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關於水滸傳和紅樓夢的

關於水滸傳和紅樓夢的

武松

武松,<水滸傳>中人物.綽號“行者”,因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山東清河縣人,

武松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武松自小習武,武藝高強,性格急俠好義。壹次醉酒後,在陽谷縣景陽崗赤手空拳打死壹只猛虎,因此被陽谷縣令任命為都頭。武松兄長武大郎是壹個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蓮試圖勾引武松,被拒絕,後被當地富戶西門慶勾引,奸情敗露後,兩人毒死了武大郎。為報仇,武松先殺潘金蓮再殺西門慶,因此獲罪被流放孟州。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顧,為報恩,武松醉打蔣門神,幫助施恩奪回了快活林。不過武松也因此遭到蔣門神勾結官府進行的暗算,被迫大開殺戒。在逃亡過程中,得張青、孫二娘夫婦幫助,假扮成帶發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龍山後成為該支“義軍”的三位主要頭領之壹,後三山打青州時歸依梁山。

(以下不在七十回本中)在征討方臘的戰鬥中,武松為包道乙暗算失去壹臂,後班師時武松拒絕回汴京,在六合寺出家,善終(壹說金兵入侵時戰死)。 獨臂擒方臘並無此事。

文化影響

在後代傳說中,武松壹直被認為體現了中國人心目中英雄“快意恩仇”的形象。但是,近代也有人,特別是女權主義者認為,武松不分青紅皂白的殺戮行為,以及其對婦女生命的藐視,並不值得提倡。

水滸傳中人物形像

武松排行第二,江湖上人稱武二郎,清河縣人。景陽岡借著酒勁打死老虎,威

震天下,做了陽谷縣步兵都頭。哥哥武大郎被奸夫淫婦潘金蓮、西門慶殺害。武松

殺了奸夫、淫婦,報案自首,被發配孟州牢城。在安平寨牢營,結識了金眼彪施恩

。為替施恩奪回店鋪,武松大鬧快活林,醉打蔣門神。後被蔣門神勾結張團練所陷

害。在飛雲浦武松殺死公差,回鴛鴦樓殺死張團練、蔣門神,在十字坡張青酒店改

扮成行者,在二龍山落草,後來投奔梁山泊。成為梁山第十四條好漢,步軍第二名

頭領。攻打方臘時失去左臂,留在六合寺照看林沖,後出家成僧,到八十歲死去。

行者武松形像

■人物分析:

●武松:義烈典型,宋江內心潛意識快意殲仇的表徵。

武松性格特點:

生活化人物武松

張恨水評武松說:“有超人之誌,無過人之才;有過人之才,無驚人之事,皆不足以有成。何以言之無其才而不足以展其誌,無其事又不足以應其才之用也。若武松者,則於此三點,庶幾乎無遺憾矣,”“天下有些等人,不僅在家能為孝子,在國能為良民,使讀書必為真儒,使學佛必為高僧,使作官必為純吏”。②

張恨水的觀點代表絕大部分人對武松的看法,他們幾乎把形體武松看成了傳奇式的英雄人物,而我們認為,從作者對武松的傾情刻畫來看,武松其實被作者刻畫成了生活化的英雄人物。

應該說,武松深受人們喜愛的根本原因在於作者對武松的生活化描寫,生活化描寫實質上是壹種現實主義手法,它把人物放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以其自身的行動來展示自己的性格,作者在《水滸傳》中多次運用生活化描寫手法,武松是其中刻畫得最成功的壹個人物。

作為壹個生活化的英雄人物,武松有優點也有缺點,作者在刻畫這壹人物時,緊緊抓住了他的優缺點的彼此消漲過程,讓人們在這壹變化過程中認識武松。

武松赤手空拳景陽岡打虎,為他贏得了深廣的聲譽,也為他贏得了都頭的職位,在他送稅銀出差時,武大郎被西門慶與潘金蓮毒死,在去縣衙告狀不準的情況下,借謝鄰請酒取得真實口供,手刃潘金蓮,鬥殺西門慶,然後到官府自首,被斷配孟州。這段時期的武松是壹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偶爾還有那麽壹點兒虛榮,但他的英武剛強卻永遠刻在讀者的腦海裏。

在孟州,武松幫對他有恩的施恩奪回了被蔣門神霸占的快活林,因而得罪了蔣門神,蔣門神的後臺張都監、張團練設計將他當賊捉了。這時的武松雖然也很勇猛,但畢竟有些媚骨,不分青紅皂白的知恩圖報讓人感覺武松似乎分不清是非。

但血的教訓讓他走向成熟,怨怒之情化作了驚心動魄的反抗行為,他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殺了蔣、張等十幾口,蘸血在墻上寫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生活讓武松認清了現實的社會,他不再向官府投案,而是先上二龍山,後歸梁山泊,投身武裝反抗的行列。

武松被動或主動地改變著自己的生活,也被生活改變了自己,作者抓住了這壹點,才更深入地塑造了武松的光明形象。

在反抗官府圍剿和攻城奪府的戰鬥中,武松勇敢堅定,是義軍的主要將領之壹。他反招安,指責宋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們的心!”後來他在征方臘時被包道乙砍右臂,他不受封誥,在杭州六和寺出家。

這就是武松,壹生光明磊落,敢作敢為,富於正義感和反抗精神,盡管也曾被人利用,但終究從殘酷的現實中,從迷失的自我中醒悟過來,壹步壹步地克服自己的弱點,漸漸地走向成熟。這要歸功於作者對武松的生活化描寫。

我個人認為,武松是《水滸傳》中刻畫得最成功的人物,因為這是壹個生活味十足的人物

宋江

宋江是整部《水滸傳》中第壹號人物,作為文學形象,也是最豐滿、最立體、最復雜、最有藝術魅力的壹個人。

水滸傳中人物形像

宋江,人喚“及時雨”。早先為山東鄆城縣押司,整日舞文弄墨,書寫文書,是壹刀筆小吏。晁蓋等七個好漢智取生辰綱事發,被官府緝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蓋派劉唐送金子和書信給宋江,宋江的老婆閻婆惜發現宋江私通梁山,趁機要脅,宋江怒殺閻婆惜,逃往滄州。被迫上梁山。後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領。受招安後,被宋徽宗封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最後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歷史上的宋江只是被壹筆帶過的壹個人物,如果沒有宋江這個人物,不知道《水滸傳》這部書會變成什麽樣子。因為宋江的仗義疏財,好多人喜歡他,因為他主張招安,好多人厭惡他。那麽怎麽來看宋江呢?通過重讀《水滸傳》,想著通過書中關於宋江的描寫來解讀宋江這個人物。

壹、宋江的初步印象

給晁蓋等人報信,是宋江的第壹次出場。剛出場對宋江有壹番介紹:“那人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為他面黑身矮,人都喚他做黑宋江;又且馳名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上有父親在堂,母親早喪;下有壹個兄弟,喚做鐵扇子宋清,自和他父親宋太公在村中務農。守些田園過活。這宋江自在鄆城縣做押司,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士館谷,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金似士!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急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卻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時雨壹般,能救萬物。”

這壹段介紹在水滸傳中是絕無僅有的,《水滸傳》裏邊的每壹個英雄好漢,基本上只有壹個綽號。但宋江不壹樣,宋江是《水滸傳》裏邊名號最多的壹個,宋江的綽號有四個。壹出場就介紹了宋江的三個綽號,這三個綽號實際上就是介紹了宋江的三個性格特點:壹個是黑宋江,因為他長得面黑,身體比較矮,這是就他的形體來講的,並不是如林沖、關勝等人英武挺拔,也不如吳用、公孫勝等人那樣溫文爾雅文質彬彬,他長的其貌不揚。第二個是孝義黑三郎,講的是他對待父母,講究孝道,他的孝道貫穿到了他的思想當中,成為他思想的壹個部分,並且是他的思想的壹個很重要的支撐點;第三個是及時雨,講的是他仗義疏財,扶危濟困,這在後面他陸續和弟兄們交往中能夠看得出來,在這壹點上他做得到位。這三個綽號實際上重點介紹了宋江平時的為人和喜好,而且都是正常工作之外的表現,比如“愛習槍棒”、“ 揮金似士”、“ 排難解紛”、“ 扶人之困”等等,這些好處多都具有壹些江湖上的感覺,在民間宋江是壹個喜歡做好事、願意做好事的熱心人,無論是在家庭倫理上還是在社會關系中他以自己的作為贏得了大家普遍的認可。

私放晁蓋,實際上是他的工作了。智取生辰綱之後,事情敗露,敗露以後,首先宋江知道,宋江見到官府防範梁山晁蓋賊寇公文,有壹段心理描寫:“晁蓋等眾人不想做下這般大事!劫了生辰綱,殺了做公的,傷了何濤觀察;又損害許多官軍人馬,又把黃安活捉上山∶如此之罪,是滅九族的勾當!雖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於法度上卻饒不得,倘有疏失,如之奈何?”這段心理活動中傳遞出兩個信息:第壹,宋江作為壹個朝廷懂法的人,知道晁蓋所犯的壹串串事件,每壹件事情都是滅九族的的罪,雖然前面是事非得已,可是到了現在已經是不能夠回頭了;第二,宋江擔心晁蓋等人,怕他們出了疏忽和閃失,心中有種隱隱的操心。這是壹對矛盾,從理上講,晁蓋等人於法度上饒不得,從情上講,卻不願他們出現閃失。這是宋江</B>很真實的的心理,也是宋江復雜人格的外在表現。

那麽對於這件事,按照常理來說呢,他可以有幾種選擇,壹個向上面匯報。說晁蓋竊了生辰綱,現在事情敗露了要把他抓住,這種做法會給他立功的機會,但是同樣會損壞他在江湖和民間的聲譽;第二種選擇他可以聽之任之,不向上面匯報,也不采取別的行動,無論是對官府來說還是對晁蓋來說,這種中庸的處理都能夠說得過去,不告訴官府是因為仗義,不告訴晁蓋是因為公務;第三種選擇就是通風報信,把晁蓋給放走,可是要承擔巨大的風險。他明明知道晁蓋竊了生辰綱以後,犯了彌天大罪,因為晁蓋是他的心腹兄弟,雖然法度上不可能饒恕,但是他要放走晁蓋。這時,宋江是知法犯法,能夠做到這樣在別人可能容易,可是在宋江就很難,這件事證實他是壹個仗義的英雄。為什麽這樣說?這需要從他的實際情況來說。他是農民出身,這樣的家境出身,所受的文化教養和所從事的職業,對他的性格都這樣那樣的影響。有幾點是值得註意的,壹個因為他不是大官,他只壹是個小吏,所以他對百姓的壹些疾苦有壹些體驗,這給了他仗義疏財的基礎,也有壹定的有別於統治者的正義感;因為他在衙門裏邊管案牘文書,所以也培養了他遵守法度的習慣,這和他所從事的職業有關系。基於他的職業特點,他能夠做出私放晁蓋的事情來極為不易。這個選擇很重要,也很能夠說明問題,為了義氣他主動承擔了這些風險。這個選擇用事實強有力的說明了他三個綽號所代表的他的為人和性格,私放晁蓋的舉動無疑讓宋江的形象壹開始就很高大的立在了人們的面前

徐寧

天佑星金槍手徐寧

徐寧,梁山第十八條好漢,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第二。徐寧原來是京師金槍班教頭。宋江被呼延灼連環馬打敗後,吳用用計讓時遷盜甲騙徐寧上了梁山。徐寧教梁山好漢使用鉤鐮槍打敗呼延灼,立下大功。宋江征討方臘時,兵馬走到杭州城東新橋時,徐寧去救郝思文被毒箭射死。

徐寧其實是梁山好漢打仗時安全系數最高的壹人,寶甲護身,刀槍劍矢皆不能進,再加上馬匹的速度,槍法的詭異。如果運氣不至於太背的話,應該能活到勝利的那壹天。可惜在鬥張清時,第壹個出場,不知張清暗器了得,面門上挨壹石子,翻身落馬。在後來的征方臘途中,攻打杭州北門關,項上中了壹藥箭,調治半月無效,病死於秀州(今浙江嘉興)。

而就在他中箭前,神醫安道全剛剛被皇帝召回:天使又將出太醫院奏準,為上皇乍感小疾,索取神醫安道全回京,駕前委用,降下聖旨,就令來取。宋江不敢阻當,可見徐寧運氣實在是背得可以!

徐寧身上,有無數當時官僚主義作風,貪婪、涼薄、不敢得罪上司,和林沖交情尚可,卻也不敢為之雪冤。此人人格魅力方面也極低,丟失寶物後表現出來,完全不是壹個正常人的行為(或許是心慌意亂以至於全無章法罷),不過他堅守祖先遺物、對家人比較體貼倒也是難得的封建社會男子閃光點。

徐寧身上有很多現代小人物的影子,比較勢利和世儈,個人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他的上山,完全是為了湊足人數需要,假如世界上沒有呼延灼,徐寧恐怕會在後續的真實金宋決戰中出場,按照當時的情況,身為警備司令的他,總不能看見二帝蒙塵!左右也是個死,因此施老先生大筆壹揮讓他南方就義了。

紅樓夢

王熙鳳----《紅樓夢》中人物,賈璉之妻,王夫人的內侄女。長著壹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她精明強幹,深得賈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為賈府的實際大管家。她高踞在賈府幾百口人的管家寶座上,口才與威勢是她諂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權力與竊積財富是她的目的。她極盡權術機變,殘忍陰毒之能事,雖然賈瑞這種紈絝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設相思局”也可見其報復的殘酷。 “弄權鐵檻寺”為了三千兩銀子的賄賂,逼得張家的女兒和某守備之子雙雙自盡。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兒也被王熙鳳以最狡詐、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稱∶ “我從來不信什麽陰司地獄報應的,憑什麽事,我說行就行!”她極度貪婪,除了索取賄賂外,還靠著遲發公費月例放債,光這壹項就翻出幾百甚至上千的銀子的體己利錢來。抄家時,從她屋子裏就抄出五七萬金和壹箱借券。王熙鳳的所作所為,無疑是在加速賈家的敗落,最後落得個“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場。

王熙鳳是賈府的實際當權派。她主持榮國府,協理寧國府,而且交通官府,為所欲為。這是個政治性很強的人物,不是普通的貴族家庭的管家婆。她的顯著特點就是“弄權”,壹手抓權,壹手抓錢,十足表現出剝削階級的權欲和貪欲。王熙鳳不僅是壹個人,而是代表了壹個階級。“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不光是王熙鳳的個人命運,也是垂死的封建階級和他們所代表的反動社會制度徹底崩潰的形象寫照。

賈寶玉是《紅樓夢》主要中心人物。作為榮國府嫡派子孫,他出身不凡,又聰明靈秀,是賈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繼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卻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說充分描寫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環境和他的具體境遇的各方面特點,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長的主客觀原因。壹方面,以男子為中心的貴族社會是那樣虛偽、醜惡和腐朽無能,使他因自己生為男子而感到終身遺憾;另壹方面,少女們的純潔美好又使他覺得只有和她們在壹起才稱心愜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讀四書、五經,但家塾的內容和風氣是那樣的腐朽敗壞,那些循著這個教育路線培養的老爺少爺們是那樣的庸陋可憎,他對於封建教育的壹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觸做官的父親,畏之如虎,敬而遠之。家長從小把他交給壹群奶娘丫鬟。那些圍繞著他,各以壹顆純真的心對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啟蒙老師。丫鬟們的深摯純潔、自由不羈的品格感染著他,她們由於社會地位所遭到的種種不幸也啟發著他。在賈寶玉的直感生活裏,她們和那些以世俗男性為主的居於中心統治地位的勢力,在每壹點上都形成鮮明的對照:聰明和愚蠢,純真和腐朽,潔凈和汙濁,天真和虛偽,善良和邪惡,美好和醜陋。賈寶玉在這樣的環境裏,逐漸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愛憎傾向。

賈寶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個性,主張各人按照自己的意誌自由活動。在他心眼裏,人只有真假、善惡、美醜的劃分。他憎惡和蔑視世俗男性,親近和尊重處於被壓迫地位的女性。他說過“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與此相連,他憎惡自己出身的家庭,愛慕和親近那些與他品性相近、氣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賤的人物。這實質上就是對於自己出身的貴族階級的否定。同時,他極力抗拒封建主義為他安排的傳統的生活道路。對於封建禮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盡力逃避參加士大夫的交遊和應酬;對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祿、封妻蔭子,十分厭惡,全然否定。他只企求過隨心所欲、聽其自然,亦即在大觀園女兒國中鬥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時若果有造化,趁著妳們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夠妳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屍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去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托生為人,這就是我死的得時了。”賈寶玉受時代的局限,找不到現實生活的出路,他要擺脫貴族社會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貴族階級。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劇性的嚴重矛盾。他的理想無疑是對封建主義生活的否定,卻又十分朦朧,帶有濃厚的傷感主義和虛無主義。

賈寶玉對個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現在愛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聽從父母之命,取決於家庭的利益。可是賈寶玉壹心追求真摯的思想情誼,毫不顧忌家族的利益。他愛林黛玉,因為林黛玉的身世處境和內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蘊了生活環境裏所有女孩子壹切使他感動、使他親愛的客觀與主觀的特征。他和林黛玉的相愛,是以含有深刻社會內容的思想感情為基礎的。反之,這種愛情與封建主義的矛盾,又成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點和弱點,日益發展他進步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的支持力量和推動力量。這個以叛逆思想為內核的愛情,遭到封建勢力的日益嚴酷的壓迫。按曹雪芹原來的安排,林黛玉將淚盡而逝,賈寶玉將在她去世之後與薛寶釵結婚。薛寶釵的性格和婚後的生活使他徹底絕望,他終於棄家出走,回到渺茫的虛無之中。

賈寶玉的叛逆性格並不是壹開始就定型了的,作品著力描寫了他性格發展成長的歷史。他生活在罪惡腐敗的貴族環境裏,不可避免地沾染著壹些貴族公子的惡劣習氣和腐朽觀念,這些壞的東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傾向並存著。但隨著生活中他所見聞的重大事件給予的刺激和教育,隨著他在卷入現實矛盾時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擊,他的思想品格裏壹些腐朽惡劣的東西就慢慢減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漸漸堅定了,成熟了。 他對待身邊的女孩子們的態度,同情和親愛始終是主導的方面,但在最初也帶有壹些腐朽、邪惡的成分。秦可卿之死、秦鐘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飄零、身為貴妃的姐姐內心的悲苦,使他開始認識到在男女關系方面尊重與玩弄、純潔與腐朽、美好真摯與罪惡虛偽的區別,從此他對兩性關系逐漸表現出嚴肅態度,對自己所在的社會表現了深壹層的反感。他曾以為天下女孩子的眼淚都要送給他。他愛林黛玉,但遇著溫柔豐韻的薛寶釵和飄逸灑脫的史湘雲,卻又不能不眩目動情。為著他感情的遊移不明,林黛玉以血淚和生命對他不斷地施加影響,使他從苦痛的體驗中逐步擺脫社會勢力和貴族惡習對他的糾纏和吸引,使他的性格趨於純化,頭腦趨於清醒,思想感情趨於穩固與堅定。

此外,丫鬟的品格和遭遇也影響著他,使他領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他對女孩子們壹般是溫存和順的,但在初期有時也暴露出壹些暴戾作風,攆茜雪,踢襲人,訓晴雯等的事所遭到的父親的毒打,經歷了這壹系列事件之後,他不但永遠拋棄了打罵丫鬟的行為,也使他的叛逆思想大為加強,認識更加深刻。從此他對被壓迫、被糟踐的女孩子的同情體貼之心,更為深切周到、無微不至;而且在對女性的社會地位和命運認識加深的基礎上,進而對他們不同的思想性格的實質有了理解,從而在態度上有了分明的取舍,如對於林黛玉和薛寶釵、史湘雲,對於晴雯和襲人、麝月,心裏有了親疏的區分。以這種思想認識為基礎,才有“訴肺腑”的情節,他對林黛玉的愛情從此成熟鞏固,生死不渝。

封建勢力的另壹次鎮壓是王夫人發動的抄檢大觀園:逼死晴雯、司棋,攆走芳官、四兒,大觀園最終轉入冷落淒涼之境。這主要是,封建勢力要摧毀賈寶玉和林黛玉的關系,掃蕩壹切違背禮教、妨礙賈寶玉走上封建正路的因素。可是賈寶玉目擊晴雯等的悲劇和大觀園的劫難之後,拋掉對封建勢力的唬想,他用血S嶁闖傻摹盾?蓉女兒誄》,無異於壹篇叛逆到底的宣言書。

賈寶玉否定封建主義社會秩序,但思想上並沒有達到否定君權和族權亦即封建主義統治權的高度。壹方面他步步發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傾向著被壓迫者並且支持他們;他堅持著與林黛玉的愛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實這壹切,都是憑藉封建勢力給予他的特權而產生的,他還不可能否定封建主義的統治。他所深惡痛絕的,正是他所仰賴的;他所反對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無法與封建主義統治徹底決裂,又不可能放棄自己的民主主義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最後只能到虛無縹緲的超現實世界中去。林黛玉給予了他精神上的安慰,並且以同樣叛逆的“混帳話”來勸寶玉。

林黛玉---林如海與賈敏的獨女。因父母先後去世,外祖母憐其孤獨,接來榮國府撫養。雖然她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從不勸寶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她蔑視功名權貴,當賈寶玉把北靜王所贈的聖上所賜的名貴念珠壹串送給她時,她卻說∶“什麽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她和寶玉有著***同理想和誌趣,真心相愛,但這壹愛情被賈母等人殘忍地扼殺了,林黛玉淚盡而逝。

林黛玉不像薛寶釵那樣世故,那樣城府甚深,八面玲瓏,取悅於人;她對人坦率純真,見之以誠。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她對待紫鵑,親如姐妹,情同骨肉,誠摯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學詩,寶釵譏她“得隴望蜀”,極為厭煩;香菱向黛玉請教,黛玉卻熱誠相接,並說:“既要作詩,妳就拜我為師”。純真透明如壹泓清泉。她給香菱講解詩的作法和要求,還把自己的詩集珍本借給香菱,並圈定閱讀篇目,批改她的習作,堪稱“誨人不倦”。她待人很寬厚,與人不存介蒂。史湘雲因把她比作戲子傷了她的自尊,她有點不忿,可壹會兒便攜了寶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與湘雲同看”。在對待寶釵的態度上,尤見出其天真篤實。本為情敵,無嫌猶猜。但在薛寶釵對她略表關懷,予以“訓導”之後,她便開誠布公,肝膽相照,向薛寶釵掏出心窩子的話,並引咎自責:“妳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只當妳心裏藏奸。從前日妳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競大感激妳。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此後她待寶釵如親姐姐壹般,連寶玉也感到驚奇。

林黛玉也並非壹味“孤標傲世,目無下塵”。其實她也很謙和。她對“下人”從來沒有耍過威風,沒有說過壹句惡言惡語。寶玉說,她對晴雯是極好的;佳蔥說,她去瀟湘館送茶葉,黛玉正給丫頭們分錢,就抓了兩把給了她。每次賽詩,她總是推崇別人寫的好,從不計較高低;與湘雲凹晶館聯句,每當湘雲說出佳句,她總是“起身叫妙”,甚至說:“我竟要擱筆了!”林黛玉冰心玉壺,晶瑩剔透;純如赤子,壹往情真。我們實應改變“林黛玉心胸狹窄,尖酸刻薄,愛使小性兒”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