯壹下,撈出。將每根竹筍切成四塊,拍平。把鍋放在旺火上。將煮好的豬油放入鍋中燒至七成熱時,將鴿蛋、冬筍放入鍋中煎2分鐘左右撈起。然後,將魚放入鍋中,炸至手可斷,倒入漏勺瀝幹油,再用清水浸泡後撈出,切成長4.5厘米,寬2.5厘米的塊。
6.鍋裏留50克殘油。七成熱時,將蔥35克、姜片45克放入鍋中翻炒,放入雞鴨、羊肘、豬蹄尖、鴨肫、五花肉塊幾下,放入醬油75克、味精10克、冰糖75克、紹興酒265433。
7.將壹個紹興壇子洗凈,加入清水500克,小火加熱,倒空壇子裏的水,在壇子底部放壹個小竹箅子。先放入煮熟的雞、鴨、羊、肘子、豬蹄、鴨胗、五花肉塊、花菇、竹筍,再放入魚翅、火腿片、幹貝。裝好後,把壇子放在炭爐上,小火燉2個小時,然後打開蓋子,迅速把海參、蹄筋、魚唇、高肚放入壇子裏,馬上封好壇口,再小火燉壹個小時,取出。上菜的時候,把壇子口白菜倒進壹個大盆裏,打開紗布袋,上面放上鴿子蛋。同時跟上壹碟麻纖維蘿蔔,壹碟火腿拌豆芽,壹碟香菇炒豆芽,壹碟辣芥末,還有銀線圈和燒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