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魯菜怎麽配湯

魯菜怎麽配湯

簡介:

壹般來說,魯菜廚師多采用掛湯的方式,從雞肉、豬肘、肉骨或海鮮中提取鮮味汁,然後用在烹調和烹飪之間,以增強菜肴的美味。用湯調味過的菜肴,往往呈現出非凡的意境。

因為魯菜首先要調味,料來自湯,味來自湯。由於加入了湯,菜肴味道更好了。清朝乾隆嘉靖以後,魯菜聲名大噪,稱霸同行,壟斷京城餐飲業百余年。究其原因,悠閑的魯菜,全靠湯味滋潤。現在的魯菜廚師大多摒棄傳統的掛湯方式,使用化學調味品烹飪菜肴。眾所周知,“好菜必先掛湯,無湯難稱王。”沒有魯菜的湯,魯菜的光澤就會暗淡。

如何掛湯:

(1)嚴格選材。應選用鮮味濃郁的動物原料,以母親為主料。因為母雞的肌肉組織含有強烈的鮮味,並富含蛋白質、脂肪、谷物、維生素和無機鹽等。,這些都是其他原材料無法企及的。但煮湯用的母雞要選好,而且必須是出欄後體重在1.5 kg以上的老母雞,越老越好。以雞肉為主,配以瘦豬肉、火腿、鴨肉、肘子、爪子、骨頭、骨架等肉類原料。

(2)冷水煮。以大塊的全湯為原料為宜,與冷水同時放入鍋中,壹次加足水,不要中途加水。如果放入開水鍋中,原料表面會突然受到高溫,所以蛋白質容易凝固,不能大量溶解在湯中,湯汁也不容易達到鮮酒精的水平。同樣,也不能先加鹽,因為鹽有滲透作用,可以滲透到原料內部,排出原料中的水分。蛋白質也容易凝固,湯不濃鮮味不足。所以原料要用冷水煮,撇去浮沫,加入蔥、姜、料酒,再煮,最後加鹽。

(3)溫度要準確。就像做菜壹樣,要掌握好湯的火候。清湯和奶湯應該用兩種不同的方法烹調。奶湯的熱度先旺後中,面湯始終保持沸騰,直到湯呈乳白色,以濃度較高者為準。但要註意防止原料粘鍋底,產生不良口感,破壞湯汁;同時火力不能減弱,火力不足,湯不濃,粘度差,口感不美,失去了奶湯的特色。在合適的溫度下,大約需要兩個小時才能燒開。這種鮮湯多用於燉、燜、煮等方法烹制白湯菜肴,也可用於烤、扒等調味菜肴,用途廣泛。清湯的熱度先旺後小。湯煮開後,立即改用小火,保持面湯微開,呈現翻小泡的狀態。行話叫“菊花心”泡。但火力不能太小,太小不能冒泡,原料中含有的蛋白質等物質不易溢出,會影響湯的風味和品質。反而火力太大。當面湯煮沸時,湯的顏色會變得又濃又白,清湯也就失去了。清湯的熬制時間比牛奶湯要長得多,壹般要四個多小時才能蓋鍋。煮沸後用細白紗過濾去渣,即為清湯。

這三個規律是做湯要掌握的要領。但要做好湯,需要掌握掛湯的壹般程序:將清湯過濾後,放入鍋中;將雞肉剁成糊狀,加入蔥花、姜末、料酒和少許水拌勻。滲血後,倒入清湯。把鍋架放在火上,用猛火加熱,壹邊加熱,壹邊用勺子推,等湯要沸騰的時候,馬上用小火繼續煮。這樣,湯中的細渣被雞肉末吸附,粘結在壹起,漂出湯面;離火後,用勺子清洗幹凈,放涼,就成了水清味異、營養豐富的湯。

魯菜常用的湯——清湯和奶湯

壹、山東原湯

1,清湯

材料:3只幹凈的肥母雞,1只幹凈的肥鴨子,1500g幹凈的豬肘子。

材料:豬骨1500克。

調料:大蔥50克,鮮姜50克。

練習:

(1)將大蔥采摘洗凈,切成段;把鮮姜的皮刮掉,洗凈拍松。

(2)將幹凈的肥鴨、豬骨和幹凈的豬肘分別用清水洗凈,將豬骨打碎;將肥母雞清洗幹凈,先切下胸肉和腿肉,然後分別將肉剁成糊狀。

(3)將鍋放在旺火上,加入10公斤清水,然後依次放入豬骨、清洗幹凈的肥鴨、肥母雞、豬肘子,燒開,撇去泡沫,將豬骨、雞鴨、肘子撈出,分別洗凈,然後回鍋繼續用小火煮3小時左右,撇去泡沫,然後撈出所有食材,將湯冷卻成冷湯。

4涼湯2000克拌雞腿末、蔥、鮮姜,成“紅躁”。2000克冷湯加雞胸肉碎,拌勻成“白躁”。

⑤湯鍋回火時,先加入“紅躁”。當湯面煮到“紅他媽”時,用漏勺將“紅躁”撈出撇去浮沫,再加入“白躁”壹次清湯,再將“白躁”和浮沫撈出,得到清湯。

2.牛奶湯

材料:2只幹凈的母雞,1只幹凈的鴨子,1500克豬肘。

材料:豬骨250克。

調料:大蔥500克,鮮姜500克(拍松)。

練習:

(1)將豬肘刮幹凈;母雞洗凈,鴨和豬骨頭洗凈,豬骨頭打碎。

(2)將鍋放在大火上,加入清水15斤,豬骨,幹凈母雞,幹凈鴨子,豬肘子,燒開後撇去浮沫,取出所有食材洗凈,然後將豬骨放在湯鍋底部,雞鴨胸朝上,豬肘子帶皮朝上,放入蔥段和鮮姜片,蓋上鍋蓋,燒開後中火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