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海鮮涼粉食譜

海鮮涼粉食譜

蟬鳴,暑氣隨之。在這樣壹個“濕熱蒸人”的日子裏,很多人會選擇去相對涼爽的地方旅遊避暑。如果這個涼快的地方有很多好吃的,那就更完美了。

無獨有偶,青島就是這樣壹個又好吃又涼快的避暑勝地。青島的夏季平均氣溫是23度。同時,青島作為壹個有山有海的壹線城市,物產豐富,資源豐富,菜系是最古老的魯菜,完美符合要求。

臺臺對青島菜垂涎已久,青島菜屬於魯菜三大分支:濟南菜、孔府菜、膠東菜。膠東五個城市的做法可以細分為三種類型:韋偃菜,慶日菜和濰坊菜。

在長期的對外交流中,青島美食進壹步吸收和融合了許多不同的飲食文化。所以青島菜自成壹派。

此外,青島啤酒已經成為壹張響亮的名片,塑料袋包裝的鮮啤酒只為青島的“限量美味”,清涼甘甜。

既然如此,妳還在等什麽?臺灣馬上出發去青島,壹探“東方瑞士”有什麽好吃的。

臨走前,臺灣請壹位當地的朋友向壹些老青島了解地道的青島風味,得到的答案卻各不相同。仔細研究後,我才知道,同樣的壹道菜,廣泰東和泰西西(舊時代由鳳臺嶺東西兩側劃分的兩個區域)是不壹樣的。

但是,海邊吃海,肯定離不開“鮮”字。它不僅代表了食材的新鮮,也代表了味道的鮮美。不同的做法只是因為側重點不同,新鮮感的表達方式不同。

01 |筆筒烤肉

剛下火車,饑腸轆轆,但在離青島火車站不遠的地方有壹個預定的目標——“順熙酒店”。

這是壹家開了27年的老店。據店裏的老食客說,這家店是從壽張路搬到西藏路,再到莞城路,現在又搬到了廣州路。而他們,反過來說,壹直追著吃,卻真的是真愛。

筆筒燒肉幾乎是每桌必點。筆管比預想的要軟,但還是有些脆脆的味道。對於我們這些饑腸轆轆的人來說,吃飯真的是福音。

02 |油炸五花肉

炒肉不是很難的菜,但是炒到香就很難了。因為沒有經驗,很容易炒過頭。壹個燒焦的煎肉可以毀掉壹整鍋煎肉。

相對於臺灣和臺灣在上海常吃的炸排骨和炸裏脊。五花肉裏油多壹點,所以對熱量的要求其實更高。火候掌握得當,可以嘗到豬油的焦香味和豬肉的酥脆口感。

我們的晚餐時間是下午3點,並不是用餐時間,但是有當地人特地來包了壹份五花肉,可見這道菜的受歡迎程度。

03 |油燜大蝦

油燜大蝦無疑是膠東美食的代表。大蝦鮮紅,鮮蝦肉非常鮮甜,醬料鹹中帶甜。無論是壹頓飯還是壹杯啤酒,都很完美。

我們選了壹家叫“不知名小吃”的店。雖然叫“不知名”,但其實是壹家有名的37年老店。紅燒蝦也是這家店的招牌,當地人和遊客都贊不絕口。

04 |紅燒黃魚

中國人愛吃黃魚,青島的紅燒黃魚就是最好的做法之壹。

黃花魚先炒到脆,但同時保留了壹些蒜瓣。味道微甜微鹹,接近我們上海壹幫的做法魚炸好後,刺很嫩,可以壹起吃。

05 |麻辣魷魚篇

青島菜的辣味主要起到提神的作用,辣味很輕微。麻辣魷魚其實是以甜為主的。從外面看像是鍋包肉或者糖醋裏脊,其實是用有彈性的牙齒咬開的魷魚條。

我們為了這道菜又找了壹家26年的老店——“九龍酒家”。這家店的麻辣魷魚面,外面的面糊略厚,但裏面的口感很紮實,富有彈性。

這家店也給臺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壹家有很多煙火的餐館。人多的時候,街上排了十幾米的隊。去的那壹天,直到關店,我們還是客滿。

老板留著長發。當他為壹群客人點了幾個菜後,他馬上轉向另壹群客人。“說”字簡單而有力。客人馬上報出想要的菜,老板馬上轉到下壹批,手裏拿著筆,心裏記著順序。

06 |蛤蜊白菜

蛤蜊在青島被稱為“嘎拉”。除了最常見的麻辣炒菜,大白菜炒菜也很精彩。大白菜保留了脆嫩的口感,而蛤蜊則帶來了壹些鮮味。這個組合出奇的好,也很適合當配菜。

07 |水煮鰨頭

水煮比目魚頭是硬菜,比目魚是比目魚。有點像江浙人常吃的“鴉魚”,特別是因為都吃魚頭,所以很多人會誤認為是同壹種魚。

其實黃花魚雖然也是比目魚,但是屬於比目魚科,和比目魚科的區別就在於眼睛的位置。記住“左比目魚和右比目魚”可以區分。

我們選擇了凱海,凱海的獨頭是標誌之壹。味道確實對得起招牌。鰈魚的肉質飽滿緊實,壹絲絲魚肉被秘制醬料覆蓋。吃起來鹹甜可口,回味無窮。回上海的路上我們還在想這道菜。

08 |海腸撈米

紫菜飯是壹道低調的菜。相比魚翅飯等其他海鮮飯,紫菜飯價格親民,味道鮮美。

海香腸的香脆口感,配上韭菜和肉末,是壹種巧妙的融合。韭菜在中國古代是作為調料使用的,是“五香”之壹,可以提神醒腦,去除腥味。

所以三者其實都發揮了各自的長處,取長補短。妳吃的時候可能會覺得“不驚艷”,但是回過神來,妳會發現它已經是光盤了。

09 |柳婷豬蹄

太太很小的時候曾經品嘗過親戚帶回來的流亭豬蹄,當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凍蹄”是流亭豬蹄的壹大特色。雖然凍蹄看起來很鹹,但其實只有鹹和甜,甚至可以用爽口來形容。

精致的流亭豬蹄壹定要用老湯冷凍,做出來的豬蹄色澤鮮艷,軟而不粘。我吃第壹口的時候,立刻就看到了小時候坐在沙發上吃著豬蹄看電影的自己。

10 |蛤蜊雞

除了辣炒蛤蜊,蛤蜊和雞壹起煮在青島也是很常見的做法。出租車司機告訴我們,他吃過最好吃的蛤蜊雞,就是嶗山的地雞做的。很好吃。雖然比市裏貴很多,但他還是覺得值。

雖然沒有去嶗山,但是在市裏品嘗後都壹致認為這道菜很好吃。青島人真的很好地利用了蛤蜊“小清新”的特點,在很多菜品中是點睛之筆。

11 |海藻涼粉

在全國各地,我吃過很多以“涼粉”為名的食物,但壹直聽說海苔涼粉卻沒吃過。其實海苔果凍的原料就是海苔,海苔也是制作瓊脂的原料之壹。

所以海苔果凍本身沒有多余的味道,就是妳嘗出來的味道。蒜泥、芫荽粉、幹海藻等。都是常見的添加,調料以微酸鮮為主。就像其他地區的涼粉壹樣,吃了就是涼開胃菜。

我們在青島的幾天,印象最深的美食大多是簡餐和小吃。不是晚餐不好吃,是簡單的飯菜和零食太優秀了。

12 |排骨飯

排骨飯很簡單,但是真的很棒,棒到我們在緊張的旅途中願意吃兩次。青島的排骨和米飯不是重醬排骨,而是醬湯瘦排骨。

排骨壹般是脊骨或排骨,用獨特配方的醬湯燉制而成,卻不失骨頭。脊椎裏有很多瘦骨,而且都是有血有肉的,大大滿足了臺灣人吃骨頭的愛好。吃硬的,不管形象,直接抓著嚼。

排骨就不壹樣了,排骨很肥很均勻,肉味很濃。有的店還會把骨頭去掉,只賣肋軟骨,有彈性的牙齒包在軟糯的糯米裏,滿滿的油。

排骨湯也超級適合拌飯。感覺好久沒吃過這麽簡單卻很紮實的味道了。

我們選的兩個是萬和春和朋友袁。萬和春是青島的老店。說到青島的“排米”,首先想到的就是萬和春,也是排骨最脆的燉品之壹。

而那個好朋友離我們的活動很遠,但事實證明,他的家人沒有讓我們失望。推開塑料窗簾,我看到了另壹種煙火。店裏的人比路上的人多,很多客人明顯是周圍的住戶或者熟客,壹邊吃飯壹邊和老板聊天。

根據臺灣個人口味,我覺得朋友做的排骨比萬和春的好,湯裏多了壹點配菜,更美味。

13 |海鮮餃子

青島的鮁魚餃子很有名,來青島壹定要吃鮁魚餃子。不過為了口味更豐富,我們直接點了全家福的餃子。

不同的店有不同的全家福。但是大部分都集中在這幾種:海膽、鮁魚、墨魚、蝦、黃魚等等。

其中鮁魚餃子經常放壹點韭菜提鮮。對於我們這些外地人來說,酒店的鮁魚餃子已經足夠好吃了。但是當地人總覺得他們家包裏的餡料很濃很好吃。

臺灣臺灣也喜歡海膽餡和蝦餡,很新鮮。海膽餃子會做小爆汁,蝦餃子很有彈性,表現出海鮮的鮮甜。

鮁魚交子也逃不過船歌,交子在全國很多城市都開了,臺灣在上海也吃過。這次在青島,選擇了最老的閩江二路店,剛剛升級,還能吃到大董授權的烤鴨。

但我們也從壹個老青島的口中得知,船歌的味道未必是“老青島”。如上所述,開海也有餃子,可以自己選。

14 |野生餛飩

青島是為數不多的餛飩和餃子地位相當的城市。在青島,吃野生餛飩的排場可大可小。“野”字的由來據說是“夜”,因為大部分野餛飩攤都是晚上賣的。

很多野生餛飩攤也有賣燒烤的(反之亦然),我們選擇的是很受歡迎的“平海餛飩”。這是我們在青島吃到的最“擠”的壹頓飯。小店人山人海,教妳什麽叫推擠。

餃子大多吃餡,餛飩大多喝湯,但平海的湯也不錯,餡更好。作為壹個愛吃鹹蛋黃的上海人,第壹口臺灣著名的蛋黃餛飩就大呼:“這開到上海絕對會火!”

店裏每張桌子還必須點各種各樣的微波串,顧名思義就是用微波爐烤的串。而不是幹,比炭火還濕,不會燒,更健康。

微波蹄筋肉太受歡迎了,已經賣完了。只能買兩串微波雞心和微波大腸頭。又嫩又香,雞心會爆汁。我真想包20串帶走。

15 |鐵板魷魚

鐵板魷魚全國各地都有,但真正做得好的不多,因為冰鎮後魷魚肉質會變松,所以對原料的新鮮度要求很高。

青島最有名的魷魚是王姐的燒烤。魷魚板的部分,肉很有彈性,壹點也不軟不松。魷魚壹定要滿滿的蘸上特制的醬料,有甜有鹹,但是女生吃的時候要小心,蘸上醬料就沒有形象了。

16 |脆皮面包

去青島的路上,臺灣和臺灣當地的朋友特意加了壹句臺灣:“有機會的話,嘗嘗順興食品的脆皮面包。”

面包?這裏有什麽好吃的?臺灣在上海還沒吃夠嗎?但是朋友不斷推薦,小區裏很多孩子從零食到大人都有。直到太太自己買了壹個,才發現真的不壹樣。

酥脆的面包裏面塗了花生醬,因為水分充足,烤好後裏面很密實。必須和飲料搭配!懵懂的平臺壹口咬下去,滿嘴都是,過了好久才恢復過來。

現在在青島,除了參加啤酒節,還有壹些獨特的美食體驗也值得壹試。

17 |海鮮市場和啤酒屋

首當其沖的當然是啤酒屋。很多沿海城市的海鮮市場都有海鮮加工店,在青島被稱為啤酒屋。

在海鮮市場的選擇上,最著名的是登州路的海鮮市場。但是我們遇到的每個當地人都告訴我們不要去。壹個青島人甚至直言“不要去登州路。妳寧願去營口路。營口路可能會被宰,但至少營口路本地人會去。”

我們有點哭笑不得,但最終還是決定去營口路海鮮市場。營口路海鮮市場已經特意裝修成了唐風,但是我們擔心的顧客宰客並沒有發生,市場還貼出了禁止顧客宰客的告示。

當然,為了以防萬壹,我們也提前從當地人那裏得到了壹個絕對不能被宰的辦法:從大爺大媽那裏買。有阿姨奶奶買的時候,大膽湊過去問攤主價格。攤主絕對不敢殺妳,因為妳報個高價,旁邊的大媽立馬指責攤主騙人。

市場上不允許拉客,但還是會有“溫柔拉客”,就是在妳買海鮮的時候壹直陪著妳,給妳提建議。這在很多地方是不可避免的。總的來說,營口路海鮮市場不錯,沒有過分的盯梢。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決定接受與否。

我們又去了團島農貿市場。團島比營口路大很多,各種食材豐富。還可以買到青島特有的小吃——脂渣。

雖然脂肪殘渣看起來油油的,但其實和油油的肉壹樣,已經去除了壹部分油脂。怕油的可以買瘦的,嘗壹嘗。

出租車司機告訴我們,對於海鮮市場和周邊的啤酒屋,最重要的是詢問單價。壹些無良商家報出了沒有單位的價格。妳以為是20,但他們收了妳20。

避開這個價格陷阱,其實啤酒屋味道都差不多。所以我們隨便選了壹家啤酒屋。其實啤酒屋靠加工費賺的不多,主要靠酒。老板很老實,即使我們不點酒,他還是很善良,菜也很好吃。

太太去過很多地方的海鮮市場,市場附近的加工店往往用簡單的烹飪手法來突出新鮮海鮮的原味。在這壹點上,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海鮮加工房都達成了默契。

18 |青島啤酒博物館和官方商店

很多青島本地人都向我們推薦了啤酒博物館。比起啤酒節,博物館的確更吸引安靜的臺灣。

博物館可以了解青島啤酒的歷史,看到啤酒生產的全過程。對於愛喝酒的朋友來說,最重要的是免費獲得壹杯原生啤酒。

館內還有官方餐廳,可以品嘗啤酒的各種衍生食品,比如啤酒冰淇淋,啤酒花咖啡,也很有意思。

此外,青島啤酒在我市還有壹家官方店,名為“青島1903”。店裏有壹個“先吃蝦,再吃皮”的平臺。就像這道菜的名字壹樣,蝦皮炸得很脆,甚至比薯片還脆。

另壹方面,很多桌子會點“壹壹加”,也就是五種不同的啤酒拼盤。我最喜歡的是白啤酒,清爽卻能嘗到啤酒中的麥芽香氣,還有淡淡的柑橘味。

同時這家店也是體驗青島夜生活的好去處。有唱歌的樂隊,每桌都有壹到兩份點心。離舞臺最近的都是老客戶,和現場樂隊的互動往往帶動整個酒吧的氣氛。

青島真的是壹個很奇妙的地方,很少有地方可以讓臺灣走半天就立刻充滿好感。很簡單,很多菜不在乎擺盤,沒有豐富的色彩。它非常舒適,氣候宜人,風景優美。每個當地人都稱它為老年之城。

但同時又很高端,時速600km/h的磁懸浮剛剛下線,代表了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很親切,每壹個和我們深入交談的當地人都很理性友好。

值得親自來體驗壹下。

或許作為讀者的妳也發現了,我們並沒有在海邊閑逛。和所有的海邊度假勝地壹樣,如果妳想在青島找到正宗的美食,妳需要從海岸線往前推3-5公裏,或者更簡單的說,收藏我們的青島美食指南。

小雞蛋

左邊是普通包子,右邊是來自青島的大包子。我已經兩天沒吃早飯了...

文|芋頭

塗忠恒

部分圖形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