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平潭有什麽美食?

平潭有什麽美食?

平潭美食

鹹脆花生是平潭地產的“口仔”(小花生),用鹽水、五香、白糖浸泡,兩小時後曬幹。先將細沙倒入鍋中,翻炒至微溫,再將泡好的花生倒入鍋中,文火翻炒,鹹而脆。

將土豆粉和冰糖泡透,搗碎攪拌成漿,加入白糖和八個水果,放入熱油鍋,反復翻炒成糊狀,然後煮熟。加入煮熟的芝麻、花生、棗仁和色素。冷卻凝固後,切塊即可食用。半透明,香甜可口,是夏日的好零食。

曹艷平潭島盛產瓊脂海藻,大多在夏季采集。加入醋熬成糊狀,過濾去渣,倒入薄鐵盆中,加入糖,放入水中冷卻,變軟後即可食用。因為它像鳥巢壹樣透明,所以被命名為曹艷。清涼爽口,是夏日佳品。還不如在外面賣果凍。

九分米糊、土豆粉加適量五香粉、蒜葉、鹽等。,然後調成糊狀,再放入蒸籠蒸,壹層壹層地加,所以叫九折。放涼,切成菱形平片,放入油鍋炸熟,即可食用。平潭九重糕以薄片和炸面聞名。鹹鮮可口,香而不膩。

將腌制好的蘿蔔瀝幹,與土豆粉、米粉混合成漿,加入調味好的生蝦仁、蟹黃、鮮肉絲、梅絲(荸薺),稍加發酵,入瓶蒸熟。吃的時候切片油炸,顏色發黃,味道鮮美。

米錠子用糯米粉研磨,瀝幹做皮,用白糖和豆瓣醬包裹,揉成圓餅,再用泡過的糯米或粳米粘上,籠蒸。有彈性,香甜可口,粘而不膩。

饅頭是用綠豆粉、紅薯粉、糯米粉加糖,加水調成漿,用酒和醋在酒杯裏蒸。冷卻後中心略凹,故稱頭塌。其色透明如玉,清涼爽口,宜作夏季點心。

土豆粉油繭土豆粉油繭是用煮熟的紅薯浸泡土豆粉,裹上芝麻和花生糖,揉成餃子,放在油鍋裏炸制而成。色澤明黃,香甜可口,可與粵、港、油角媲美。學名現在叫“永永遠遠”。(其實傳言“天長”是魚面,“久”還是“油繭”?)

肉餅會把芝麻餅掰成兩半,夾上紅粒或海苔的熟豬肉即可。這種風味小吃在福州、福清等地流傳,但平潭肉夾饃的優點是香、脆、脆。現在在中小學門口很常見。1元錢,配肉,幹香,火腿腸(改名“熱狗”,哈哈)。

米粉滾油浮【米粉滾】用糯米或粳米磨成漿,瀝幹搓成圓形【米粉滾】,用豆沙或糖等八種水果餡包裹,形似湯圓。放在湯裏煮,撈起瀝幹,倒入炒好的豆粉裏滾,就是滾成豆粉【米粉滾】。入口香甜,別有風味。此外,裹著豆沙的米飯【米飯時光】擠成餅,放在鍋裏炸,金黃壹片,又甜又好吃的油飄【米飯時光】。

薯粉【飯時】和薯粉丸是將紅薯去皮蒸熟後與薯粉混合,放入研缽中形成有彈性的粉球,包裹在魚、蝦、魚丁餡中(貝類、紫菜、肉、肉丁、蔥也作餡),揉成荷包狀或圓形,適合煮、蒸、炒。

此外,上述面團直接與培根丁、油炸花生片、芹菜片等混合。不帶餡,而且是揉成小塊放進鍋裏,鹹鹹的,很好吃,俗稱土豆粉丸。土豆粉飯和土豆粉丸都是平潭的地道美食,看似普通,實則獨特,深受顧客喜愛。

燒麥平潭燒麥和北方的“蒸餃”差不多,只是用料和制作方法不同。先將地瓜、土豆粉加工成粉條,蟹黃、蝦仁、紫菜、鮮肉丁用調料炒成餡,再塞進皮裏,揉成“白菜形”,放在立式籠裏蒸。外形美觀,皮薄餡美,入口香脆,兼有包子和鍋貼的優點。民間宴席中包括美味佳肴。

紅尾煎餅二三月,春寒未盡,平潭盛產蝦,俗稱“紅尾”。將紅尾與土豆粉、芹菜、洋蔥和調料混合成糊狀,煎成煎餅。入口順滑,美味非凡。

春卷春餅平潭,又叫“春餅發酵”,是用精制面粉、蛋清、鹽調成面筋漿,在鍋裏用溫火煎成薄薄的紙壹樣的春餅皮。此外,豆芽、韭菜、肉絲、魚丁、牡蠣、蛤肉、文蛤、蝦仁、紫菜等。被油炸來做餡。把春餅皮卷成筒吃。它的味道鮮美而不油膩。如果油炸,春卷是金黃色的,更脆。

蔥油餅平潭蔥油餅是壹種著名的地方風味小吃,選材考究,制作精美。有句話叫“蔥油餅烤得滿街都是”。用精制面粉發酵酥脆,做成餅皮,餡有肉丁、蝦仁、蔥珠、紫菜、蘑菇粉、冬菜等。,做成扁餅,放在烤箱裏烤。出爐時香氣四溢,色澤金黃,入口脆嫩,齒香四溢。

平潭美食——文字介紹

牡蠣油炸也叫牡蠣粉。新鮮生蠔用油、味精、小蔥、芹菜、土豆粉調成糊狀,放在鍋裏抹平,像煎餅壹樣兩面煎。脆甜,可與閩南和臺灣省的“蠔煎”相媲美。

紫菜牡蠣餅飯拌黃豆磨成漿,以韭菜、紫菜、牡蠣、肉丁為餡,煎成扁食。色澤赭色黃,外脆內嫩,鮮美可口,具有海島特色。如果麥麩和花生壹起炒,色澤和口感都不錯。我以前很能吃:)

炸鱔魚取新鮮鱔魚5公斤以上,沿骨線對角切成長方形薄片,用老酒、紅酒糟等調料浸泡半小時,再用雞蛋拌入精粉,加入少許紅酒糟汁攪拌均勻,放入鍋中炸熟。鮮紅,清香,鮮脆,無腥味,鹹中帶甜,特別配辣醬。

炒黃雞,學名龜足,俗稱冠、筆筒,是貝類中的珍品。將新鮮黃濟放入麻油鍋中翻炒,加入醬料、香蔥等。,而且壹熟就吃。原味鮮嫩,入口清爽。

炒黃蝸牛片。先將黃螺放入熱湯中浸泡至七成熟,撇去泡沫,將螺肉切成薄片,加入調料,油爆,鮮脆嫩滑。

爆炒西施舌西施舌是平潭海貝中的珍品,肉質香甜,營養豐富,湯特別滋補。先在淡水中吐沙,換幾次水,去殼取肉,清水沖洗幹凈。爆炒瀑布油,加糖醋土豆粉,呈玉白色,肉質嫩脆。用燉了湯,施了舌頭,味道不錯。

油爆石不服屬章魚,學名章魚,平潭叫“石遇”。在秋天和冬天,他經常在近海水域的沙巖和暗礁中打洞。平潭蘇澳鎮村民多使用漁具誘捕。吃的時候用木頭敲幾百下。等肉軟了,把它的腳切成小橫切面,用旺火重油炒。肉脆可口。民間烹石拒湯,也是醇香可口。

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爆炒。平潭有豐富的淺海灘。吃的時候先泡在淡水裏吐沙子,然後用筷子挖出內臟,用清水洗凈。在鍋裏翻炒重油,加入香蔥和米醋勺。其形清如玉,鮮脆爽口,回味無窮。

爆炒章魚章魚簡稱章魚,有八個手腕,也叫章魚。做菜時,先把生章魚放在石板上,磨碎,去掉油膩的泡沫。清洗後,將第壹條腿切成英寸。入鍋時先頭,後腳,調味,重油爆炒,翻炒幾下即可出鍋。傳統吃法是薄薄地撒上糖醋土豆粉,所以也叫糯米粉炒章魚。經常體現在“八珍炸糕”裏。

燉比目魚比目魚將比目魚垂直插入碗中,澆上清湯,入鍋蒸熟。鍋中倒入少許白酒、味精、精鹽,保持原味。湯色白而香,嫩而淡。

花蛤切片是用當地的原料制成的,殼去掉壹半。在醬汁中浸泡約五分鐘後,取出,將土豆粉薄薄地撒在花蛤肉上。蒸熟後放入鍋中煎至變黃取出。然後淋上調味粉湯,黃澄澄的,嫩滑可口。

蟹湯蟹湯平潭俗稱“【崇哥】湯”。選取新鮮肥美的三疣梭子蟹,去皮,放入滾湯中攪拌。當蟹肉脫落後,加入蛋花、肉丁、蔥花、香醋和紅薯粉作為湯料。它的顏色晶瑩剔透,五彩繽紛;它的味道鮮嫩微酸,吃後胃口大開。這是島上獨特的美味。

將新鮮的三疣梭子蟹燉熟,取蟹肉,放入切好的大白菜葉,加入老酒等佐料,慢燉,撒上少許香油和蔥花,色澤白亮。

桂花【布哥】用馬齒莧蒸熟,挑出蟹肉和黃,放入鍋中炒,再配以蛋清、香蔥、銀耳、老酒等佐料,出鍋後香氣撲鼻。看起來像盛開的桂花,所以叫桂花,是平潭名菜,色味俱佳。

紅爪清湯,俗稱“紅爪”(蛾子),是壹種名貴的蛤蜊。其肉質鮮美,滋陰,營養價值很高。平潭淺海沙灘產品特別好。鮮紅爪“吐沙”後,加入少許鹽和姜片煨湯。色如牛奶,味甜,有清胃解悶的功效。

東柏【沖哥】湯【沖哥】,俗稱梭子蟹,冬春肥美多肉,配以卷好的冬菜(大白菜,東柏)。清湯略帶調味,清香醇厚,回味豐富。

蝴蝶紅湯貽貝,俗稱貝菜,是平潭特產。粒大肉多,呈黃褐色、蝴蝶狀,稱為“幹蝴蝶”。平潭紅燒肉是壹道著名的宴席菜肴。清水慢燉至熟,色澤橙黃清澈,湯汁鮮美營養,有滋陰健胃的功效。

清蒸鰱魚,俗稱鰱魚(三文魚、鱖魚),盛產於平潭淺海。近年來,網箱養殖取得了成功。活鰱魚在港澳很受歡迎。選用新鮮的鰱魚,刮去魚鱗,剖開肚皮,加入姜片、精老酒、醬油、蔥片、冬菜等調料,放入瓷盆中蒸熟。鮮嫩的魚和香濃的湯是滋補佳品。

八寶燜土豆粉,又稱“燜雞蛋”,是平潭傳統民間菜肴,壹絕。將精制的紅薯粉攪拌成糊狀,放入油鍋中翻炒,然後加入蝦仁、臘肉丁、蟹肉、蟹黃、酥花生片、梅花(菱角)、魚丁、黃花菜、紫菜、蔥花等調味料和佐料。,並用溫水炒至成膠狀,顏色晶瑩如瑪瑙。因為葷素搭配得當,滑嫩無比,非常好吃。

生長在紫菜上的【秦時】蔬菜(原產於劉水鎮潭水壹帶,為上品),是當地的特產,產自激流礁,冬春季低潮時采收。形狀像絲帶,顏色像紫色的緞子,味道很甜,是鎮海的上品。紫菜特別嬌嫩,曬幹後可以保存很久。紅燒肉燉紫菜又香又好吃又舒服,簡直是壹場盛宴。(小孩子吃紫菜要小心,很容易纏住喉嚨。)

魚丸平潭魚丸以註重選材和制作工藝而聞名。大部分是新鮮的黃魚、鯖魚、鰻魚、小人參鯊等海鮮。將魚剁碎,加入適量的姜汁、鹽、味精等調料,搗成魚泥,加入土豆粉或面粉,攪拌均勻,擠成小球,放入滾湯中煮熟。其色如瓷,有彈性,酥而不膩。平潭魚丸分為餡、星空、清水丸、皺沙魚丸四大類,十余個品種;有的魚醬加工成魚條、魚餅、魚面,適合油炸、烹飪。也叫“墜入情網”。

魚卷魚餃子

將魚剁成糊狀,拌以肉丁、蝦仁、話梅(菱角)為餡,用魚面或鮮魚包的薄皮卷面外用,油炸。黃香,內嫩外脆。

魚餃子是用魚面和薄皮包餡,類似餃子。煮熟後,它們鮮嫩爽口。

魚面和魚片

魚面是平潭島的特色菜。以黃魚或鯖魚為主料。將魚搗成稀糊狀,加入少量鹽和調料,粘上適量土豆粉,磨成薄皮,切成細絲,煮熟,取出放涼。烹飪時加入肉丁、蝦、蔥、辣椒等佐料,高湯煮沸,即可食用。色、香、味俱佳,嫩脆,味多肉清。適合煎、煮。如果把薄片切成塊,就叫“魚片”。

金田糯米

產於東島的鋸緣青蟹,俗稱“金雞”,是古代皇宮之寶,也是壹級民間滋補品,在兒童蹣跚學步時效果特別好。因為它在激流和暗礁之間休息,所以它的爪子在冬至前後有力而美味。金糯米是平潭的壹道名菜。其制作方法:將活金杯浸泡在老酒中,醉後切塊,加入香菇、冬菜作調料,放入瓷盆中,蓋上泡好的糯米,蓋上鍋蓋,放入鍋中蒸熟。它明亮而醇厚。世界上,恐怕只有平潭東老出產這種尤物。正宗金杯目前的市場價是每斤幾百元,比熊掌還珍貴。

說到平潭菜,海珍品是有地方特色的。海壇素有“海鮮八珍”之稱,即鮑魚、扇貝、海蜇、魚翅、魷魚、鰣魚、海參、魚肚。很多人只是聞其名而不嘗其味。但是,文字無法表達扇貝的肉質鮮美,鰣魚的鮮美香甜,魚肚的滑嫩爽口的感覺。

平潭四面環海,海鮮豐富,就地取材,就地加工,海鮮的生猛和原味是別處無法比擬的。如香港出產的石斑魚、牡蠣、鰻魚、丁香魚、文蛤、紅鱘魚、對蝦、紫菜及各種貝類。它以蒸、煎、炸、爆、炸為主要烹調方法,產生獨特的海壇風味,特點是清、香、淡、脆,風格多樣,農村風味濃厚,老少鹹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