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字是指按照傳統法度寫出來的字,而不是用毛筆隨便寫出來的字。書法是壹門線條造型藝術,所謂筆觸,主要是講如何塑造理想的線條。
作為壹種書寫工具,毛筆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就有毛筆的痕跡。雖然在西周以前還沒有見到毛筆,但在商代的史前彩陶圖案和甲骨文中可以發現壹些用筆的跡象。東周時期,毛筆已經廣泛用於書寫竹簡和帛書。
這說明毛筆起源於商代以前。最早的毛筆可以追溯到大約兩千年前。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發現春秋時期的毛筆。它是發現最早的鋼筆,是古代留下的珍貴資料。在春秋戰國時期,筆有不同的名稱,如"筆"、"玉"、"符"。
直到秦朝“書亦同,車亦同軌”,才把筆的各種名稱稱為“筆”。相傳秦代大將蒙恬曾在山聯村取羊毛制筆,在當地被視為制筆鼻祖。也有人說,蒙恬的妻子蔔香蓮也精通制筆技藝,被供奉為筆皇後。到了漢代,鋼筆已經很精致了,藝鷺當時就是壹個大師。
除了兔毛,還有羊毛、鹿毛、貉子毛、狼毛等。,軟硬兼施。同時,筆管的質感和裝飾也更加豐富。據官方史書記載,中國著名的徐安畢發明於漢代。
蘇東坡說:“落筆無定法,宜空闊。”五指握筆法:即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適當高度)握住筆桿,保證筆桿不脫落;中指放在食指下面的筆外側,既加強了食指捏筆的力量,又起到了把筆勾進去的作用;當無名指的指甲碰到筆的內側時,就起到了向外推筆的作用。
小指貼在無名指的指腹下部,幫助無名指向外推筆。握筆的時候,就像古人說的“使掌空如抱蛋”,方便攜帶筆。學書要經常練習握筆、回鉤、推出和旋轉筆桿(加上手腕的作用)以及畫直線和圓弧。寫字的水平以及是掛腕還是掛肘,取決於寫出來的字的大小。小字低舉,腕枕。高舉大字,垂腕;再大也需要掛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