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申遺端午節。
韓國申遺中醫。
韓國申遺活字印刷術。
韓國申遺火炕。
韓國人說孔子是韓國人。
韓國人還說李時珍也是他的人。
...
結論:全世界都是韓國的!
壹、
繼端午祭、拔河之後,韓國又瞄準了螺螄粉。
有網友在Instagram上發現,某韓國網友發布了壹張吃螺螄粉的照片,指出螺螄粉兼具拉面的韌性、泡菜的鮮香酸甜和火雞面的辣味:“是我們大韓民國流淌在血液裏的傳統口味!”
這就算了,並在po文中發出了想為螺螄粉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號召,壹眾韓國網友留言表示支持。
留言中有中國留學生回懟“螺螄粉是中國的,拒絕‘被韓國’”。
紂王是妳們的,俄羅斯是妳們的,後面是不是整個太陽系都是妳們的。
在中國柳州孕育、發展、壯大的螺螄粉,壹下子就成為棒子們的“眼中肉”,稱螺螄粉“有傳統韓國口味的靈魂”,真是搞笑!
按照這麽個節奏,川菜湘菜黔菜還有啥菜滴,估計都得被他們步步為營收入囊中?
重慶小面、廣東腸粉、蘭州拉面啥的,是不是也難逃其劫?
吃著我們的螺螄粉,還惦記著我們的鍋?
二、
螺螄粉最早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末,雖然歷史較短,但嗦螺和米粉在柳州傳承悠久。
其中,辣椒是在明末從美洲傳入中國的,起初只是作為觀賞作物和藥物,進入中國菜譜的時間並不太長。辣椒強勢進入中國後,掀起了壹場飲食革命,柳州人將之融入螺螄粉並加以發揮,才有了螺螄粉。
很多吃過螺螄粉質疑螺螄粉裏為什麽壹顆螺螄也沒有,據說螺螄粉的螺湯由螺肉、豬骨、藥材、天然香料等民間秘方熬制而成,熬過湯後的螺肉就會丟棄,因其精華都濃縮入湯裏了 。
此外,柳州的歷史文化發展軌跡就是壹段采集食用螺螄的歷史。
40多年前,中國考古學者在白蓮洞、大龍潭鯉魚嘴等遺址發現了大量的螺螄殼堆積物。
距今約2萬年前,居住在白蓮洞的‘柳江人’就開始捕撈螺類食用,並學會用火,現在白蓮洞遺址內還留下當時原始人‘火燒石螺’的遺跡。
對於韓國網友號召為螺螄粉申請非遺的行為,小智哥就想說:是不是妳家的,妳心裏沒點數嗎?
三、
韓國近年的綜合實力日漸增強,但是韓國的歷史文化較貧瘠,能拿得出手的沒多少,便想到中國文化。
像端午節已經被他們搶先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就連拔河啊,神話人物啊,中醫啊,道教啊,東北的火炕啊等等都不放過。
為了證明這些是他們國家的,還整了壹套套的所謂“證據”。
從2003年開始,韓國對“中國風水”進行了重新梳理,在2006年,韓國打算給“風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是的,妳沒有看錯,就是我們中國人幾千年,都掛在嘴邊的那個“風水”。
這種鬧劇已經不是第壹次了,搶完這些事物還不滿足,還要來“搶人”。
咱們國家的儒家創始人孔子,藥王李時珍,美女西施,詩仙李白,梟雄曹操統統被他們歸入了“韓國籍”。
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