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降低弱信號信息圖像中的噪波幹擾。由於圖像噪波的出現是隨機的,因此每壹幀圖像出現的噪波是不相同的。3D數字降噪通過對比相鄰的幾幀圖像,將不重疊的信息(即噪波)自動濾出,從而顯示出比較純凈細膩的畫面。
常見的視頻降噪器中壹般不含有噪聲估計,對所有的圖像壹般采取同樣的降噪方法。因此不能做到自適應去噪,有的雖然可以選擇降噪的方法,大部分仍然需要用戶通過遙控器控制。
這對用戶帶來了不便,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化處理。於是提出了對視頻圖像先進行定量的噪聲檢測,然後根據檢測的噪聲水平在降噪器內部自適應地選擇降噪的方法和強度。
擴展資料
電視的起源
1880年,法國人萊布朗克提出使壹個鏡面在兩個不同軸線上以不同速度振動,形成往返直線掃描,從而對圖像進行分解和再現。1883年,德國人尼普科夫提出了圓盤掃描法;1897年,德國的布勞恩發明陰極射線管以顯示快速變化的電信號。
1904年,英國人貝爾威爾和德國人柯隆發明了壹次電傳壹張照片的電視技術,每傳壹張照片需要10分鐘。1923年,俄裔美國科學家茲沃裏金申請到光電顯像管、電視發射器及電視接收器的專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電子電視”發收系統,成為現代電視技術的先驅。
百度百科—視頻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