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素食者應避免食用單壹食物,每天應食用谷類、豆類、土豆、蔬菜、新鮮水果等幾種食物,加上適量的油類等調味品。每天至少有五種食物,花樣要勤換。從營養需求的角度來說,乳蛋素食和乳素食比純素食更合理。純素食者應該多吃豆制品,因為大豆是蛋白質中質量最好的植物性食物。根據蛋白質的含量,100克大豆相當於200克瘦肉,所以豆制品被稱為“植物肉”。大豆除蛋白質外,還含有大豆皂甙、大豆苷元等多種物質,在體內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就是整個生大豆含有壹些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和抑制消化酶的因子,所以素食老人要吃加工煮熟的豆漿、豆腐、人造肉等豆制品。另外,註意不要把可能影響營養功效的食物放在同壹餐中,如菠菜、草頭等草酸含量較高的食物與豆腐同吃,其中的草酸和鈣會變成人體不能利用的草酸鹽,從而影響鈣的吸收。
營養合理,體重適中
肥胖的老年人容易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但如果太瘦,就會出現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壹系列問題。所以每天的能量攝入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原則應該是維持理想體重。理想體重的簡單計算方法是:身高(cm)-105,其余為理想體重(kg),正負10%範圍內正常。
如果素食老人體重較輕,首先要檢查是否有病理狀況。如果沒有,說明實際能量攝入不足,要適當增加攝入量,維持理想體重。國外有學者對老年人體重與健康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發現過瘦和肥胖會縮短壽命。由此看來,民間所說的“壹千塊錢難買老瘦”應該修改為“不胖不瘦都不利於長壽”。素食老人經常可以量體重,知道自己吃的食物量是否合適。如果長期低於標準體重,應該請營養師進行飲食指導。
合理烹飪科學選擇
老年人的飲食應該清淡可口,但適量的油是他們生活和營養所必需的。人體缺乏脂肪會導致能量不足,脂溶性維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缺乏。但是油太多,即使是植物油,對人體健康也不好。所以,素食老人每天要攝入適量的植物油。
素食老人很可能會缺鈣、鐵、鋅、硒。鈣與老年人骨質疏松關系密切,老年人每天需要攝入800毫克以上的鈣,才能延緩骨質疏松的發生或減輕其癥狀。日常食物中,牛奶所含的鈣最好,其次是豆類。蔬菜和谷類雖然也含有較多的鈣,但由於植酸的影響,人體的吸收利用率較低。為此,素食老人每天應喝1-2杯豆漿,常吃豆制品、海帶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其中豆腐衣、腐竹含鈣量較高。植物性食物中的鐵、鋅、硒不易被人體吸收,而酵母發酵的面食可以降低植酸的含量,從而提高鋅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所以素食老人可以選擇饅頭和面包作為主食。另外,植物性食物中幾乎沒有維生素D,充足的陽光可以彌補這壹不足。因此,素食老人應該多進行戶外活動。
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紅色和綠色的蔬菜和水果,是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的良好來源。素食老人每天至少應攝入500克新鮮水果和蔬菜。棗、花生、核桃等幹硬水果是我國藥食同源的傳統食品。比如大棗有補中、養血、安神的作用。花生有潤肺健胃、養血理氣的作用;核桃有健腦益腎、益氣健脾的作用。同時,這些食物中還含有豐富的大豆油酸和維生素e,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木耳等黑色食物中含有豐富的鐵等微量元素,不僅有助於預防貧血,其中壹些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
合理飲食,饑飽適度
老年人由於內分泌的變化,消化酶分泌相對減少,調節饑餓感和飽腹感的能力較差,餓的時候往往會發生低血糖,吃飽了會增加心臟負擔。尤其是純素食的老年人,因為吃的都是植物性食物,耐饑能力很差。因此,他們應該少吃多餐,適度饑餓,按時吃飯。壹般壹天至少吃三頓飯,最好在三頓正餐之外再加兩三頓輔助餐(或零食)。主餐中每餐的菜肴應在兩種以上,可將豆漿、豆腐、紅棗蓮子湯、花生糊、核桃奶酪、芝麻醬、各種鹹甜粥、軟糕、水果等食物作為配餐食用。三頓主餐間隔4-6小時,輔食放在主餐和睡前1小時之間。吃飯時最好有家人陪伴,有助於刺激食欲,避免孤獨。對於飯量小、胃口不好的老年人,可以適當補充壹些維生素和無機鹽制劑,如復合維生素、硒酵母片等,滿足其營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