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覺:疾病的“警報”信號
甜、酸、苦、辣、鹹,構成了各種不同的味覺。有趣的是,人的味覺感知差異很大。1932年,美國科學家亞瑟·福克隆博士和他的助手諾埃爾在實驗中制備了壹種叫做苯基硫脲的有機化合物。諾埃爾受不了這種化合物的苦味,但福克斯無動於衷。這兩個人為此爭論不休。原來他們對苦的口味完全不同。
人的品味也會受到外界影響的幹擾和欺騙。比如在青藏高原吃同樣壹罐豬肉,比在青島海邊吃更美味,因為低壓下味覺最靈敏。在非洲西部和中國海南島的熱帶森林裏,有壹種叫“神秘果實”的植物。只要嘗壹點這種果肉,4個小時之內,不管吃酸吃苦,嘴裏永遠是甜的。然而,另壹種植物匙羹藤,即使在品嘗了它的葉子後的24小時內再吃蜂蜜,也完全不會感到甜。
隨著人們對味覺的關註和研究,獲得了許多驚人的研究成果。在糖尿病、甲狀腺腫瘤、青光眼患者中,味覺盲比正常人高出許多倍。因此,科學家認為味覺障礙可能是患某種疾病的“警告”。
近日,美國西北大學腫瘤科主任杜霍沃在實驗後指出,通過在患者舌頭上滴幾滴味覺刺激物的稀釋液,可以在幾分鐘內根據其對味覺的反應篩查出患者是否患有早期癌癥。許多國家的癌癥研究專家發現,相當壹部分早期癌癥患者的味覺會減弱。約1/4的晚期癌癥患者體重驟減與味覺異常有關,會導致厭食。所以味覺消失導致的厭食很可能是生病的標誌之壹。
然而,老年人和年輕人的口味不同。年輕人想的是好吃的東西,老年人想的是苦和酸。這是因為人的味蕾是甜的鹹的先收縮,而感覺苦的酸的活得長得多。所以老年人不要在嘴裏又苦又酸的時候懷疑自己得了癌癥。
當心快餐綜合癥
近年來,快餐,如漢堡包、三明治、方便面等。,已經占領了大量的市場,並且因為方便而受到人們的歡迎。更有甚者,有些人為了方便和節省時間,每天都吃泡面或者去快餐店。時間長了,壹種叫做“快餐綜合癥”的疾病就誕生了,它的癥狀就是味覺異常。
通常味覺異常的原因有以下幾種:長期服用治療風濕病的藥物產生的副作用;腎臟或肝臟等內臟疾病;因年老導致的生理性味覺喪失;中耳炎及其他手術引起的味覺神經損傷。飲食引起的味覺異常最早出現在日本。近年來,隨著快餐飲食的普及,中國的患者越來越多。這種味覺異常的癥狀是:不知道所吃食物的本來味道,無論什麽都只覺得甜,不吃任何東西都覺得嘴裏發苦,舌頭有灼燒感。如果了解這些患者的飲食,幾乎都是偏食或者為了節省時間,吃太多快餐解說或者泡面。飲食引起的味覺異常並不是很快表現出來的,而是在我的無知中慢慢出現的,所以人們壹般不會太重視。當妳意識到它的時候,妳仍然不同意。妳往往會錯過早期治療的好機會,留下終身殘疾。
目前有兩種方法可以檢查味道是否正常。首先,用電子味覺儀檢查。原理是將電味覺計的觸針放在舌頭的不同部位,利用電流的刺激來測試舌前的鼓索神經區和味蕾,測試舌根中央的舌咽神經區是否正常。如果電流刺激產生金屬味(類似於舔舊指甲)是正常的。壹般這種檢查比較容易通過。然後,進行第二次檢查。在舌尖左右兩側分別放置壹張直徑5 mm的滲透有酸、甜、苦、鹹四種口味的濾紙,然後根據自己的感覺在舌尖左右兩側分別放置壹張直徑5 mm的、上面列有酸、甜、苦、鹹四種口味的濾紙,然後根據自己的感覺在桌子上勾上酸、甜、苦、鹹四種口味的欄目。如果不能壹次確認,就加強定力測試。溶液的濃度從弱到強分為五個等級,分別表示味覺敏感、正常、正常臨界值、輕度味覺異常和中度味覺異常。如果在這五個等級之內都不能確認,那味道就是高度異常。比如《無名氏》中的大學生很難區分酸味和苦味,這與她學習後作為家教的緊張生活有關。我不得不吃漢堡包和薯片,因為我沒有時間在每節課前吃東西。喝咖啡充饑,時間久了會導致味覺異常。幸運的是,她很長壹段時間都沒有出現癥狀。及時糾正飲食後,她的味覺恢復了。
那麽,為什麽過量攝入快餐會導致味覺異常呢?這是因為吃快餐普遍存在鋅攝入不足的問題。原來,我們舌頭上的味蕾可以借助壹種叫做味覺的含鋅唾液蛋白來感受食物的味道。味覺激素也是口腔新膜上皮細胞的營養因子。缺鋅時,口腔黏膜上皮細胞結構和代謝異常,導致上皮增生和角化不良,容易脫落。導致味蕾毛孔被覆蓋堵塞,導致味覺不敏感,進壹步影響食欲。此外,缺鋅還會影響許多與核酸和蛋白質代謝有關的含鋅酶的活性,對味蕾的結構和功能產生不利影響,從而降低味覺敏感性。對了,在炎熱的季節,大量的鋅(高達1 mg/L)隨汗液排出體外,食欲不振的現象會越來越嚴重。這也是夏天人們普遍食欲不振的原因。
通常成人每日鋅攝入量為15 mg。按時均衡飲食,就不用擔心缺鋅了。但快餐中含有多種食品添加劑,如香腸、奶酪、罐頭、醬料、冰淇淋、清涼飲料等可以防止氧化的食品。提高保質期的食品添加劑,如固體肉汁和調味品中的聚偏磷酸鈉和甲基纖維素。這些食品添加劑被十二指腸吸收到人體後會造成體內鋅的流失,從而引起體內缺鋅,味覺異常。
總之,要知道快餐只是我們工作緊張沒時間吃飯時填飽肚子的應急措施,養成天天吃的習慣是有害健康的。因為經常吃快餐除了會引起味覺異常,人體也很難吸收維生素和礦物質。如果維生素B1不足,唾液分泌受阻。再者,舌頭是消化器官的前端,是感知身體異常的重要器官。舌頭壹旦失靈,就無法及早預測身體的異常。
味覺異常,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如果癥狀較輕,多吃含鋅多的食物或吃藥治療。富含鋅的食物有牡蠣、小魚、海藻、芝麻、蕎麥、蛋黃、綠茶、動物肝臟、蘑菇、豆豉、黃豆等。但是,如果任其發展,壹半的患者壹年後將永遠無法康復。因此,為了妳的健康,盡量少吃快餐。(作者:吳在來)
老年人謹防特發性低品味。
川野
退休後,李大爺無所事事,百無聊賴。除了打理院子裏的盆景植物,他就是悶著頭抽煙。漸漸地,他覺得吃飯沒味道,食欲大減,人也瘦了。
有壹天,街道“老年活動中心”舉辦了壹場醫療保健講座,恰巧講了如何防治老年人特發性低味覺,讓李大爺明白了補鋅戒煙有助於改善低味覺。此後,他放棄了多年的吸煙習慣,並在飲食中加入了富含鋅的食物。奇怪的是,他漸漸覺得吃飯有味道了,食欲大增。
現代醫學認為,老年人特發性味覺低下與體內鋅含量不足有關。國外學者對33位老年人和365,438+0位年輕人做了實驗,讓他們品嘗苦、辣、酸、甜、鹹四種食物,但老年人的味覺誤差比年輕人多,老年人體內鋅越少,味覺越差。因此,老年人在日常飲食中,不僅要註意烹調方法要適合自己的口味,還要多吃粗糧、豆類、動物肝臟、瘦肉、蛋黃、魚類、蛤蜊、貽貝、牡蠣、蘋果等。味覺低下嚴重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葡萄糖酸鋅、甘草酸鋅或硫酸鋅。
人的食欲與嗅覺和味覺密切相關。當食物的氣味和味道刺激鼻粘膜上的嗅覺細胞和舌頭上的味蕾時,這些嗅覺和味覺感受器在受到刺激後通過神經傳遞激活食欲中樞,從而引起食欲。但人進入老年,嗅覺和味覺功能逐漸衰退。如果他們再次頻繁吸煙,煙霧的刺激會抑制他們的味覺和嗅覺,更影響他們的食欲。此外,吸煙時,煙霧中的有毒成分還會抑制消化腺的分泌,使口腔中的唾液減少,煙霧對口腔的汙染會加重味覺障礙。
甜蜜的沈宏非(65438年9月5日+05:47)
壹個人最容易註意到自己臨近老年的時刻,可能不是例行體檢,也不是壹次次忘記約會的時間,而是在冬天的某個夜晚突然想不到甜食。
醫生告訴我,壹個不是特別愛吃甜的人,甚至是壹個討厭甜的人,之所以在寒冷的夜晚動了“甜心”,很可能是季節性抑郁癥(SAD)的癥狀。這種病多發生在中年人身上,尤其是在冬天。由於冬季日照不足,大腦中神經細胞間傳遞信號的單胺氧化酶(血清素)活性降低,對情緒和食欲產生壹系列負面影響。嚴重者還會導致暴食癥、強迫癥、恐慌癥、社交恐懼癥。適當多吃甜食,經常曬日光浴,有助於加速大腦單胺氧化酶的合成和分解,是抗抑郁的有效手段。醫生還建議,如果長時間陰天,不妨把家裏所有的燈都打開,或者去百貨公司之類的公共場所,在明亮的環境中給自己治病。
我的壹些同齡朋友相繼出現了這種癥狀。我排除了《西雅圖不眠夜》的暗示,確認和糖尿病無關。然後,我覺得是時候按照醫生的建議把房間裏所有的燈都打開,在咖啡杯裏加第二塊方糖了。想想為什麽以前因為吃糖而開心,現在因為不開心而吃糖。
中年是下午茶,董橋的下午茶是英式的,加糖是必然的。
甜味是寶寶的第壹次味覺記憶,而糖果也帶來了早期的誘惑和禁忌。第壹次聽說鹽來自海水,我立刻把壹大片沙灘想象成糖。人類的糖親和力是基於以下奇妙的生化反應:食物的味覺分子滲入味蕾,味覺細胞的微纖毛在味覺分子的刺激下,將味覺信息以電流脈沖的形式傳遞到大腦中樞後面的腦回下部,最終產生味覺。但是,味覺分子只有達到壹定的濃度,才能在大腦中形成味覺反應。五味中,苦最低,甜最高,鹹次之。這就意味著人吃不到苦,卻可以心滿意足地接受甜的安慰。
在造字中,五味中只有“甜”體現了舌頭依賴蜂蜜和糖的直接體驗。鹹主要是用來吊味,酸和辣制造刺激,只有甜,充滿平和與安全感。
味覺細胞在舌頭上的功能分布也是如此。感覺酸的味覺細胞駐紮在舌頭兩側,苦味潛伏在舌根,鹹味分布在舌前,感覺甜的味覺細胞剛好集中在最敏感的舌尖。不顧或吃舌尖上的東西,就像沒有情書的愛情,沒有愛情的婚姻。
壹切都安排得這麽好!只是因為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加入了其他的味道,所以命運和個體的差異才逐漸拉大。從預防蛀牙到避熱,糖被稀釋了,但糖依然像初霜壹樣覆蓋和保護著每個人的童年記憶。與其把中年糖癮的診斷看成是衰老的信號,不如把它看成是壹種閃回。那些遠山上,甜甜的白霜已經開始融化,它們會匯成壹條河,把我們平安地擺渡回去。說,記憶,就像喜好甜柔的張愛玲說的,如果聞起來,應該是“甜甜的,安穩的,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甜的,惆悵的,像忘了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