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它因太酸不能直接吃,卻被潮汕人當成寶,只因其獨特的處理方式!

它因太酸不能直接吃,卻被潮汕人當成寶,只因其獨特的處理方式!

大家好,我是老吳,壹個永遠嘴饞的潮汕人。

說到這個話梅,潮汕的,特別是潮安的小夥伴肯定不會陌生,因為那邊就是做這種小零食出名的,而說起這個話梅的原材料,我相信很多的大部分潮汕人並不陌生,它在我們潮汕地區有個特別好聽的名字,叫青竹梅,現在也許壹部分潮汕人家裏還能見到它的身影呢。

青竹梅,青梅的壹種,也叫酸梅,是壹種潮汕地區常見的水果,它的皮很薄,肉脆,形狀比李子大但比桃子小,核跟李子相似,味道酸中帶點甜,但酸度偏高,壹般不適合直接吃。青竹梅果肉中富含大量人體所需的氨基酸、果酸以及維生素C,是壹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水果,並且潮汕人認為,其有解毒、解熱、殺菌、止瀉、止咳、止痛等功效,能有效緩解感冒、腸胃病等疾病,在潮汕民間的地位比較高。

潮汕人食用青竹梅的 歷史 悠久,在以前,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腌制鹹梅,其用到的原材料就是青竹梅。在青竹梅收獲的季節,很多家庭都會采購壹定量的新鮮果實回家,由於新鮮果實很容易壞,所以買回來的青竹梅必須盡快處理。先將青竹梅洗幹凈,把水分瀝幹,確保表面沒有水,再準備好壹個大小合適的陶甕(現在壹般都是用玻璃罐),也是洗幹凈然後晾幹,確保幹燥,然後將青竹梅碼放在甕(罐)內,按照壹層青竹梅壹層粗鹽這樣碼放,最後密封,放在陰涼處就搞定了。在時間與粗鹽的作用下,青竹梅汁水慢慢滲出,而粗鹽也由於汁水的滲出而慢慢融化,而由於青竹梅的皮富有彈性,這期間並不會開裂,待粗鹽完全融化的時候,梅子由於脫水也變得褶皺,顏色由開始的翠綠色變成了暗褐色。

腌制好的鹹梅與其汁水(也就是酸梅湯)殼用於菜肴的烹飪,是潮州菜獨有的調味料。蒸排骨或者蒸魚的時候,放上壹點鹹梅或者梅汁,不僅能去腥,還能為菜品增加壹種無與倫比的味道,在某些湯品,比如鯉魚湯中加上適量的梅汁,就可去腥提鮮,效果比白醋要好得多,更加醇厚豐美。梅汁還是潮汕人夏天吃西瓜的好搭檔,潮汕人吃西瓜喜歡撒上稀釋過的酸梅汁,這樣能讓西瓜變得更加甜,即使西瓜本身不怎麽甜,酸梅汁也能讓其變得酸甜可口,可謂是西瓜的最佳搭檔啊!

而潮汕人對於自家腌制的鹹梅,平時更多的是直接沖水來食用。我還記得小的時候,感冒發燒或者上火上得很厲害的時候,老爸就會抱出他那壇寶貝鹹梅,從中取出壹顆放在碗裏,倒進去適量的紅糖,再用勺子將梅子搗碎,然後倒進開水攪拌均勻,待水溫不燙嘴的時候讓我趁熱喝下。說來也怪,喝下後睡壹覺,第二天還真的變得很舒服了,相對於吃藥,對於這種味道還不錯的偏方,我那時候還是比較喜歡的。老爸說這腌制的鹹梅屬於寒涼之物,對於上火或者因上火引起的感冒發燒非常有效(著涼就不行了),他們小時候上火感冒厲害的時候都是這麽吃的,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方法,而且這鹹梅跟菜脯壹樣,腌制得越久越好,十年以上的鹹梅在以前是很常見的。

現在的青竹梅,大部分都是用以制作話梅、梅脯、蜜餞等等這些零食,有名的“九制話梅”就是它的產物,還有些被做成了青梅酒,而獨具潮汕特色的鹹梅已經越來越少見了,可能以後只能在記憶中品味它了,不得不說是壹大遺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