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久負盛名的鎮江、揚州地區傳統名菜。
據傳,此菜始於隋朝。
當年,隋煬帝楊廣來到揚州,飽覽了揚州的萬松山、
金錢墩、葵花崗等名景之後,心裏非常高興,回到住處,仍然余興未消。
隨即喚來禦廚,讓他們以揚州名景為題,做出幾道菜來。
禦廚們費盡心思,終於做出了“松鼠桂魚”、“金錢蝦餅”和“葵花斬肉”
這三道菜。楊廣品嘗後,十分高興,於是賜宴群臣。
壹時間淮揚佳肴,傾倒朝野。到了唐代,壹天,郇國公韋陟宴客,
府中的名廚也做了揚州的這幾道名菜。當“葵花斬肉”這道菜端上來時,
只見那用巨大的肉圓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絕倫,有如雄獅之頭。
賓客們乘機勸酒道:郇國公半生戎馬,戰功彪炳,應佩獅子帥印。
韋陟高興地舉杯壹飲而盡,說:“為紀念今日盛會,
葵花斬肉不如改為‘獅子頭’。”從此揚州獅子頭就流傳鎮江、
揚州地區,成為淮揚名菜。
獅子頭有多種烹調方法,
即可紅燒,亦可清蒸。因清燉嫩而肥鮮,
比紅燒出名。如“蟹粉獅子頭”,成菜後蟹粉鮮香,
獅子頭用揚州話說即是大僭肉,
北方話說即是大肉丸子或四喜丸子。
將肥七瘦三的豬肋條肉剁成石榴粒狀後制成丸子,
微火燜燉熟後丸子表面的肥肉大體溶化但沒全部溶化,瘦肉則相對顯得凸起,
給人壹種毛毛糙糙的感覺,因丸子大而表面毛糙於是便稱之為“獅子頭”了。
該菜歷史悠久,宋人詩雲:“卻將壹臠配兩蟹,世間真有揚州鶴”。
將吃磅蟹斬肉比喻成“騎鶴下揚州”的快活神仙,
可見蟹粉獅子頭壹菜多麽鮮美誘人了。
清代《調鼎集》中就有揚州“大劗肉圓”壹菜,
其制法如下:“取肋條肉,去皮,切細長條,粗劗,加豆粉,少許作料,
用手松捺,不可搓成。或炸或蒸(襯用嫩青)”
可見獅子頭壹菜在清代就為社會公認了。
獅子頭壹菜的烹制極重火功,
用微火燜約四十分鐘這樣制出後便肥而不膩入口即化了。
揚州獅子頭有清燉、清蒸、紅燒三種烹調方法,至於品種則較多,
有清燉蟹粉獅子頭、河蚌燒獅子頭、風雞燒獅子頭、青菜燒獅子頭、
芽筍燒獅子頭、清蒸蟹粉獅子頭等菜都是獨具風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