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六七十年代物質生活比較貧乏,但人們都有壹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往事歷歷在目,激情歲月純真!我們不懷念貧窮,但我們懷念單純,善良,正直。
那時候農民很窮,壹個大男人的生產隊壹天20分錢。然而物價低的時候我們村是最幸福的,壹個工人掙十個農民的收入。
經歷過這種交公糧場面的人都還記憶猶新。我記得海燕小時候也是和大人壹起去交公糧,要早早排隊。30年前交公糧的場景是老樣子了。
聽老壹輩人說,當時交的公糧大概是每畝糧食產量的16%。比如,妳每畝生產500公斤小麥,妳需要繳納80公斤左右的公糧。家裏有10畝地,要交1400斤。
妳經歷過這份工作嗎?妳在田裏騎著龍骨車,用水灌溉田地。當時用的是人工抽水灌溉,都是人力。需要很多人壹起參與工作。
又是新的壹年,看到了大人們的笑臉,看到了孩子們的歡樂和喜悅。孩子們最盼望的是春節,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過年是孩子們最開心的壹天。
當然還得貼對聯,剪窗花。那時候窗花都是心靈手巧的人剪的,現在沒幾個讓妳剪的。滿滿的過年氣氛。
這張照片顯示了壹個四世同堂的家庭在春節壹起吃團圓飯。多麽幸福,多麽熱鬧。看到這壹幕有沒有勾起妳童年的回憶?
還有過年包餃子,蒸饅頭的習俗,象征著盛世。過年年味十足,看著就喜慶!
放鞭炮是我們難忘的回憶。孩子們像這樣把鞭炮掛在棍子上,放完了再去找沒點燃的啞炮。然後掰開點燃裏面的藥,讓花發揮。
孩子就是這樣簡單的風車大刀玩具,壹些簡單的帶面具的玩具就能讓孩子有這樣的樂趣。
那時候有電視,更不用說手機和電腦了。他們只能聽收音機,而且不是每個家庭都有收音機。能有收音機的人都很富有。
那時候,妳要辦春晚,就只能去現場看了。這是兩位偉大藝術家侯和郭啟儒的表演。
當年的供銷社就是大城市的百貨商店。小時候特別喜歡那裏的味道。我總能聞到食物的香味。如果有和我有同感的朋友,請舉手!
80年代先進青年標配“爆炸頭”。當時他們談婚論嫁。當時女方提出條件,男方努力基本可以達到。但總的來說,人還是比較清純溫柔的。是那個女孩自己拿著的紙箱上的照片嗎?
當時要去供銷社買糖,不忍心把成品糖和糖紙扔掉。感覺糖紙圖案也很特別。收藏的時候,我當時唯壹的夢想就是在家裏開個小店。
妳小時候做過這樣的床墊嗎?草墊叫蒲團。在北方,做飯時用來編織蒲團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的是玉米棒的皮。
泥巴在響。妳玩過嗎?看到這個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那時我自己做玩具,我很享受。現在想想還是覺得好笑。
小學的老師,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課桌是土坯垛上用木板隔開的,三個人壹個板條。妳沒經歷過?
妳需要收集足夠的冰棒棍來玩。壹般都是三四個人收起來壹起玩。
扔石頭,烤紅薯,在河裏遊泳等等應該會讓頭發變白!記憶中的童年味道——農村烤紅薯
大帽子的記憶,小時候的最愛,看到這樣的帽子感覺真的老了。妳有同感嗎?
童年,就在昨天,還是美好的,無憂無慮的,快樂的童年記憶。看了那些觸動過去的童年回憶,我很窮但是很溫暖很幸福。現在我富有了,我失去了快樂。我充滿了回憶。我不能回到我的童年。突然心裏有壹種淡淡的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