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間苗定苗:
合理密植是獲得豆類高產的重要因素之壹,特別是在出苗率低的情況下,要及時查苗補缺,每穴保持2-3株壯苗,每畝種植5000株左右為宜。豆類的間隔和定苗應在出苗後4-5天內進行,以減少斷根,提高移栽苗的成活率。
2、全枝引藤:
當幼苗長到30-40 cm時,要及時立起引藤。為了方便豆子的上架和以後的管理,要設置壹個人字支架。引藤時間應選擇在晴天上午10以後,以減少斷藤。引藤時,豆藤要逆時針纏繞在籬竹上。豆類主要在主蔓上結莢,應采摘主蔓第壹花序以下的側枝,增加主蔓的花序數和莢數,提高豆類產量。當植株生長過於旺盛,影響通風透光時,應適當去除基部的老葉和病葉,以減少病害的發生。
3.合理施肥:
豆類不耐肥,偏施氮肥容易造成徒長。豆類喜歡磷鉀肥。因此,適當控制氮肥施用量,增加磷鉀肥施用量,可以促進豆類生長,提高產量。
⑴底肥充足:每畝1000-1500斤腐熟農家肥+30斤復合肥+20斤過磷酸鈣。
⑵輕施苗肥:豆類開花結莢前需肥量少,氮肥過量易造成生長過快。因此,肥料的用量應少於多。出苗後每5-7天可施10%輕糞尿水750公斤,促進幼苗生長,此後可根據具體苗情施10-20%糞尿水壹次,直至開花結莢。
⑶結莢肥的復施:菜豆在開花結莢期間消耗大量養分,尤其是磷鉀肥。因此,開花前3-4天每畝追施15-20公斤復合肥+10公斤過磷酸鈣+5公斤鉀肥可促進開花結莢。在莢果生長高峰期,應再次追肥,每畝施復合肥15-25公斤。滿莢期後,可根據植株生長情況追施30-50%的人糞尿水,以促進“轉花”,延長收獲期,增加豆類產量。
4.水管理:
在豆類的整個生長期,需水量是逐漸增加的,尤其是苗期。畦田需水量大,易造成根腐、死苗。開花結莢後需水量增加,應保持土壤濕潤,遇幹旱天氣應及時噴水或灌溉,以減少落花,提高座果率,增加產量。
5、病蟲害防治:
(1)重大病害防治: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5%滅蟻靈3000倍液防治銹病;用1500倍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或800倍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防治葉斑病。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400倍液噴霧防治枯萎病。用77%科迪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抗病毒礬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煤黴病。
(2)主要害蟲防治:用90%結晶敵百蟲800-1000倍、50%毒死蜱EC 800倍或蘇雲金桿菌500-800倍防治螟蟲;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10%吡蟲啉2500倍液防治菜豆蚜蟲;用800-1000倍的48%樂施本乳油或1000倍的50%馬拉硫磷乳油防治斑潛蠅。
6、適時采收:
豆類開花坐莢時間短,壹般生長10-12天即可收獲幼莢。收割的前提是豆子飽滿,種子剛剛露出。采收過早,降低產量,采收過晚,容易導致莢果纖維化,導致品質下降,影響銷售。因此,豆莢的收獲應及時,以保證產量和質量及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