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將軍,又稱劉氏古莊園。位於河馬鄉李安堂村,距縣城28公裏,距東鄉鎮市場3公裏,沿武宣至平南二級公路至東鄉華樂路口的田間地頭,沿柏油路右側可見。它有清代和民國兩個莊園。清莊園位於武宣縣東鄉鎮下蓮塘村,其駐地在荷花池下方,故名下蓮塘村,又名蓮塘寨,距縣城365,438+0公裏,距國家級自然風景區白崖大峽谷公路65,438+0公裏,背靠金龍寺。
古莊園建於清嘉慶六年(公元1742年),占地面積1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原有房屋245間,現有房屋175間(受損房屋70間)。整個古代莊園基本保存完好。按照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平房建築,古代莊園呈長方形布局,坐北朝南,九堂十八井,以主、輔、人行巷統壹協調的格式建造。首堂前有庭院,兩側房屋與主九堂十八井相連。這座房子是青磚、青瓦、混凝土、石頭和木頭的混合結構。房屋四周用鵝卵石砌成高4m、底寬2.5m的歡樂賽馬圍欄,圍欄四角建有瞭望塔,比圍欄高壹倍多。跑馬墻和瞭望塔都設有了望孔和炮眼。村裏的房子都有露營的特點,所以解放前壹直叫蓮塘寨。古莊園有南、北、西三個出入口,南門墻上有原將軍三字。
民國時期莊園的主人是劉同臣和劉冰玉,他們是河馬之國李安堂人。1912任廣西陸軍第壹師第三團團長,1918任廣西龍軍總司令,1922任廣西自治軍第十路軍總司令。1923 11 10月在香港去世,靈柩運回故土安葬(其墓在村中,占地約1畝)。時任廣西桂軍總司令的李宗仁帶領壹批官兵前往吊唁,當地3萬多名親屬、官員和群眾前來吊唁。從高祖劉宗凱開始在銀谷莊園居住至今已有266年,產生了10代人,包括三、兵、裴、德、葉、南、楊、常、姬等。舊莊園已經住不下去了,於是第三代陸軍中將劉冰玉在民國初年搬出了舊莊園以南500米的田東,建造了壹座中西合璧的現代四合院式莊園,人們稱之為洋樓或古樓。它南北走向,占地面積6267平方米,建築面積3014平方米。主樓三層,12間。東西各11間,輔樓兩層,共14間磚木結構混合房,莊園大小。布局是中國傳統的四合院。中間的主室布局緊湊,房間和走廊相連,左右嚴格對稱。前面有壹個前院,前院兩側有廂房,院子四角有瞭望塔,前兩個瞭望塔與走馬塔相連。主樓地面為方砧鋪面,木地板,青瓦屋頂。在主樓的頂部,有十幾個尖頂形狀的建築裝飾指向藍天。樓前有1000平方米的花園和900平方米的池塘,前後院種植花木,襯托院前池塘。該建築在傳統嶺南莊園建築風格的基礎上,引入歐洲建築風格,屬於中西合璧的建築。現在基本保存完好,因為解放後壹直作為河馬中小學使用。直到2004年來賓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學校才遷出,另建壹所。
從清朝到民國,劉氏莊園先後住了八位將軍:劉基三世,清武舉,直隸通用鎮將軍,將軍,封為提督,授予爵位。民國三年,《武宣縣誌》被贊為鄉賢,被引入編年史;劉曾任清代知府,民國三年被《武宣縣誌》譽為鄉賢、傳記。劉知仁,清代南雄副將軍,武將。民國三年,《武宣縣誌》被譽為鄉賢、傳記。劉冰玉,清武聖,民國六年任孫中山龍軍駐桂司令。赴廣東作戰,加入友軍,消滅龍繼光後,任高磊善後主管,增補天南道尹,授廣東桂軍第壹軍將軍。他是武宣縣著名的歷史人物,1995年被引入武宣縣誌。魏震將軍劉宗愷是劉基三世的父親。專利武俠將軍劉夢三,清武聖,是劉知仁的叔叔;武將劉日堯是劉基的第三個祖父;武將劉林友是劉基三世的曾祖父。解放後,教授、高工、名醫、名校英才不斷。